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喀布尔快递影评字


  《喀布尔快递》是一部由Kabir Khan执导,约翰·亚伯拉罕 / 阿尔沙德·瓦尔西 / Salman SHAHIDI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喀布尔快递》影评(一):我承认我不能看战争片
  无论前边多轻松多好玩儿多有趣,看到最后他在边防线上被打死的时候我心里还是要多扭曲有多扭曲要多伤心有多伤心。
  这个时候电影稍稍的煽了一下小情,居然又搞起了笑。
  不论如何,电影很好看。
  但是我讨厌战争片讨厌战争片讨厌战争片
  《喀布尔快递》影评(二):这么好看的片子不要埋没啊!
  这是部游走于大师与大仙级别之间的喜剧电影。
  太好看了,好久没有这么开心的笑过,尤其看到那头阿富汗恐怖主义毛驴的时候。
  最后的结局避过不谈,反省战争,反思战争在人类几千年历史当中已经证明是无用的。无论怎么反,打还是打,掐还是掐,政客们才不管这些人性啥的。
  《喀布尔快递》影评(三):另外一个世界
  快递员阿富汗人、塔利班武装分子巴基斯坦人、两名印度记者美国记者组成的荒诞的、缺一不可的"队伍",在荒芜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一路上发生了可笑、可怕、可悲又令人深思的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
  看完之后,第一次搜索了塔利班究竟是什么组织,第一次认真审视了恐怖主义,第一次对美国产生了厌烦情绪,第一次了解了一些阿富汗战争,再一次对战争产生无意义的解释,再一次对印度这个国家产生好奇…
  《喀布尔快递》影评(四):情节说服力强,值得一看
  如果你对阿富汗这片战争阴云笼罩之下的荒芜之地好奇有加,不妨以猎奇心态开始观影。
  我就是带着这种心态挑中了这个片子。
  编剧应该多赞几句,情节设置合理,制作水准不输给主流好莱坞片子。《追风筝的人》也许可以作为比照对象。
  但是终究说回来,如果你对当下反恐的局势有相当了解,你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台词的妙处。我也相信这部影片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一看再看,或可以因此了解战火横飞的土地,所承受的沉重灾难。
  《喀布尔快递》影评(五):换个视角看塔立班
  这是部2个来自印度的记者和1个塔立班分子之间的故事.
  可能一提到塔立班,你就会想到暴力镇压,血腥残害等黑暗的东西.当然,战争从来都是残酷而严肃的主题.不过这部电影换了个常规的视角,把焦点锁定在一个塔立班分子上.而所描述的也是这个塔立班分子表面残酷,内心其实人性的一面.
  故事其实就是一条线,塔立班分子挟持2名来自印度的记者带他回巴基斯坦.通过这一路的经历,2名印度记者认识到这个塔立班分子并不是那么坏:他一样喜欢印度歌,喜欢看板球,爱自己的女儿,看到女儿后热泪盈眶,以至这2名印度记者最后协助他逃过边境线.
  这里面有一些非常可爱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给电影增添了一些轻松的调子。我不多说了。
  结尾,塔利班分子虽然在他们的帮助下逃过了阿富汗人的枪口,却倒在了巴基斯坦哨兵的枪下。而2名印度记者回国后也剪掉了关于这个差点与之作朋友的塔利班分子的镜头。公众舆论从来都是有导向性的,不是吗?
  《喀布尔快递》影评(六):《喀布尔快递》:这部电影告诉你,印度人的胆子有多大
  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奥斯卡,被许多人诟病,政治正确性对奖项操控过多,几部黑人题材的作品,其实水平了了,尤其是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实在是过誉了。
  其实,政治正确性对影视作品左右的现象,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某种程度上,也是西方文明逐步呈现僵化的一种标志。
  与此对应的,位于亚洲的印度电影,却发展的越来越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印度电影不受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性影响,对于同一事物,他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去展现出不同的观点。
  《喀布尔快递》就是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喀布尔快递》影评(七):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前不就塔利班杀害登山家的轰动新闻让我想起塔利班,想到这部电影。新闻里的塔利班对我来说的确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非常不能理解他们的极端偏激,而这部电影从非战争的场面深入塔利班分子的内心,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哦,原来他们也会有隐恻之心啊。但是不是每个塔利班都人心未泯,就像杀害无辜登山家的人残暴得令人发指;也不是每个塔利班都是凶神恶煞,毕竟塔利班成立的目的宗旨是救国救民的。
  这部反应战争题材的电影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挥手招来的坦克,到沿途所经过的残垣断壁,从开场就强烈刺激着视线,最后面带微笑的小男孩站起来时把情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我看到这里顿时眼泪盈眶,战争带来的伤害不光是物质,还有肉体和精神。转念也在想,天真无害的小孩以后经过极端思想的洗脑会不会也变得恶行累累,毕竟塔利班借着宗教的名义扼杀快乐、歧视残害妇女,好像他们不是他妈辛苦生出来而是从屎坑里捡回来一样。寺庙里摇头晃脑深深陶醉其中的唱歌小孩揭示了洗脑就得从娃娃抓起的明确旗帜。电影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轻松幽默渐渐过度到塔利班分子对家乡、对女儿的牵挂思念内疚,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影片的所展示的一切......
  这部电影时而幽默时而戳中泪点,精彩非常值得一看!
  《喀布尔快递》影评(八):战争是由谁挑起的
  对于这样的影片,看过的人并不算很多,首先题目就不是很吸引人。但是我在淘碟 子的时候,却十分钟爱看那些表现中东题材的碟子,之前我看过的《慕尼黑》、《天堂此时》、《关塔那摩之路》等等影片,不同国家都在试图通过中东这个火药库来表现真实和反思战争。
  和那几部严肃反映现实、充满血腥味的中东片子不同的是,《喀布尔快递》显得幽默风趣,是一部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公路电影。三名记者与一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建立了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友谊",这四个人结成的同盟在一起生活了48小时。战争让萍水相逢的人成为伙伴,即使双方代表的是不同的阵营,但最后还是以悲剧来印证 现实的残酷和血腥。
  印度导演Kabir Khan是一个擅长拍摄记录片的导演,因此在《喀布尔快递》剧情中 ,让人更多地看到记录的痕迹。我是比较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在幽默轻松的剧情 中时不时以一个个的小细节来表现现实的残酷以及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后果。
  在一幢已被炮火轰得千疮百孔只剩下支架的"喀布尔宾馆",当观众在为那片废墟感叹的时候,导演却在喀布尔宾馆的门口信手拈来一个断足少年的忧伤表情,把观众一下子拉回到残酷的痛苦中;当观众在欣赏中东黄沙漫天荒芜的风景时候,导演也不忘提出了反思战争以及外界对战争扭曲的看法,"曾经盛产葡萄销往世界的肥沃土地现在却因为战争却变成了黄土,不在生产出任何东西",战争是由谁挑起的?塔利班?北方联盟?信仰冲突?还是其他利益驱动?…
  《喀布尔快递》影评(九):塔利班的眼泪
  这是一部很有点搞的公路电影。涉及到中东战争题材的片,都不免有点血腥,但它没有。《kabul express》里有许多诙谐逗趣的场景,气氛轻松许多。这样的幽默容易卸下我们的心防,然后被不期而至的残忍刺伤。
  画面一:举目荒凉的山头上的唯一的阿富汗人,嘴里吐出的一连串印度知名的男影星、女艳星,让千里迢迢摸打滚爬而至的2个印度记者满脸黑线。无线电叫来的坦克,更是令人咋舌,阿富汗的的士?坦克!
  画面二:坦克停在荒凉的平地上,只剩下残垣断壁的kabul hotel,2个印度记者面面相觑,瞪大了眼睛。喀布尔最高级的酒店,屋顶?没有!窗户?没有!泊车小弟?没有!
  画面三:车子经过阿富汗赫赫有名的强盗村,司机大哥提醒着小心陷阱,一头驴。要是撞到了驴,村民会一拥而上,扯出这头驴去过麦加,这头驴是头神驴,然后提出一个天价勒索车上呆头呆脑的外国人。话一说完,车子"嘎"的一声停住。眼前故作无辜状的不就是传说中的"驴"。方向盘一打,车子悄悄的滑向左,欲闯出突破口。眼前的驴,默不做声的,慢慢的打横了身,往左踏了几步,挡住出口。司机不信邪,方向盘打向右边,强盗驴见状不慌不忙的挡了右边…僵持。阿富汗的强盗?驴!(很驴的驴子!)
  Kabir Khan积累多年的纪录片拍摄经验,和作家的身份,是他第一部剧情片的夯实基底。片中许多的镜头,一针见血的点出了9.11事件之后,塔利班垮台之后,被炮火轰得千疮百孔的阿富汗的现状。
  2个印度记者,1个美国女记者,跟随着阿富汗司机的"kabul express",寻找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踪影。印度记者后悔为了拍几张照片,得冒上生命危险。美国女记者坦承会再回到阿富汗,是为了多拍些照片写出东西吸引人们买她的书。巴基斯坦籍的塔利班分子承认,他甚至不认为塔利班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他知道服从是他的义务。后来这3个记者和塔利班之间一连串的挟持和反挟持的攻防战中,借助不同人之间的对话,一点一点析出了Kabir Khan眼中阿富汗的现状,一点一点渗透了战争对民生,对人性的影响。人们谴责着塔利班的极端教义,痛恨战争带来的破坏,人们却也积极的抓塔利班分子卖钱,可Kabir Khan眼中的这个塔利班也有话要说。
  画面四:村庄外,塔利班分子见到了他那全身包裹严密,不露一丝皮肤毛发在外的女儿。他们各站一方,谁也没靠近谁。父亲不敢,是怕给女儿带来麻烦。女儿不能,是因为她无法原谅父亲竟是塔利班。他嘴唇颤动着,眼神深幽,阳光下闪烁的波光才暴露他的激动。手颤着,什么话都没说,把卖自己照片换来的300美元放在地上,向女儿示意了一下,转身离开。那背影,有点凄凉。
  戈壁高处,女儿在高处掀开头巾,眼泪终于落下,奔行的车里他老泪纵横。
  画面五:枪林弹雨中在印度记者帮助下逃过一劫的塔利班终于来到了梦回许久的国境线,那是他的巴基斯坦,他的国家。他逃过了阿富汗人的追杀,却没有防卫祖国的子弹。边境线巴基斯坦哨兵所射出的子弹,打碎了他的梦。他们甚至不敢冒险听清楚他的话,辨识他的身份。他们不敢冒险,是因为人肉炸弹?他们不敢冒险,是因为不敢窝藏塔利班惹上祸端?
  谁不是人生父母养的。战争里,有些身不由己令人无奈,也心酸。伊斯兰国度,是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战争里,有些现实让人无法接受。有时候,我也无法相信我们被教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其实只是统治阶级为了安全下层建筑搬出来的冠冕堂皇的谎言。
  :除了宝莱坞出产的充满求偶歌舞的爱情片之外,印度还是有些电影值得看的。《kabul express》是我看过的第一个没有歌舞场面的印度电影。每一个"第一"的经历,都值得好好感动并啰嗦纪念。
  《喀布尔快递》影评(十):《喀布尔快递》,一部悲伤的喜剧
  这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喜剧电影,因为我看的时候好几次笑出来眼泪,而且腹肌有轻度拉伤。但是电影里面又包含很多悲剧片段,所以你可以把这部电影当成是三明治或者肉夹馍,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或者夹着悲剧馅料的喜剧,随便了。
  我不想表达太多感想,只是在此简单做一个剖析吧,仅仅是个人感受。
  以下按照电影顺序列出。
  电影序幕部分交代了故事背景,是发生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起因是阿富汗执政的塔利班纵容本拉登,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直接实施了911事件,使得美国武力打击塔利班政权。其实还有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在1979年发生,到1989年苏联撤出,方才结束,具体可以谷歌一下维基百科的"阿富汗战争"词条,还有"塔利班"词条。有趣的是,最初基地组织的建立其实就是源于抵抗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也许因为这个原因,阿富汗会比较纵容基地组织。
  历史上阿富汗就是一个多战乱的国家,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当年玄奘西行取经,还曾途径阿富汗,贫瘠而又处于文明交会战略冲突之地的阿富汗,因而战争终年不断。
  开头两位主角登场,这是两位印度来的记者,本着功名险中求的原则,冒险来到阿富汗采访报道。这部电影是印度电影公司,在阿富汗实地拍摄,据说为"史上第一部"在阿富汗本土拍摄的电影。印度人肯去阿富汗本土拍摄反应阿富汗故事的电影,真的很难得。而且这部电影里没有过度煽情,没有硬性植入舞蹈,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优秀印度电影。
  倒叙交代,他们是被直升机空投入境,地面上持枪的阿富汗士兵谨慎的接近他们,当他们自我介绍来自印度,阿富汗士兵随之提起了多个印度电影明星,双方立刻友善起来。这个片段也许是在自吹印度电影传播的广泛,不过吹得也不过分,宝莱坞的电影产量胜过好莱坞,加上地域文化优势,能让阿富汗人接受印度电影和文化,也合情合理。
  阿富汗士兵听他们说要去喀布尔,用对讲机喊来了"出租车",在浓烟散尽后现身的"出租车"居然是一辆坦克,之后多个缓慢的长镜头,表现的是坦克一路经过许许多多的房屋废墟,很让人难过。这就是阿富汗,苍凉的远山,荒凉的大地,持枪的士兵,孤单的孩子……
  坦克停在了五星级的"喀布尔宾馆"门前——两位记者要求的目的地,镜头回转,那不过是一座更大的废墟,好笑!?
  宾馆废墟前,摄像师在拍摄,记者无聊的做着俯卧撑,他看着对面的孩子,笑着让他过来,那个孩子转身站起来,微笑着,左手拄着拐杖,左腿下是空空裤管。满目疮痍的国家就像这个孩子残缺的身体,但愿阿富汗人民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微笑着面对创伤和未来。
  抢羊运动表现了塔利班倒台之后,阿富汗又可以恢复了过去的风俗。塔利班的原教旨主义,极端的依循《古兰经》里最古老的原则,扼杀了人性中自由的天性,不过人总是倾向于摆脱禁锢,那种力量终究无法阻挡。
  露天饭馆,老板向摄影师要了一支烟,关于印度烟,在电影里出现多次,怀疑是植入性广告,也许是我多心了,看多了国产片。
  吃饭时候,司机指责了塔利班的可恨之处,然后利用新闻广播,司机又把矛头转向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包括派遣士兵,却在战争爆发后放弃阿富汗境内的士兵并予以否认(电影里的塔利班分子正是巴基斯坦派驻阿富汗协助塔利班的士兵)。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向不合,所以印度电影里面对巴基斯坦政府顺便批判一下可以理解。
  女记者出现时候,很平静的说现在阿富汗的生活在恢复正常,已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这算是讽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性冷血吧,战争对于他们像是鲜肉,和平反而是无趣的。
  车上,塔利班分子绑架了出租车,闲聊时候,就板球明星,起了争执,这段也许是在暗示,冲突永远都无法避免,无论是因为崇拜板球明星还是信仰某种教旨。
  司机边开车边抱怨"这里曾是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它所产的葡萄销往全球,而战争把一切都毁了"。我不知道阿富汗的葡萄,只知道阿富汗的鸦片畅销全球,使西方非常头疼。想铲除阿富汗的罂粟种植很难,因为贫瘠的土地只有种植罂粟才会获得更多收益。西方对阿富汗的战争和经济扶持,不仅仅是因为石油和恐怖主义,还有毒品,这使得这个贫穷的小国在世界政治里占有不相称的重要地位。
  司机暗含对巴基斯坦的指责让塔利班分子生气,他提起了79年的阿富汗战争,当时巴基斯坦帮助阿富汗抵抗苏联,也为阿富汗提供避难。世界也是一个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恩恩怨怨,谁也算不清楚。中国与邻邦越南缅甸柬埔寨等等,同样也有纠缠不清的恩怨。
  塔利班分子被反绑起来,美国女记者和印度摄影师尽情拍摄,感觉他们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人眼中的怪物,很可悲。对于塔利班,很难绝对的把他们定义为邪恶,他们只是偏执的依循古兰经的原初教旨,不但自己依循,还强制别人乃至整个国家去遵守,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他们所做的事情,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未曾间断过,也不知道何时能终止。
  路上遇到一辆被美军炸毁的货车,两个印度记者就车上流出的饮料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起了争执,摄像师找美国女记者裁判,而女记者却说她不喝可乐,因为可乐不健康。
  这是最精彩的片段:塔利班分子被车上倾泻的百事可乐罐砸倒,这个画面直观的表现了美国经济文化对这些小国进行的倾销和打击,他控诉道"战争就是因为这个,美国人不惜一切就为了卖掉他们的可乐,用可乐榨干一个国家的石油",他指出美国人发动战争是为了本国经济,尤其是石油,虽然美国不会直接抢劫,但是会用各种消费品去榨取别国的物资,就像当年英国卖鸦片给中国,当然可乐和iphone比鸦片温和多了。而美国女记者那句"干嘛冲我吼,我又不喜欢可乐"真的很讽刺很讽刺……
  在车上,他们知道了这个塔利班其实是巴基斯坦派来的士兵,协助塔利班组织。他要回到自己祖国巴基斯坦。他并不支持塔利班组织,他热爱生活,但是国家派他来,作为士兵就必须服从。他面临道德上的困境,面临连见上女儿一面的权力都没有的困境。
  摄影师转身向着毛驴喊"残忍的恐怖主义者",而他身后就是那位塔利班分子,这个镜头太幽默了,幽默得你不知道该不该笑。似乎整部电影都是在让你做出笑的表情,可是当你笑出来,笑容却会僵住。
  车里的气氛渐渐融洽,原来塔利班分子也会看印度电影,听印度歌曲,喜欢印度女明星,所谓敌人,除去派别和服装,其实本没有多少区别,这种对战争荒谬感的讽刺,让我想起来《西线无战事》。印度记者说到那个女明星离开印度定居美国,塔利班分子说道"我们所拥有的好东西最后都跑去美国了",这句话好像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
  当他的女儿只能远远在山上望着他,他只能远远的把从记者那里拿到的美元压在石头下留给女儿时候,我的眼睛突然进了什么东西。
  结尾不想透露了,反正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大号三明治,你可以不停的笑,也可以落泪,这就是战争,这也是真实的世界。人与人的冲突,可以因为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甚至相同宗教的不同教派教旨,乃至板球明星。人类的冲突在历史中,在血液中,绵绵无尽,如同泪水……
  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电影,找个时间,认真的看一下,你一定不会觉得那两个小时被浪费了。
  TW:小心那头毛驴……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曼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