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多元评价方法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实践,研究了多元评价方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详细探讨了拓展评价空间,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应用。经过研究认为,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多元评价;民办教育;高校教师
  当前,民办教育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如何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已成为民办教育乃至每所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和重要课题。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从总体看,民办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聘任、考核等制度有待建立和健全等等。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对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分析民办高校教育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已严重制约民办高校高水平、内涵式、可持续健康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任何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关键因素。评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节、改进教育质量的作用,如何建立适应"互联网+"新形态下改革发展需要、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已成为民办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科研人才是指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公认重要成就的人才。高素质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就是在民办高校中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为领导,优秀科研工作人才为中坚力量,优秀青年教师为基础的队伍。引进并稳定高素质人才,形成高素质师资队伍,有助于优化民办高校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推进民办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行高质量发展。
  由于民办高校相对公办学校,办学历史较短,政策待遇悬殊,缺乏高素质人才积累,想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需要从外部引入。而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事部门的教师评价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导向功能,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要关注他们的教学过程,既要关注教师教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與态度。评价要反映教师教学的成果和进步,激励教师的学习,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真正走向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道路。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传统教师评价方式的矛盾的存在,让教师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多元评价方法
  (一)多元评价的定义
  多元评价,又可称为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是指教师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教师都有各自优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我们民办高校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让教师通过多元化评价诊断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二)多元评价的目的
  多元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评价的目的在于如何帮助教师提升执教能力,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教师的强项和潜能,提出教师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预测教师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效地把一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传授给学生的本领。教师的学术素养和执教能力是决定民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工作,也是教师职业的终身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与执教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民办高校教师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学校人事部门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多元评价方法的分类
  依据评价主体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标准,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他人评价是指教师以外的人所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他人评价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权威性。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收集、处理评价对象的资料,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进而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指确定评价对象主流是否积极、方向是否正确而对某些细节和小的利弊得失采取模糊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教师的行为记录、专项调查、调研报告、科研成果、教学态度等调研方法。依据评价手段不同,可采用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
  三、拓展评价空间,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通过对多元评价方法的深刻反思,认为关注教师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教师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是民办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从培养教师的道德认知入手进行评价
  教师的专业精神具体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作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中注重发挥多元评价中教师参与度高的优势,从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践行能力入手,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二)从巩固教师的专业素养入手进行评价
  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依据国家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对象群体已有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基础及发展需求来设计。为此,评价者应事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需求调查,从中筛选出需要优先解决,并能通过干预在有限时间内可以产生预期效果的内容作为评价标准,例如,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如何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怎样评价教师更富有激励性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于为教师提供自主思考、相互启迪、共同发展的评价环境。
  (三)从拓宽教师评价的途径入手进行评价
  随着"互联网+"新形态下信息传递的现代化,人事部门获取评价信息的途径已由单一转向多样,纸质资料的收集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评价中,我们特别注重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评价信息,综合构建教师评价的立体化信息来源体系。
  (四)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入手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教师的综合能力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科研、学习提升等。正是由于在多元评价中将创新能力作为了重要的评价依据,评价过程中能从考察教师责任意识、教育观念、科研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着手进行评价。
  多元评价的方法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应用,我们认为就是要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以突出本专业、本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依据,体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和职业特点,增强时代性、针对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杨秀芸.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8(3).
  [2]潘永庆.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鲍艳侠.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J].中国人才,2014,9.
  作者简介:李军(1978-),男,湖南长沙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法律教学。
 
李军民办教育多元评价高校教师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