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创造力专题之二来自创造力的领悟


  文by 湛庐图书编辑娜娜
  在《创造力》一书的第一章中,希斯赞特米哈伊说了这么一段话:"要拥有美好的生活,只是消除其中的错误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积极的目标,否则为什么要继续研究下去?拥有创造力就是一个答案。"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先暂且来看看作者对那些真正富有创造力人的研究中,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复杂是创新者的特性
  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所有创新者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复杂性。复杂的人格意味着能够表达人类所蕴含的所有潜在的性格。作者将这种复杂性拆解为10对明显对立的性格:1.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体力充沛,但也经常沉默不语,静止不动2.富有创造力的人很聪明,但有时也很天真3.第三个矛盾是好玩乐的快活心态与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相结合4.富有创造力的个人可以在想象,幻想与牢固的现实感之间转换5.富有创造力的人似乎兼容了内向与外向着两种兼容的性格倾向6.富有创造力的人很谦逊,同时也会骄傲7.富有创造力的女孩比其他女孩更坚强,更有影响力,而富有创造力的男孩比其他男孩更敏感,更少侵略性8.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反叛的,独立的9.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但他们会同样客观地看待工作10.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坦率与敏感使他们既感到痛苦煎熬,又享受着巨大的喜悦。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每一个突出性格都包含着一个被压制的阴影面,而大多数人拒绝承认这一点。做事有条不紊的人也许渴望冲动一把,驯服的人也许希望拥有权势。只要我们否认这一点这些阴影,便永远不会圆满或满足。然而那正是我们通常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不断与自己斗争,试图突破扭曲真实自我的个人形象。"作者认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确定的知道两个极端,体验着相同两个强度的两个极端,却不会感到内在的冲突。"
  佛家说,人本身就是圆满自足的,不必向外追寻。驾驭自己内在的两个极端,承认并体验这两个极端的人,如此这样,还能不感到内在冲突的人,当然是高于常人的。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悟。
  享受创造力的心流
  作者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人之间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情。驱动他们的不是出名或者赚钱的欲望,而是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进行创造性工作时,他们的动机是任务中心,而不是目标中心,是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他们最关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从中得到什么,外部奖励只会削弱工作的创造性。
  对这种内在动力,希斯赞特米哈伊创造出了一个特定的名词来形容,叫做"心流",这是一个对心理学界,甚至是整个世界都影响很大的心理学理论。心流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它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对有些人来说,心流状态就像是完全沉浸在他们所关注的对象里一样,或者说是完全处于被吸引的状态,所以对有些来说,这些体验是无意识的,而对有些人来说,他们觉得,在心流状态中,他们处于完全活跃的状态,意识程度很高,是一种"高峰体验"的状态。作者根据研究,提出心流的九个重要因素,或者说产生条件:1.有明确的目标2.行动会马上得到反馈3.存在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4.行动与意识相融合5.避免分心6.忘我的投入7.工作本身就是目的。
  那些经常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都会努力寻求这种状态,他们对心流时刻会有强烈的憧憬,以至于他们愿意为此付出大量的实践,并付出极大的代价。比如说,笔耕不缀的作者可能会声称他们讨厌被束缚在书桌旁的时间,但是当他们一想到不写作就没有机会经历心流时刻,写作就会变得魅力无穷。作者认为从很多方面来看,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学会从必须做的事情中活的尽可能多的心流体验。如果工作和家庭本身变成了目的,那么生命中凡事都不是浪费,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因为它本身就值得去做。
  既然心流这么重要,如何得到更多的心流就是更重要的问题,好好研究一下心流产生的条件吧,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简单来说可以是:不要依赖感官愉悦,它们很容易让你的感觉产生厌倦;设定你的目标,不要做对你来说太容易的事;做事情的时候要专注和投入;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你做的事情本身给你带来的乐趣和享受上,而不去考虑回报。我想通过实践,你会产生更多你自己关于心流的体悟。
  工作与爱
  佛洛依德对于幸福生活的秘密,他的回答是:"爱与工作"。作者发现,很多被访谈者从"工作"与"爱"这两大主题中构建出有关过去有意义的故事,并建立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对于生命主题,作者说了这样一段很有智慧的话:渴望智慧的人们知道,不虚度人生的关键不在于获得很多这样那样的成功,而在于构成我们最私密的生存本质的纤维中,有着怎样的确定感,也就是我们的存在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有意义的联系。《真实的幸福》作者赛里格曼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不断选择复杂的过程最后一定会止于万能、全知和美德。当然这个目的不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完成,甚至无法在人类有生之年实现。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中的一分子,使它前进一步。这是进入有意义的生活的门,有意义的生活必须与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东西连结上,这个东西越大,我们的生活就越有目的。"
  也许现在的我们还年轻,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年老,如果在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那么很可能会产生绝望感的吧。但是"如果我与一些更持久的存在体是一致的,那么就能为我的生存提供一种连接感和延续感,从而远离绝望感。如果我爱我的孙辈,热爱我所完成的作品或我为之而战的事业,那么我一定会觉得自己是未来的一部分,即使我已经死去。"用一句话总结来说:"我"就是比"我"活得更长的事物。所以趁着年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我的一生中,什么东西对我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根据作者的访谈发现,在进入晚年后,他的受访者中(他的受访者大都已经超过六十岁),似乎没有一个求助于宗教信仰。死亡的恐惧并没有逐渐逼近,他们不必寻求信仰的慰藉。当不存在仪式化的信仰时,更广泛的信念似乎会变得更明显,即对具有终极意义的宇宙的信念。这种信念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敬畏,尊重和好奇。
  这是一段关于人生意义的终极体悟,这种体悟将带来我们对于生命当下的关怀,思考那个问题:"在我的一生中,什么东西对我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他们(指作者的访谈对象)都在"工作"与"爱"这两大主题中构建关于他们的人生故事,那么你呢?
 
心理大全身心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