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九龙读后感精选


  《九龙》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康奈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龙》精选点评:
  ●辣鸡翻译-1,工具人埃莉诺-1。看到结尾让我不禁怀疑康奈利是不是看太多日本推理了。
  ●到二百多页女儿绑架了情节似乎还不温不火,突然埃莉诺就死了我简直惊呆了。埃莉诺在故事中死得毫无价值不说,就是从情节角度来看,也只祈起到扎读者一下的作用,明明这个角色留着比杀掉更好,心疼。描写中国人实在是看着有点尴尬,比如作者认为香港人民讲的是普通话……
  ●女儿被绑架,男主为救女儿只身来到香港,成功营救出女儿,但是前妻却意外身亡。回到洛杉矶后,杂货铺店主被杀案也成功告破。原来是店主女儿主使杀手干掉了自己的父亲。在抓捕凶手时,哈里的搭档不行殉职。
  ●赔了夫人又折了搭档,却是两个坑爹游戏
  ●yyHK之作
  ●博斯系列的中文版快看完了,空落落 T_T
  ●我勒个去,结局也太垃圾了,强行中二
  ●这就有点虎胆龙威式的英雄主义风格了
  ●把女儿留在家里做家务而不让她结婚这件事真是…我也是懵逼…为何我没有遭遇这样的事情反而是无止境的逼婚???!!!看到重庆大厦的时候真是哈哈哈,想起某个小伙伴说去香港住在那里,能活着出来全靠运气╮(╯_╰)╭
  ●动作戏加强,谜底挺合理,有些人死得挺冤
  《九龙》读后感(一):哈里•博斯与九条龙
  一如既往的熟悉的康奈利的风格,故事流畅,情节丰满,整体来看依然是非常大气的故事结构。上一本哈里•博斯系列还是2007年的《穆赫兰高地》,他在2015年出版的《黄铜判决》中也曾出现打了个酱油。而这一本关于他本人的小说,地点从美国洛杉矶横跨太平洋到中国香港,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在康奈利的笔下显得尤为生动。
  印象里那个既有鸽子笼般的住宅楼,又有摩天大楼的香港,和康奈利所写的别无二致。那个新闻里臭名昭著的危险的重庆大厦,也并未洗脱它黑色的名字,危险一再的发生,悲伤的故事持续上演。看一个外国人写九龙的典故,不知为何竟然觉得有点想笑,尽管康奈利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大概是有点外国人故弄玄虚,本国人觉得非常有趣的心情。康奈利对香港的描写还是把握的非常好的,他笔下的香港更偏向于八十年代的港片,激烈的打斗描写细致,一番平静下涌动的危险气息,让人时刻感到紧张与期待。
  说实话,我觉得哈里•博斯的性格其实比较平庸,他是一个认真的、敬业的警察,和大多数认真敬业的警察一样,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作为读者,也想看看这样一个警察,直面关切到自己女儿的危险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拒绝了警局里可以先放走嫌疑人的帮助,而是只身前往香港营救被绑架的女儿。他冲动鲁莽,与普通人一样,遇到紧急的事情也会慌张。但他的勇气使他成功,也伴随他走到最后。也许他既是千千万平庸的警察中的一个,又是特殊的那一个,他是小说的主角,他有爱与信仰加持,他有不顾一切的行动力,也有那万中无一的好运。
  最后故事的答案揭晓,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么是不是都有机会去弥补呢?哈里•博斯和马蒂犯的错在作者看来似乎可以弥补,但我却觉得几乎所有的事都无法回头,诶莉诺是这样,费拉斯也是,回头是不可能的,唯有认真面对未来才可以,只有未来仍有机会改变。哈里•博斯要开始学习如何养育一个女儿,与女儿开始朝夕相处的日子正要开始,生活焕然一新,让人期待他在下一部里的精彩故事。
  《九龙》读后感(二):《九龙》:最可怕的敌人
  之前读过一篇书评,那篇文字里有个小标题叫"二小时五十分",用来形容那本书写得很流畅,这位书评人用了两小时五十分就读完了。
  《九龙》同样是一本很流畅的作品——大概用了我一个半小时。故事一上来就是一桩残忍的谋杀——南洛杉矶华人区,福来精品店店主李遭枪击,死在自家店铺里。警探博斯立即赶到现场,凭现场及经验锁定了嫌疑人并实施了抓捕,但就在打算撬开这个看起来不好对付的嫌疑人的嘴巴令他伏罪时,博斯收到了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显示他在香港的女儿遭人绑架……
  其实初读《九龙》,华人店主李的案子,很像是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作家克里斯蒂安妮•布兰德的经典作品《绿色危机》——"一块光秃秃的石头"。李先生平素与人为善,交际圈子也很小,从现场看凶手却是把他的性命当成目标的——并不像是因谋财而不得已的害命。唯一的线索就是店内的监控录像刻成的光碟,最关键的——案发时的一张已被人取走,剩下的两张则表明,李先生似乎长期被某个帮会勒索。凭此,博斯将抓捕目标锁定为该帮会的头目。
  基于这样的判断,接下来突生的意外就显得顺理成章,但仔细琢磨又有些不合情理——一个帮会头目被抓,为何会惊动到他们在香港的总部,绑架博斯的女儿来迫使他放弃追查呢?但博斯已经来不及考虑这么多了,他选择立即飞赴香港,和自己的前妻一起找回女儿,试图挽回似乎是由于自己才造成的灾难。
  客观上说,《九龙》是一部精彩有余,但严谨度多少有些不足的作品。博斯和搭档一同通过一段30秒的视频,分析出绑架视频拍摄的地点可谓精妙,但可行性几何,其实是要画上问号的。而在博斯前往香港九龙寻找女儿的过程中,激烈的打斗场面成了作品最抢眼的部分——倘若要投票选一部新近适合改编成好莱坞大片电影的小说,我很乐意给《九龙》投上一票。随后 "父女情深"的桥段,包括小女孩如何与久未共处的父亲生活的情节,同样将对我的观点提供支持。
  但尽管感情戏抢眼,《九龙》的主题却并不在此。始终作为背景的"九龙区",包括第一幕命案发生的华人区才是作品真正的主题——这里隐藏的罪恶,因为拥挤不堪而难以辨识,但真正发生时,却令人愕然而无可奈何。在这部作品里,虽然没有十分可怕或是吊诡的案情,但博斯所遇到的挑战显然是前所未有的——他最宝贵的东西受到了威胁,而他自己就像是一头被激怒的野兽,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是怎样的敌人如此可怕呢?也许在森林里,最可怕的敌人并不是凶猛的老虎,而是当你正面迎击老虎时,时时可能对你脚踝咬上一口的鬣狗。它们猝不及防,并且毫不起眼——除了那双时时在黑暗中闪烁着饥饿目光的眼睛。务必小心,因为他们贪婪,且生来便以满足这种贪婪,当成是生命的目的。
  《九龙》读后感(三):不同的父女的不同结局
  迈克尔·康奈利的小说总不会令人失望,他总能用紧凑的剧情,悬念迭起的谜题吸引读者将故事一读到底,然后再用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结束整个推理。这本《九龙》是"哈里·博斯系列"小说其中的一本,稳定发挥了作者的实力,书中有极具画面感的追踪,生死未卜的女儿,环环相扣的谜题,也有丰富的感情,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永远是最真挚的。
  故事开始于一场发生于一桩发生在南洛杉矶华人区的凶杀案,福来精品店店主李遭枪击,死在自家店铺里。哈里很快速的锁定了嫌疑人,却突然接到了威胁电话,同时从香港发来一段女儿被绑架的视频,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香港三合会,迫使哈里快速赶到了香港去营救女儿。在营救女儿的过程中,由于判断错误导致哈里的前妻惨死,也牵扯出了香港一个倒卖人口和人体器官的组织。最终哈里救出了女儿,也及时赶回洛杉矶找到了杀害精品店店主李的真正凶手。
  《九龙》这本书以两个发生在不同地点的案件展开,因为一个源于香港的黑社会组织"三合会"联系在了一起,很巧妙,也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发生在南洛杉矶的凶杀案,现场留下的光盘,让哈里锁定了一个三合会收保护费的嫌疑人,但真正的线索其实是死者吞下的子弹。在这个案子里,科技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有了嫌疑人,但一直缺乏确凿的证据,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颗遗留下来的子弹上。此时哈里却不得不去香港找寻女儿,在香港女儿绑架事件里,那段视频是唯一的线索,又是通过科技手段,哈里锁定了九龙这个地方,也最终帮助他找到了视频录制的地点。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哈里展现了他身为警察的能力,通过蛛丝马迹、各种线索一路找寻,最终解救了深处危机中的女儿。
  在南洛杉矶的案件中,哈里展现了他冷静、认真、严谨的一面,行动果断,但作为一个父亲,也只有家人才能让他失去往日的冷静,在这本书中无疑父子感情成为了重头戏。从开头哈里发给女儿照片开始,就展现了哈里对女儿的重视,也体现父女间良好的关系,没能生活在一起的遗憾让后来哈里收到视频后变得异常的不冷静。失去了往昔形象的哈里,在香港更加的怀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这些都间接导致了他前妻的死亡,和后来对案件的判断失误,但作为一个父亲,却也令人无法指责。
  故事的反转伴随着女儿的回归,因为子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凶杀案随之告破,直到最后才发现威胁电话和视频是没有关联的,而三合会也并不是最终凶手,两个案件其实并没有联系,那么女儿的绑架案真相就耐人寻味了。其实从女儿获救后的表现和她两个伙伴的死亡已经不难猜出真相,只是不愿意相信那些悲剧只是源于一个十三岁女孩想要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强烈愿望。而南洛杉矶的惨案也是源于一份不普通的父女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在结尾又巧妙的链接在了一起。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但最终的结局还是落在了哈里这对父女团圆上,虽然另一对父女都以悲剧结尾,但好在我们还能从哈里这里看到希望和爱。正如哈里最终对女儿所说:"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弥补错误。我们会弥补所有的事情。"因为还有爱,所以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九龙》读后感(四):《九龙》:处处掣肘的新一代美国警探
  《九龙》:处处掣肘的新一代美国警探
  《九龙》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迈克尔•康奈利出版于2009年的一部小说,属于作者创作的哈里•博斯系列中的一部。顾名思义,这些系列中都有一个共性的主角,他的名字就是哈里•博斯。
  美国人创造出来的警探与英国作家笔下的侦探呈现出迥异的风格。英国作家塑造出来的福尔摩斯、波洛探长更多地展现出的是他们超类绝伦的推理判断能力,而美国艺术作品中打造出来的警探,则更多是气焰外露、呼呼生风的硬汉形象,想到哪里是哪里,出生入死,手脚并用,无所顾忌,相比之下,推理部分倒显得隐藏在行动之下。《九龙》里的哈里•博斯基本带有美国类型的警探形象特征,他喜欢孤身一人,深入敌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哈里•博斯审讯嫌疑犯的时候,上去就给对方一顿痛殴,勒住对方的喉咙,大打出手。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他采取非法手段,撬开嫌疑人的家门,把屋子翻了一个底朝天。可以看出,作者塑造出的是一个随心所欲、藐视程序、越界作业的带着问题的警察,而哈里•博斯的所作所为,恰恰触及的是美国自棱镜计划曝光以来日益受到关注与热议的民权被侵犯的问题。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哈里•博斯不再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在《神探亨特》、《碟中谍》、《007》系列中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而是一旦行动起来之后,便不得不顾忌自己所受到掣肘的一个可怜兮兮的警探。在小说里我们看到,警察出动调查的时候,必须使用一种"保持卡",小说里解释道:"由于几年以来,现场询问不断地被民权组织当作莫须有的保持加以质疑,因此由警官们填写的信息表就普遍地被称为了‘保护卡’"。(P98)这种卡,就是说要搜查一个人时,"得经过他的自愿同意才行",然后警察得用他提供的信息填写一张现场询问的卡片,在得到许可后再能够进行相关检查。(P97)。在哈里•博斯提出对嫌疑人进行监听的时候,"现实是电子监听设备是很贵的",而"警察局的财政限制使得抢劫凶杀组的加班预算严重下降"(P104),使得博斯的合理请求被驳回。博斯在查案时,如果没有证据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疑犯就会被法院释放。小说里博斯查案的时间,只有星期六与星期日两天。所以,小说中的主人公哈里•博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更遭遇到的是自己一方的种种掣肘。而更令哈里•博斯伤透脑筋的是,他的一举一动,似乎都为对手所掌握,他不得不持续地纠结在身边的人哪一个值得信任。比如小说里临时合作的朱,哈里•博斯一直对他将信将疑,但又不得不通过他来排查号码来源。哈里•博斯在小说里提供的情境中,真是命蹇时乖,狼狈不堪。
  尤其让哈里•博斯苦不堪言的是,在他出手拯救女儿的时候,竟然把配合着自己的前妻给拱手送给了歹徒的子弹,丢了夫人又折兵。这个兵就是他的另一个搭档,一个脑子里只有自己三个孩子的不称职的搭档。这个搭档在最后的冲锋陷阵的时候,死于子弹的屠戮之中。小说里其实写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罪案,但对于哈里•博斯的一方,不可谓损失不惨重,结尾处,哈里•博斯成功地把女儿从香港的前妻处带回来,但是那种巨大的阴影,却会笼罩在哈里•博斯的心头。这种系列小说里的最大的忌讳就是亲人的去世,因为亲人是有限的,去掉一个,只会在系列小说的长篇章回中,像黄鼠狼拖小鸡一样逮一个少一个。而在《九龙》中,哈里•博斯悲惨地失去了仍有依恋的前妻与不够敬业的搭档,这对这个系列小说的日后走向与人物的心理基调必定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小说涉及的罪案其实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案件,一个华人超市的老板被枪杀,从而使哈里•博斯卷进其中,他的付出与案件根本不能对等。由此,小说在罪案生成后,立刻形成了三个悬念:一是超市老板是谁杀死的?二是查证过程中发现的三合会收保护费的人是谁通知他逃跑的?三是谁劫持了哈里•博斯女儿?从表象的逻辑推演来看,这三个悬念后台上似乎有着一个统一的背景,就是三合会杀了超市老板,然后,敲诈收钱的三合会小哥逃奔香港,而三合会香港的成员则劫持了哈里•博斯的女儿,逼博斯放手。然而,事实上,小说最后证明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线却是断裂的,根本没有关连的,它们之所以发生关系,是因为不同的事件,会以同样的结果呈现出来。这也是克里斯蒂悬疑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设定,一句话,由结果反推前因,必须会导致这样的误判。小说揭开的谜底,是超市老板的一双儿女杀死了老板,并交待是他们促成了三合会小哥逃奔他乡,嫁祸于人,把两个悬念给解开了。而女儿的绑架,实际上源自于女儿对与父亲呆在一起的渴望,而自我设局,在设局的过程中,没想到真的碰上了罪犯,从而形成了小说里的完全是偶然组合起来的环环相扣的罪案逻辑链条。其实小说里博斯女儿对香港的弃绝而对美国的回归,正反映了一种美国文化的自恋与自大理念所在,是凡投奔美国的行为,哪怕是导致母亲死于意外,也是值得原谅的。小说结尾处父亲安慰女儿的重要潜台词就是"我们在一起了",这就是胜利,哪怕失去了自己的前妻,也就是孩子的母亲。
  这部小说令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是对中国文化的抒写。可以看出,作者对香港的地域作了一番研究,虽然这份研究,完全可以通过一趟蜻蜓点水的游逛就可以了解到,因为小说里涉及的香港,都是最核心的香港地域,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他国都选择的是地标式建筑一样,而对后街里巷的深度民生风情,却少有深入把握。其中写到的一个中国人、博斯前妻的保镖孙,作者基本放弃了对他的任何塑造的意愿,这个人物完全没有个人感情,在博斯前妻身亡之后,毫无抱怨情绪,若无其事地没有任何感情波动。小说里对中国特有的"关系"一词的理解、上元节祭鬼的风俗,都作了出自西方文化的猎奇式的解读,还有小说里暗示的犯罪分子走私器官的目标方向,与中国有关,都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中掺杂着一如既往的美国文化通常最司空见惯的偏见。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