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麦积山烟雨中的婆娑国


  ·
  麦积山石窟全景
  壹
  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东部,在丝绸之路东起点上与敦煌莫高窟遥遥相望,如同丝绸之路项鍊上二颗最璀璨的珍珠。
  麦积山石窟以其中国早期最着名的雕塑艺术遗存, 号称"中国泥雕陈列馆",是中国早期与敦煌、云岗、龙门齐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第117号龛正壁佛坐像-北魏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四十五公里处的秦岭山脉的余脉之中,因其山形望之如" 民间积麦之状",形似麦垛,故得其名。在《水经注》中称为蟠冢山,这里地域上属秦岭支脉,兼跨长江、黄河二大水系,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景艺双绝," 麦积烟雨" 号称古代着名的"秦州八景"第一景。
  第142窟正壁结跏趺坐佛-北魏
  从现存史料来看,天水地区的佛教活动,早在东晋时代已有肇端,西秦时关陇着名的禅僧玄高隐于麦积山中石岩寺修习禅法,有"山学百余人",当时山下即有无忧寺;西魏大统年间文皇后乙弗氏被废于麦积山出家并被赐死安葬,建有"寂陵"(即今编第43窟)。
  隋代文帝曾敕建舍利塔于麦积山顶,并赐寺名为净念寺,至今犹存;唐代赐建应干寺;宋代大观年间因山顶产灵芝十八本,秦州经略陶龙图奏上朝廷之后,敕赐为瑞应寺,并一直延用至今。
  第142号窟右壁弥勒菩萨-北魏
  天水自古为陇上名城,古代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原始时代即有先民活动,在秦安县发现的大地湾遗址,便是明证。
  先秦时非子在天水牧马有功,受封于此,继而建立了秦王朝并统一中国;汉代赵充国及飞将军李广均出生于天水;苏兆蕙有名的 《织绵回文诗》亦写于天水,至今天水西关仍有飞将巷及织绵台可供发千年古人之幽;
  蜀汉三国诸葛亮在天水六出祁山,收姜维、斩马谡,为兴汉灭曹鞠躬尽瘁;李唐时代,大诗人李白据考亦出生于天水,杜甫更于干元二年到天水,并游麦积山,在着名的 《秦州杂诗》中 《山寺》一篇即是写麦积山石窟。
  有宋一代,由于赵姓郡望出自于天水,故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称二宋为" 天水一朝",这里当时即是宋金交战的前线,又是着名的茶马互市的" 榷场";明清之后,由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渐次沦为边陲,麦积山石窟自此走上了凋敝之路。
  第142号窟正壁右侧脇侍菩萨与右壁影塑-北魏
  自东晋开始,到姚秦时代,天水地区的佛教渐次兴旺发展,至迟在后秦时代麦积山便出现了开窟造像活动。
  麦积山山形状如莲苞,形制奇特,又富丹霞地貌的赭红色,加之林泉景致,风景优雅,历代均是修习禅法的理想之地,经过这一千六百余年的自然灾害、兵戎损毁,至今在东、西两崖间仍然保留有一百九十四个古代佛窟。
  这些洞窟从姚秦时代开始,到明清为止,历代均有营修,由于官民同修、僧俗共建,形成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的雄奇险峻的麦积奇观。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四年,在中国政府投资三百四十万人民币,历八年修复了这一世界奇观,并为续后的研究及参观这一艺术宝库提供诸多保障。
  第133号窟第1号造像碑上段-北魏
  贰
  石窟在中国古代本身即是具有寺院性质的修行场所,故又称" 石窟寺", 古代佛教发展史上南方建寺之风盛行,因此杜牧诗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方,则以依山开凿石窟寺最为盛行,所以中国的主要石窟寺均存于北方。
  古代石窟寺由于兼具僧人修行及信众礼拜的双重功能,洞窟中均以塑像及壁画形式来表现佛陀、菩萨、弟子等形象,或绘以佛陀生平的本生故事及经变画,借以弘传佛法、教化众生。
  第133号窟第11号造像碑中段-北魏
  麦积山石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由历代佛教徒上自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历一千多年,不断创造进而形成的集泥塑、石雕、壁画、建筑等众多表现形式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宝库。石窟遗存中现存雕塑七千八百余身,壁画一千二百余平方米,现有洞窟一百九十四个。
  第74窟正壁左侧脇侍菩萨-北魏
  早在西秦时,麦积山石窟即有开窟造像活动,今编第74、78、80等窟为此期代表,这期间作品佛像高大魁梧,衣纹绸密;菩萨像身体扁平,衣带外翻;佛像神情古朴安祥,充满西域风格,菩萨像表情静穆,法相慈悲。
  进入两魏时期,麦积山石窟艺术进入全盛时代,开始了麦积山石窟艺术最精采的篇章。这时期造型风格以秀骨清像为主要特点,无论是佛像或菩萨,或清秀典雅如出水芙蓉;或体态婀娜多姿似荳蔻淑女;仪态万千像妩媚佳人,造型洗练多变。
  第127号窟正壁龛佛与脇侍菩萨-北魏
  今天我们留恋忘返或赞叹不已的造像如127窟的石雕及泥塑形象,菩萨神韵逼人,飞天婀娜妩媚。
  44窟主佛雍容安祥,妙与神通,微笑凝眸, 展现了东方美学的最高意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高超境界,充分代表东方艺术高于像外的传统精神,成为古代艺术中美的典范之作。
  123窟的童男童女,温婉可亲,纯真无邪,充满了青春气息与高度写实技巧。
  第133号窟窟室前部佛与罗睺罗-宋代
  133窟的十六通造像碑,精采纷呈,在美学与视觉形象上均创造了极为惊人的成绩,此窟的「小沙弥」英俊潇洒,艺术表现能力之高达到惊人水平。一时期,在麦积山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经变画及长卷式构图的本生故事,如127窟的《西方净土变》、《维摩变》、《涅槃变》、《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作品, 构图完整,形象众多,艺术水平超迈绝尘,绘制水平超过同期敦煌壁画。
  古代艺术家用鬼斧神工的技艺、自由发散的想像力、不朽的创造精神,为中国艺术写下了重要一笔,成为古代先民艺术创造最为珍贵的宝贵财富。
  北周时期,麦积山造像特征渐趋丰满,造像中佛像方中见圆,气度不凡;菩萨像意态饱满,雍容华贵,典雅中富有生动的运动感;壁画中形象写实,并将绘画与泥塑巧妙结合。
  在第4窟壁画中创造了 中国古代造型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手法──薄肉塑, 即用细泥塑出飞天脸庞、胳膊、手脚等身体部分,鲜花、流云、裙带等则以绘画表现,满壁风动,别具巧思。这时期的代表作以12、62等窟最具代表性。
  第37号龛正壁右侧脇侍菩萨-隋代
  十分重要的作品,如37窟隋代菩萨造型爽然无碍、虔心恭敬,一双轻抚胸前的双手,艺术家将泥土赋予了肌肉的温热与质感,技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第5窟牛儿堂的作品,为隋唐时期的代表作,佛陀气宇恢宏,睿智晓畅,满怀济世慈悲;菩萨形象丰腴适度,体态端庄,富有节奏韵律感, 充分展现了大唐时期广纳百川、健康向上的审美精神与艺术趣味,从艺术品上亦可体味盛唐气象的庄严博大与超迈气象。
  第4号窟前廊左耳龛维摩诘及侍女-宋代
  第4号窟第6龛右壁右侧菩萨-宋代
  宋代是麦积山石窟艺术发展最后一个极盛期,虽然当时天水处于宋金交战前沿,战火烽起,但佛事活动并未停滞,北宋尚在麦积山瑞应寺出了一位云门宗第五祖圆通禅师秀铁壁,这一时期,达官贵人往游题刻不断,留下许多歌咏麦积山诗文。
  宋代麦积山造像艺术更加重视写实性与世俗化,并且出现了前代没有的艺术形象,如水月观音(58窟)、白衣观音(165窟)、邈真僧像(50窟)等,使麦积山石窟的佛教艺术内容大为增加。
  此期133窟的释迦瑞像衣饰处理表现极强质感,造型传神,充满无相无住的大关怀,艺术表现手法超越前朝,自成一格。165窟供养人生动传神,表情自然,为同期宋塑中的艺术珍品。
  第4号窟前廊右壁力士-宋代
  第4号窟前廊龛帐浮雕天龙八部-宋代
  第4、43等窟的金刚力士、造型夸张,威猛刚毅中又有戏剧化的夸张处理手法,无论对于解剖的精熟,或是气度的把握都对后世造像产生了标准化式的影响。43、165、58等窟的菩萨造像温婉可亲,神态祥和,衣饰华美,装饰繁复, 反映出宋代艺术重精神刻画,重形式处理的时代潮流。
  进入元明清三代,由于天水政治经济的地位渐次丧失,麦积山的佛事活动时兴时废,洞窟营造基本停止,只有少量的造像活动,已非时代主流,当时只有零星的修修补补或重修功德,气象上比起前朝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叁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进入中土的二千余年间,融通儒道,发扬光大,逐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了不可憾摇的重要地位,并且渗透进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麦积山石窟留存的佛教艺术,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具象艺术宝库。
  第120号窟右壁佛-西魏
  在一千六百余年先民伟大的创造中,我们充分认识先民在艺术上不朽的创造精神与神奇的想像力,这些旷世的伟大遗存为我们提供了还原与解读先民审美与创造的第一手最为珍贵的资料。
  藉由这些遗存可以体味渐已消失在历史天空中永不熄灭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藉由宗教的传播跨越时空、超越民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第127号窟正壁龛右侧脇侍菩萨-北魏
  为今之世,在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的同时,亦伴生了许多人间乱象,人类自身心灵的安祥平和,成为世人安身立命、超越自我的重要功课,西方世界在深刻检讨价值观念与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东方文化中所秉持的中和敦淳的文化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医治当代社会的各种无药可救的" 文明病"。
  我们在学习"先进文明"的同时要如何对待我们的过去? 只有站在对过去继承及认知的基石上,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可称之为有健康与强盛的基础。而追求这个结果的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过去,惟其如此,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87号窟右壁右侧弟子迦叶-北魏
  麦积山石窟的伟大遗存是我们民族过去及将来贡献于世的最伟大的艺术与文化宝贵财富之一。
  在这个古代先民东西交流、华梵融和的创造与吸收过程中,展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博大的创造胸怀及不倦的学习精神。
  第24号窟右壁脇侍菩萨与弟子-隋代
  今天在麦积山石窟无论是匆匆一瞥的过客或是千里迢迢的朝圣;无论是浮光掠影的惊鸿一瞥或是穷首皓白的仔细研究,但凡深入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种文化的张力会网罗住每一个人驻足的凝视,就此意义而论,麦积山真是永远的麦积山!
 
爱好大全生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