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公文的语言特色


  【摘要】作为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既要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得失,又要部署本年度的各项计划,而且工商农贸、财政金融、科教文化、能源交通、国防外交等事务都应有所体现,不可或缺。这就要求不仅谋篇布局上应精巧别致、详略得当,在语言表述上也应清晰明确、言简意赅。本文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特殊的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言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本文就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例,分析这一公文文体所体现的语言特征。
  一、擅用数据,实事求是
  《报告》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运用了大量数据,体现了公文写作实事求是的特点,增强了公文写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第一部分,对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几乎每一项工作成绩都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通过数据,无需赘述,成就斐然,跃然纸上,也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
  二、小标题概括性强,别具一格
  《报告》全文不仅每一部分都用醒目的小标题揭示了所要表述的中心内容,而且这些小标题本身也显示出结构整齐、高度概括的特点。如第三部分,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9个小标题分别为:(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扎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仔细阅读发现,这些小标题都采用了动宾结构的语句,短促有力,行动力强,进一步说明了中央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针对小标题,《报告》还进行了简要的解释和阐述,便于听众和读者更好地理解。例如(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个小标题后紧接着描述了民生水平的保障和改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感其实就是民生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下文再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整段文章读来更为完整和流畅。
  三、新词迭出,热词频现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味采用简朴的语言,读来不免让人觉得平淡。《报告》在词语的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创意和创新",提出了约90个新词、热词,不仅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且有回旋咀嚼的兴味。文中既多次提到我们耳熟能详的热词: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共享经济等,也提出了一些创新型词汇和概念,例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话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例如"影子银行",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再例如"一口办理",即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
  四、语言通俗,贴近生活
  《报告》一改普通公文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面孔,采用了丰富而通俗的语言,尤其是事关老百姓的民生实事时,用了一系列接地气的语言,增强了亲切感,拉近了政府工作与百姓生活的距离。例如,在谈到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时提出,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谈到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时,提出推进"厕所革命"。在应对环境问题时,提出"蓝天保卫战"。在如何处理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问题时,提出"放水养鱼",意指国家在落实好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研究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这些表述都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五、既有方向性目标,又有具体性指标
  在《报告》中,既有发展壮大新动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方向性目标,也有诸多具体性指标,例如: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这些具体性指标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既便于各级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也大大提升了广大老百姓对《报告》的关注度。
  综上所述,从词句的锤炼、句式的安排和段落的布局等角度来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学体征是相当明显的。笔者认为,《报告》为我们进行公文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张雪,吴亚才.试析公文语言特点的研究方法[J].社科纵横,2011(6):208-212.
  [2]郭其智.公文语言性质的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5):83-76.
 
黄心月语言特色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