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初步培养"问题解决"的五个意识,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以《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由趣生疑,发现问题——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新知的内驱力。课伊始,我问学生"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逛逛游乐园,好吗?"学生高兴地拍手叫好。如此简短但有吸引力的话语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在复习导入(解决了买游乐园门票的问题)后,请小朋友到游戏区观察各游戏点,同时提出请他们做游戏的喜讯,学生一下子兴奋不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做游戏之前,先要到你喜欢的游戏点领-张入场券。不过,这张入场券,比较特殊,上面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只有动脑筋把问题解决了,这张入场券才有效。"这样,以做游戏为动力,让学生自由选择入场券,改变了教师一题一题的出现,领着学生学会知识点的教学呈现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问题,就会饶有兴趣的想方设法去解决,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实,各游戏点的入场券上的数学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新投前让学生自由去感知、探索新知识,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由爱导思,解决问题——体会探索问题的乐趣
  1、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思考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思考是学习的消化阶段。发展学生的智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给充分的思考时间,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引导形式仔细去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领着游乐园的入场券回到位置后,我请他们不急着动笔,先看清题目的要求,有不懂的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有点茫然。但认真再看一下题目,他们许多人就发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顿时笑逐颜开。
  2、提供讨论的时间,交流对知识的探索。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手中有一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的确,课堂讨论,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启迪,打开思路,举一反三,互相促进,各有所得。
  因此,教学时,我提醒他们可以发挥同伴的作用,讨论解决问题。"缺少问题,不能算,怎么办?""根据已知的两个已知条件到底该选哪个问题或该提什么问题?""为什么选这个问题,为什么提那个问题?"学生带着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索,交流学习体会。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看法相互碰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之火。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促进消化吸收,促进巩固记忆。
  3、给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多种能力。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提的问题,有时并不唯一,所以,新授部分,我设计了根据条件可以提3个问题的题目,先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海滨售货亭里(图),设计让学生从图中任意找两个条件提个问题。学生根据这幅图,学生可找的条件很多,提的问题与条件所组成的应用题类型多种,再次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了、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后,根据自己所摆的图形找两个已知条件再提个问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曲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同时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三、结合实际,应用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
  1、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复习导人,我创设了买门票的情境(课件出现画面):"进入游乐园,要买门票。我们班有同学29人,老师1人,你们说要买多少张门票?如果游乐园的门票一张是1元,老师用50元向售票阿姨买了30张门票,谁来说说老师找回了多少元?"这样,既起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起。
  2、在学生解决了入场券的问题后,我让做对的同学到黑板前,从40颗智慧星摘一颗奖给自己,表示自己很聪明,既鼓励自己,又增强向困难挑战的信心。然后,老师顺势问:"现在剩下多少颗智慧星呢?(现在剩下16颗智慧星。)原来有几颗?(原来有40颗。)"学生答后老师板书,然后老师根据板书提问:"原来有40领智慧星,摘走了一部分后,还剩 16颗。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提什么问题?"学生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乐此不被,很快就提出了"摘走了多少颗智慧星?"这一问题。"那你们摘走了多少领智慧星呢?"学生脱口而出: 24颗。接着,我继续引导:"小朋友这么厉害,一共摘走了24颗的智慧星,哪一组搞的多呢?请组长以最快的动作统计一下。"当组长统计后汇报本组所摘的智慧星的领数时,及时板书:第一组8颗,第二组9颗,第三组7颗。"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什么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老师将把剩下的智慧星奖给讨论得最激烈,提出最多问题的小组。"这样巩固新知,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张福宾."主体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科教育,2000(06):14-17.
  [2] 陈桂华."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5,26(1):22-23.
 
发现问题应用问题问题解决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