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如何借世界技能大赛东风推进中国技工院校国际化上


  世界技能组织于1950年成立,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跨国运作的国际性组织。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技能大赛是技工院校国际化的绝好机会,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技工院校在国际技能舞台展示中国青年技能水平的绝好机会,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技工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程度的绝好机会。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借世界技能大赛东风,推进中国技工院校国际化,让中国技工院校在国际技能舞台上更加耀眼,成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的一支先行军。
  一、世界技能大赛是技工院校国际化的绝好机会
  (一)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技工院校了解世界技能前沿水平,促进青年技能劳动者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绝好机会
  世界技能大赛是职业技能领域最高级别的赛事,其竞赛理念、技术标准、比赛规则、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都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发展的先进水平。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指出,通过参加大赛,让我们了解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技术,学习借鉴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掌握了人才培养的先进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因此,全面参与世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与世界先进技能标准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重要的目的是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当前,我们正在系统地梳理职业技能竞赛的先进标准,将其精髓与理念不断转化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范,进而打造出与世界前沿接轨的专业,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助推经济发展、助力产业腾飞的目标。
  (二)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技工院校在国际技能舞台展示中国青年技能水平的绝好机会
  中国是世界技能大赛成员中的后起之秀。我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派出6名选手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2013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了22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枚银牌、3枚铜牌和13个优胜奖。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派出32名选手参加了29个项目的比赛,获得5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和1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派出52名选手参加了47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高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夺取了"阿尔伯特·维达"大奖,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这些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能大赛上,阿布扎比大胜是中国技工院校办学水平的漂亮亮相,中国的技工院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这一次中国获得的42枚奖牌中,29枚是技工院校的师生获得,13枚来自企业和职业学校;15枚金牌项目中,有11枚是技师学院摘取。
  这就是说,中国军团在阿布扎比大获全胜,除了体现中国技能水平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次阿布扎比大胜是中国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漂亮亮相。同时,也说明中国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实践,与世界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特色和培养实践高度契合。
  其实,如果是技工院校圈内人的话,对这些理念、特色和实践是耳熟能详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以及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校企合作。而这恰恰是世界技能大赛考核的核心元素,也是世界技能培养模式的核心元素。
  从这里可以看出,技工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支奇兵。
  (三)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技工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程度的绝好机会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青年人展示技能的大舞台,也是促进青年技能劳动者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大平台,更是促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技能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职业技能推广的大平台。
  因此,中国技工院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的国际化程度,深化与世界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交流合作。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中国技工院校需要培养更多的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世界技能大赛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二、借世賽东风推进技工院校国际化的八大着力点
  (一)主动全方位全过程对接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化,是技工院校全面上层次的一个有力武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拿几块金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参与国际技能大赛,了解知名企业的生产标准,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改进技工院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才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参与国际技能大赛,进入国际技能大师的俱乐部,让我们的理念与世界同步,技能水平与世界同步,技能更新能力与世界同步,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才是我们的目标。
  国际化,是技工院校全面上层次不能不攀登的台阶。因此,不仅要盯着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结果,更应该享受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的过程。利用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的机会,加强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利用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的机会,广交天下朋友,全面提升我们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国际化,我们的教师将更加有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化,我们的学生将更加自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世界顶级技能大师的俱乐部,才能在世界技能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才能在世界技能标准上有话语权!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参赛单位主动全方位国际化的意识不强,还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获得金牌上。
  2017年6月7日,我国组织了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这是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技能类国际性比赛,来自全国的95后参赛选手与其他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的技能人才同场竞技。笔者让同事专门在上海赛区拍了一组照片,想看看我们技工院校的师生,有多少能够充分利用这次国际技能大赛的机会,主动国际化。结果还不错,不少师生主动跟外国朋友交流、切磋,这是个很好的趋势!
  但这远远不够。主动全方位对接,一是要解决想去与国际先进水平主动对接的问题。二是要解决敢去与国际先进水平主动对接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全方位全过程对接的问题。只有通过全方位对接实现国际化,我们的教师才更加有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化,我们的学生将更加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世界顶级技能大师的俱乐部,才能在世界技能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才能在世界技能标准上有话语权!
  在这方面,广东的意识更强一些。
  2017年11月9日,2017年创新创业工作研讨会暨校企合作年会在广州举行,广东就主动邀请了世界技能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作主旨发言,共同探讨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方向。这是西蒙·巴特利第7次来到广东,21名广东"新工匠"闪耀"世界技能的奥运会",勇夺5金4银6铜,让西蒙印象深刻。西蒙说,广东的年轻人展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技能人才最优秀的一面。1300多名技能人才相聚阿布扎比,向全世界展示各类技能如何真正投入生产实践和应用。西蒙认为,广东一直重视技工教育,可谓中国技工教育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此次大赛成绩充分反映了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的良好成果。广东多年来非常关注人才与市场的匹配度,技工教育紧贴市场需求、面向优势产业,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上比较突出。他建议,在技工教育方面,中国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其他国家都应该多来这里交流学习。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广东又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结合产业和市场发展培育起来的广东年轻技工,未来将成为中国制造业领域最好的创新者之一。
  广州市技师学院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就收获了一金一银。他们的选手"佳杰组合"——黄枫杰、陈启佳,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分别摘得原型制作项目金牌、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黄枫杰更是创造了该项目中国首秀即一举夺魁的历史。
  学院院长李宗国认为,首次亮剑就旗开得胜,并非一日之功,是学院数十年积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学院是最早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激烈选拔的中国技工院校之一,第41、42、43届均为国家输送了国家集训队选手,虽然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但为最终的破茧成蝶积蓄了坚实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能够首次参赛就摘金夺银,不是运气,而是必然。看似第一次比赛,实际储备了很久。
  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主动与国际接轨。要加强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为了保证专家和选手了解世界技能大赛规则,熟悉比赛要求,他们多次组织选手出国参赛或者邀请其他国家的专家和选手来校交流。先后参与和组织过原型制作项目中巴、中日、穗台交流赛。日本专家和选手来该院参观后说:"你们学院的设备很先进,选手冲进世赛前三名是没问题的。"在阿布扎比比赛期间,他们主动与各国专家认识,互相赠送小礼物。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与国外专家就明年的参赛项目交流达成了初步意向:计划原型制作项目、CAD机械设计项目选手前往日本和俄罗斯交流。
  世赛专家朱一帆认为,好厨师要有社交能力,要学会把理念传递给别人。他在上海工作时,澳大利亚商会预订了一个40人的宴会,客人中就有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做完饭之后,领队告诉厨师们,每个人都要出去给客人讲一道菜。于是,年轻的朱一帆走出去。他给客人讲自己所做菜的理念、原材料、经验及特别之处。后来,所有客人都站起来为厨师们鼓掌。目前,社交与表达,中国厨师普遍缺乏。很多厨师都在幕后,连客人什么样都不知道。
  (二)与世界技能人才的大平台、大圈子、大舞台进行平台对接
  实践表明,不是个人有多大本事,是因为有多大平台,才能做多大的事。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一个竞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外,还有更大的平台,就是国际技能人才的大平台、大圈子。我们不仅要获得奖牌,还要利用世界技能大赛这个机遇,进入世界技能人才的大平台、大圈子,进入国际技能的各种顶级俱乐部。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同时,世界技能大赛的开放性特点也要求我们主动与世界技能人才的大平台、大圈子、大舞台进行平台对接。世界技能大赛都是在大型会展场馆举行,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每届大赛期间都有大量的中小学生、社会公众观摩。此外,组织方一般还会同期举行"一校一队"、技能体验、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技术技能的展示与传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练、选手以及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也会在比赛之余,进行技术交流。
  如何与世界技能人才的大平台、大圈子进行平台对接呢?
  一是语言对接。掌握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化的一个基本工具。目前,在国际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无不是掌握了国际通用语言的。如,联合国秘书长、国际金融组织负责人、国际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阿里巴巴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新东方的俞敏洪等等。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除了翻译之外,还有一些人是能够用外语交流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烹饪国家队专家组长朱一帆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穿着整洁、帅气的厨师服,说着英语,经常与外国的大厨一起交流。他拥有自己的烹饪厨艺学院和公司,主办着中国规模最大的西餐烹饪赛事,还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烹饪国家队专家组长。他虽然"只是一名厨师",但是,这个厨师可不一般。
  2016年10月26日,第24届奥林匹克烹饪大赛颁奖典礼在德国举行。中国国家烹饪队斩获甜品艺术、烹饪艺术、热厨房3个项目银牌和总成绩银牌。担任中国国家烹饪队副领队和教练的,就是朱一帆。在国际美食峰会上,一位中国人全程用流利英语主持,侃侃而谈,让外国与会者对中国厨师刮目相看。他,就是朱一帆。他还是世界厨师联合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世界厨师联合会A级裁判、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赛组委会主席。可以说,他颠覆了我们对厨师的印象。其实,与许多厨师一样,朱一帆的起点并不高,只是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生。但是,他觉得虽然是中国人,但作为一位西餐厨师,应该在国际西餐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为此,他先后到多个国家学习和交流,不断研习西餐技艺。凭着这些,朱一帆真的在国际西餐舞台上也有了自己的声音,能够用一口流利的外语,主持国际厨师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们讨论。2016年10月,他担任中国国家烹饪队副领队和教练,带领中国国家烹饪队参加第24届奥林匹克烹饪大赛,并斩获甜品艺术、烹饪艺术、热厨房3个项目银牌。
  二是国际专业平台对接。其实,在国际专业圈子中,熟练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无疑是比别人多了一个工具,但是,不完全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却敢于与国际专业平台对接,也可以收到很好效果。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也有这样一位典型代表。他就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烘焙项目专家组长、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高级技师王森。目前,在全世界,有300多位顶级的西点师,王森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世界西点精英俱乐部里,王森与他们一同参加世界烘焙技艺大赛,切磋西点制作技艺,讨论行业发展趋势。为了跻身世界西点精英俱乐部,王森频繁自费到欧洲、日本学习和参加技能大赛,回来后,在自己的学校成立了国际部,专门负责国际交流工作。通过学习和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王森结识了很多国际西点制作大师,并与全球300多位顶级西点制作大师建立了联系,进入了他们的圈子。其实,王森的外语并不是很好,但是,他通过与外国专家交朋友,提高了外语水平。有一次去法国,王森用面包创意,设计制作了巴黎埃菲尔铁塔。其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设计,让法国的厨师也觉得非常神奇,连连赞叹。外国的厨师非常在意创新,在意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而王森喜欢跨界,经常跨界到时尚界、艺术界、园艺界、汽车界、奢侈品界,一直在全球与一些艺术家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展览。慢慢地,他也进入了国际西点大师的圈子,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跟他们的接触中,王森也学习了一些英语和日语。
 
杨生文技工厨师国际化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