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指导纲要是新时期实施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


  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有关要求。笔者认为,《指导纲要》是新时期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
  首先,《指导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涵。目前,社会对于什么是劳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将劳动教育的概念泛化,认为学生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劳动;有人将劳动教育的概念窄化,认为只有让学生下工厂、下田间才是劳动。《指导纲要》重申了《意见》提出的 "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的要求,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既非单纯的体力劳动,又非单纯的脑力劳动,而是以"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的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要突出其实践性特点,真正让学生劳起来、动起来,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进而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其次,《指导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应当教什么。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课程,劳动教育既不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学习规定的教材,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让学参加生产劳动。《指导纲要》从以下方面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细化:一是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框架,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二是明确了三类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三是明确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
  可见,劳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品质,需要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来落实。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的狭小空间,也不是让学生记忆和再现枯燥的劳动理论,而是要着力开发家庭生活课堂和社会劳动课堂,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再次,《指导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怎么教。《指导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并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学校独立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把劳动教育从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更加突出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为开好这门必修课,《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
  最后,《指导纲要》解决了劳动教育如何评的问题。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若不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会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然而,劳动教育过程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不能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为此,《指导纲要》在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突出强调了三点:一是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二是将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区别开来,分别提出相应要求;三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式手段。
 
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大全家庭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听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