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冯仑工作与生活中好哥们不能装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一个人在一生中,同时交往朋友数量极限,大概是10个、30个和60个。
  所谓"10个",就是当你陷入困境、急需用钱的时候,把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算上,愿意借钱的不会超过10个人。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你的安全底线。"30个",就是时不时会联系的朋友。比如你大学毕业以后,还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的同学。"60个",就是关系最淡的朋友。比如你因为某件事认识了某个人,你们互相换了名片,聊过两次,后来偶尔打电话来还有印象,但没什么事就不再联系了。
  也就是说,"朋友"这个概念再宽泛,能同时交往的也不会超过100个。其中,前10个人是最稳定的,后60个人是流动的。
  ▲ "朋友圈"的上限现在是5000人
  那么,你应该怎样维护和这100多个朋友的关系呢?
  有句话叫作"人走茶凉"。我觉得对那60个人来说,人走茶凉是对的。人走了茶还不凉,那这桌子上的茶就太多了,你也招呼不过来。而且为了不让茶凉,双方都挺刻意,你很累,他也很累。
  但是,对待最亲密的10个人,即便没茶,你也要热;剩下的30个人,没必要每天都热着,最好是人走了,就把他的茶收起来,时不时地热一下。
  这100多个朋友,会分成很多类型,比如指路型、默契型、倾听型、互助型等。重点选择交往什么类型的朋友,和一个人的年龄阶段有关。
  如果是个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指路型的朋友适合他;如果是想合伙做一番事业的,默契型的朋友肯定是首选;如果表达欲望很强烈,或者希望找人分担自己的痛苦,那么就需要倾听型的朋友;如果是价值观成熟、事业稳定的人,则会选择互助型的朋友。
  ▲ 人走茶酒凉,不凉反倒不正常
  我在工作与生活中,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往都很多,但互助型朋友更多些,我们会一起做事,一块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式。
  想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就要主动去寻找,不能等着人家送上门来。我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当时自己去找来的,比如王石柳传志。
  我和王石是十多年的朋友了,关系非常好。当时万通刚创办起来,我们听说深圳有一家公司,也是一群读书人搞起来的,而且做得很规范,已经上市了,于是我们就到深圳去找王石。见到王石以后,他和我们聊了整整一下午,和我们讲"理想主义的企业为什么坚持不下去?""要经受利益的挑战"等等。
  后来,我在纽约做中国中心。王石一开始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但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又说,"你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成。"这时候,他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 "大道当然"的王石
  还有柳传志柳总。
  有些人或许是成功了,但他不够尊重人,不够坦诚,不够谦虚,如果他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政府,用这种态度去处理大事,那就很可能会成为他未来失败的原因。所以有句话是"谦逊就是遗训"。而一个人是不是真诚、谦虚,其实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个"病根":好学先进,喜欢到处给伟人写信。刚刚开始在海南折腾的时候,我就到北京四处向当时比较成功的人"取经"。有的人虽然同意见面,但是安排在一个大办公室里聊天,我们两个人的沙发隔着20多米,而且他一上来就教育我,我觉得很不受尊重。另外还有一个人,把我们搁在小房间里,让我们等了40多分钟,最后说了几句话就把我们打发走了。这些人都没法成为朋友。
  ▲ 《论语》是我们老祖宗的遗训
  我第一次认识柳总的时候,中关村已经很火了,联想、四通都已经是大企业了。本来是我和潘石屹代表6个人请教柳总,结果变成柳总发问,"为什么你们这几个年轻人到海南跑一趟,就把房地产折腾起来了?"他非常认真地跟我们探讨,后来干脆说,"你们别来了,我带团队上你们那儿去。"这让我们很感动。有个词叫"虚怀若谷",我觉得我是从柳总身上领会到它的真义。
  后来我经常向柳总请教、学习,慢慢地,我们就变成了朋友。在做人做事的细节上,柳总也会很认真地给我提供帮助。我写完《野蛮生长》之后,拿给柳总看。他看完后,专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哪些话千万别写进去,哪些话最好改一下。因为我有一些比喻会招人不舒服,"低俗"是其中一个原因,关键是这些"低俗"的比喻后面还藏着针,会扎到别人。
  坦诚、守规矩、尊重别人、谦虚是很多成功人的共同特点。我们这个圈子的规则,首先就是"不能‘装’"。如果你觉得在人多的场合,不"装"一下会影响别人的情绪,这还情有可原,但如果就三五个人的时候,你还"装",那纯粹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
  ▲ "虚怀若谷"的柳传志
  "不装"就是我最欣赏和钦佩马云这个朋友的地方。
  人一"装",成本就会很高,只有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都恰到好处,给大家的感觉才是真实自然的。可能马云讲过的很多道理,其他人也都讲过,但同样的话被马云讲出来,你会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表达,真没装,说是这么回事就是这么回事。
  比如,在路演的时候,有些人不够坦率,会暗暗想:"反正现在是路演,先把这个投资人打点好了再说。"所以他们会对投资人说"股东第一"。但马云觉得"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就算当着投资人的面,他也是这样说。
  马云非常坦诚,非常直率,非常"不装",对朋友也是一样,如果他认为你有什么问题,就会直接说出来,毫不留情地扒掉你的上衣,就给你留个底裤。他不会捡对方爱听的讲,而是捡他自己认为正确的,甚至可能是你不喜欢听、但他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讲。按照古代的说法,这叫"诤友"。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哥们儿"的状态。王石、柳传志也都有这个特点。
  ▲ "不装"的Lady Yunyun
  有人说我说话也不装。但是我的人生经验,导致我在有些事情上照顾得太周全。说得好一点叫"世故",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原则性不是特别强"。和马云比起来,还是会显得更圆润一点。这就是差距。
  实际上,除了他们三个人以外,我觉得整个中国的优秀企业家,特别是现在年轻的、层出不穷的新创业者,都是我未来学习的榜样,我会有很多需要向他们讨教的地方,而且这些"需要"会越来越多。只要我还在做事情,那就应该"三人行,必有我师"。
 
股东柳传志经营大全赚钱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