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的读后感大全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是一本由吴九箴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精选点评:
  ●关照内心 有些地方还不算看的很懂 至少不卖弄的调调我喜欢
  ●和我想的不一样,原以为是讲心灵成长之类的,但并非如此。更侧重于从修行的角度,还有讲到佛、信仰之类的。读完还是有收获的,再读一次应该感觉不一样。
  ●认识自我、控制情绪。
  ●学习做不任性的小孩儿,呼呼。其实封面做的挺好看的[必须承认我有封面党倾向。 妄想城里住着任性的小孩儿。要做城池的主人,不要被城池捆住了手脚。
  ●明朝散发弄扁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台湾的书 也不过如此
  ●和少有人走的路有些观点相同,大致基本认同 全篇强调实相力
  ●我们的幸福并不在于得到很多,而在于执着很少。
  ●吴九箴温柔有智慧。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读后感(一):随遇而安
  在吴九箴笔下,自我是存在的,他把自我的组成大概分成三类内容:生物细胞、感官情绪、心理意识;但他认为自我又是不存在的,譬如一所房子由墙壁、屋梁、门窗等部分组成,但任何部分都不是房子——同理,自我的存在亦是由因缘聚合而成,是一个虚的概念;是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自我在那里。自我的虚幻性更在于它有相当一部分是感官情绪与心理意识的产物,是概念性的,是观念性的,是妄念。但自我总在强调自身的存在,总要强调它的严重性、重要性。
  从吴九箴的书里学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静心应该无处不在,不是在所有烦恼停止之后,而是和烦心事"同处一室,同桌共饮"。烦事无尽,随遇而安,最好的修行不是躲避在清静处,而是就在当下,在红尘中。
  第三点收获是如何对待生命和生命里的人与事。既然连自我都由因缘聚合而成,何谈建立在自我概念之上所谓拥有呢?"你从未拥有过生命,而是生命孕育了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自我意识。"不拥有,不期待拥有,则与得失相关的一切苦乐便已淡化许多。"苦是由自我意识催生出来的,有人拥有很多,却觉得很痛苦,有人一无所有,却觉得很快乐。"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读后感(二):灵修的书不好读
  天资愚钝,灵修的书不好读。
  其实没看过几本灵修书,不过不管是《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爱故我在》,《爱是一切的答案》,还是我觉得比较易读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都或多或少让人有杀敌一万自损五千的感觉。我说的不是看不懂,而是消化不全
  所有的道理都需要体悟,有些正中心事,有些似懂非懂,还有些完全理解不上去的。
  其实都是懂一时不等于懂一世,所有的答案都在时间里。
  这本,我读得特别慢。一边读,一边消化,一度读得心力交瘁
  这类书对像我这样性子比较倔的人来说有两个阻力:
  一是给人以说教之感,当然以上几本书还是很有技巧的温情或幽默或麻辣的说教,但怎么都还是说教;
  二是我总觉得这类作者过分强调了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芭芭拉的《爱是一切的答案》),分享的情绪太热,或多或少透显着"反正我是悟了,我这样叫做悟,你们能不能悟就看自己的造化了"。这一点上恐怕只有陶子和古典的风格让我觉得舒服些。
  想看灵修的书,首先得把自己清空。
  或者,就在看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清。
  所以能到什么程度,看你自己造化
  吴九箴很多观点是非常精彩的,而且润物细无声。
  整本书看下来,脑子里只留两个字:观照。
  作者慢慢地讲解,静静地导入,真是有耐心的作者。
  好的部分真是赞到心花怒放,但理解不上去的地方让人大段大段地放空。
  但是,谁说人生不需要留白呢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读后感(三):观照,觉醒,观照,觉醒
  时隔一年,再读这本书就不像当初那么喜欢和触动了,或许,老吴的营养我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不敢这么想……
  吴九箴的书,读得我快受不了啦。他的路子是:观照是觉醒的第一步。观照就是看着妄念如何折腾,如何试图驱使自己寻找快感来滋养瘾头,"光看不动",不听他的,也不逃跑。在能够经受住观照时的内心煎熬后,妄念的驱使力就开始减弱直至瓦解。继续观照下去,发掘出妄念背后的内心坑洞,只有把妄想程序里的这些坑洞修正过来,才能真正破除业障。如果坑洞又变种出其他妄念来,那就继续"观照"!
  我是支持吴九箴的这个修行思路的。观照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也是‘良好开端,成功一半’,跳出自我的范畴像个旁观者一样注视自己的内心波澜时,往往就不那么抓狂了。可是在妄念不断驱使自己去找快感时,那种内心煎熬仅凭"观照"就能消解?不行的,我在克服孤独感过程中的体会是不行。就像对不良少年,时时监控,明亮的灯泡照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可能不好意思或不敢犯错,但光这样看管着并不能使他转变成一个好青年。一年多里,在我没有想明白知命、随缘、体验、修炼的意义之前,孤独感还是能时常折腾我,他的驱力并没有因为我看守他一年多了就有减弱。我的想法是:观照是良好的第一步(看守所监视),还是要有"以理化情"这个第二步(思想说服教育)。所谓修行就是修观念。
  当然,吴九箴的众多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比那许多高僧要平易且深刻许多。他说要在红尘里修行,七情六欲就是导师,痛苦是最好的诤友,佛经像地板是用来踩的不是用来背的,……我举双脚赞成。
  《抛开妄想,告别任性》读后感(四):生活,不是你想象的舞台,别人也并不应该按照你安排的剧情参演。
  生活,不是你想象的舞台
  最近一直在看"抛开妄想,告别任性"的书,本来是出于学习情绪控制的目的,读的这本书,反过来看,这本书没有半个字讲情绪控制,但是读完内心却是很平静。看待问题也平静了很多。
  前一阵子作MBTI测试,测出的类型属于ISFP,解释为艺术家。逐条看下去,确实很像现在的我。这类人,因为比较感性,敏感,常常容易内心受伤,情绪起伏也比较的大,别的不说,每次发完小脾气,心里有些后悔的,显得小家子气不说,自己还伤身体。
  读完这本书,挺开心的,素来不爱读教科书,还好,还好,读起来在我感觉,道理讲的很平实,合上书,心情能够立马平静很多,有用,有用。
  妄想和任性,起码3年前,在我看来,我都会把它看作是追梦人的一种体现。这种人首先有一种理想,可能不实际,可能与常人不合,可他能依着自己的心走,任意而为,何等潇洒!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树立了一个梦,想把人生彻底翻盘。每天给自己杂七杂八的布置很多任务,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计划总是完不成。实行了没多久,计划就等于一纸空文了。一度很丧气,很消沉,如果工作上加点不如意,老板在批评几句,真是回家流泪到天亮了。
  哎…
  "你从未拥有过生命,而是生命孕育了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自我意识。","苦是由自我意识催生出来的,有人拥有很多,却觉得很痛苦,有人一无所有,却觉得很快乐。"
  现在,我说的话,我的一颦一笑,我去关手机,我来打电脑,都是我,这个自我的统领。包括这个身体,父母给与的这个身体,都是我,这个自我来照顾。而这个自我会每天嬉笑怒骂走完人生,直到生命再也不给与支持。这个自我其实是生命的衍生品,是来成全生命的。责任还挺重要的。起码要对生命负责吧。
  人生有时候很象玩游戏,不知道你玩没玩过《大富翁》,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旅程,路上你会碰到财神,土地老爷,小福神,也会碰到恶狗,炸弹和各种衰神,他不会因为这次你碰到恶狗,下次你就碰不到了,就像咱么的小生活,这次你可能会碰到骗子,让你白干活,不给钱,下次呢,你可能还会碰到,不会有什么免疫的,唯一成长的可能就是从这次被骗经历中,能不能总结点什么,用在下次碰到骗子。其实有点好处就是,人生是有限的,所以碰到骗子的机会也不是无限次。
  前一阵一直在读《了凡四训》,也是改造命运的书。个人认为,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故事,一个叫了凡的人,遇到了一个很厉害的高僧,这位高僧呢,把了凡的一辈子都算出来了,可以说分毫不差。了凡既然知道了以后的剧情,生活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激情了。但是关键时刻,总是会遇到另一位高僧,这位高僧那,告诉了凡,命运是可以改的,只要多做善事,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了凡按照他说的那样,结果,真的跟原来给他算的命不一样了,寿命也延长了,孩子也有了,加官了也进爵了。
  这个故事很像这本书作者所讲的信念,少年时,一个高僧给了凡植入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好像一辆性能很好的车子,把了凡从一个穷孩子载入到了一个小官员,但是到了一定时候,这个信念就像一个框框,把了凡框到一个格子里,这个时候就像一个路标,禁止车辆通行了,了凡必须下车,要一个新的信念或者其他的什么东东,带着他才能继续前行。佛阿,基督阿,神仙阿,应该都是信念,要敢于拿起来,也要敢于放下去。
  我觉得吧,人因为任性,才会有 很多的不如意,因为不如意,才会心情经常的不好,容易生气。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舞台,别人也并不应该按照你安排的剧情参演。接受生活,不断的调整自己,不断变化,让自己的任性的意识成长,这一辈子都用来修行,也是个活法,活的警醒些,也不错,不是吗?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