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傲睨自若什么意思傲睨自若典故介绍


  简雍是三国时期刘备账下的一位谋士,简雍年少时就结识了刘备,此后一直跟着刘备四处奔波,并且充当刘备的说客。刘备入住益州后,和刘璋发生了冲突,最后打算强攻夺取益州,当时刘备就派出简雍去劝说刘璋让他投降。简雍善于舌辩,不拘小节,性情直接,据说简雍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才能。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傲睨自若"就和简雍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故事发生在刘备围困成都期间。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为简雍和秦宓。原文如下:
  次日,人报刘皇叔遣幕宾简雍在城下唤门。璋令开门接入。雍坐车中,傲睨自若。忽一人掣剑大喝曰:"小辈得志,傍若无人!汝敢藐视吾蜀中人物耶!"雍慌下车迎之。此人乃广汉绵竹人也,姓秦名宓,字子敕。雍笑曰:"不识贤兄,幸勿见责。"遂同入见刘璋,具说玄德宽洪大度,并无相害之意。于是刘璋决计投降,厚待简雍。次日,亲赍印绶文籍,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共入寨,交割印绶文籍,并马入城。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进入益州后不久,与刘璋反目,益州争夺战也因此爆发。经过数度激战,留别大军终于攻占益州大部地区,开始围攻刘璋占据的成都。此后,西凉名将马超又归顺了刘备,在成都城下亮相,令刘璋惊恐不已。刘璋打算投降,却遭到黄权、刘巴等人的反对。
  正在刘璋犹豫不定之时,简雍奉命进城劝降。简雍"傲睨自若",遭到益州名士秦宓的斥责。随后,两人一同面见刘璋劝降,刘璋终于开城投降,益州从此尽归刘备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傲睨自若",意为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王谠所撰《唐语林•豪爽》中的"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与小说的描述相似,历史上的刘璋的确是主动开城投降的。但具体的过程与小说中大相径庭。小说中写的是简雍和秦宓一起劝降了刘璋,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却是真假参半。
  据《三国志•简雍传》记载:"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由此可见,劝降刘璋的确是简雍的功劳。而秦宓则完全没有参与此事。据《三国志•秦宓传》载,刘璋主政益州时期,秦宓的同乡、治中从事王商曾写信给秦宓,希望他出山辅佐刘璋,但却遭到秦宓的拒绝。直到刘备夺取益州数年后,秦宓才被征召为从事祭酒,这也就意味着在刘备围攻成都期间,秦宓尚在故乡德阳隐居,也就不可能来到成都以及劝降刘璋。
  小说作者为何要虚构秦宓参与劝降刘璋这一情节呢?我想可能性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证明刘备得益州是众望所归,二是为秦宓后来的"舌战张温"做一个铺垫。毕竟"舌战张温"这一情节是除了"舌战群儒"之外的另外一个精彩的口舌之争。如果没有任何铺垫就冒出秦宓这个人物,会显得较为突兀。
 
文化大全生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