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职场中被拒绝帮助的为什么总是你


  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你被卡在某处,非常迫切的想要某人帮助你,可对方问东问西就是不愿意帮助你。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没人愿意帮小倩
  小倩是一名很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她想在缺陷管理系统中针对某个软件项目做一个配置,为每个Bug添加必填的一个自定义字段,可试来试去就是做不到。
  于是她打开百度,搜索答案。她花了一天时间,换了14个关键词,翻看了400多页搜索结果,也没找到自己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第二天一大早,小倩来找后台服务开发组的小黄帮忙。小倩和小黄工作交集比较多,关系不错。
  小倩:"小黄,帮我看看缺陷管理系统呗,有个重大问题。"
  小黄:"那系统是开源的,不是我做的呀。"
  小倩:"可你是做开发的呀,对软件比我熟悉,帮我看下,问题可严重了,只有你才能搞定。"
  小黄:"可是我根本不熟悉那个缺陷管理系统啊。"
  小倩:"看一看么,看看就熟悉了。"
  小黄:"我这手头上有个急事,老顾让我改的广告系统,明天必须要上线,我还没弄好呢,等我弄好了再说。"
  小倩:"那你什么时候弄好广告系统?"
  小黄:"明天吧。"
  小倩:"那我明天再来找你啊。"
  ▼
  过了一天,小倩来找小黄,没找见,问小远,小远说,小黄请假,去云南旅游了。
  小倩心里埋怨小黄不靠谱,可没办法,问题还得想办法解决,于是她就想请小远帮忙。
  小倩:"小远啊,你能帮我个忙吗?"
  小远:"什么事情,你先说说看。"
  小倩:"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缺陷管理系统,我想——"
  小远听到"缺陷管理系统"几个字,打断小倩的话说:"缺陷管理系统啊,我不熟悉啊。要不你问问你们经理乔娜?那是她搭的系统,她最熟悉了。"
  小倩不是没想过问乔娜,可是自从"乔娜抢了她的经理位子"后,两人关系就比较尴尬,她怕乔娜这次会因为这个问题瞧不起自己。她也想过问测试组的另外两个同事,可她们两个都刚进公司没多久,问她们又显得自己水平不够。
  ▼
  小倩回到工位,又试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搞定。琢磨了一阵子,她决定去问乔娜。
  小倩:"乔娜,方便吗?帮我看个问题。"
  乔娜瞥了小倩一眼,小倩感到这一眼里满含深意,她心想只要乔娜说一句不好听的,自己就立即怼回去。
  乔娜:"方便。什么问题,你说,只要我知道的,一定和你一起研究。"
  小倩:"就是个配置。"
  乔娜:"什么配置?"
  小倩:"缺陷管理系统的配置。"
  乔娜:"缺陷管理系统的什么配置?"
  小倩:"Bug字段的配置。"
  乔娜:"你要配置什么字段?"
  小倩察觉出乔娜的语气有点儿不善,心里莫名升起一股怒火,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她摆摆手说:"你不愿意帮忙就算了,我自己搞定!"
  说着,小倩转身走了。
  乔娜看着小倩的背影,摇了摇头。
  ▼
  小倩先后找了3个人,非但没能得到有效的帮助,还落了满肚子的气。
  然而实际上,问题并不在她请求帮助的对象身上,而源于她请求帮助时犯了两个基本的错误:
  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问。比如她问小黄、小远就不大合适,虽然他们是研发,但并不熟悉缺陷管理系统。
  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 小倩问乔娜时,迟不迟没有说明她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得乔娜一次次的询问,最终弄得不欢而散。
  小倩的这次求助,是一个反例,实际上,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人,并说出具体的请求,一般都可以获得帮助。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找到那个对的人
  遇见问题,只有请求知道答案的人的帮助,才能最快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明白谁最可能知道答案。
  比如小倩遇到的缺陷管理系统配置问题,搭建缺陷管理系统的乔娜,就是最可能知道答案的人。而小黄、小远,则是不大可能知道答案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梳理出可能知道答案的人呢?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技能和经验来匹配。
  这种方法要求你熟悉团队内、公司内各位同事,了解他们擅长什么、做过什么。然后,分析你的问题,看看是哪个方向的,找到与这个方向契合的同事。
  假如你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也可以直接请教上司。上司的知识面,往往比你要宽一些,很可能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一些东西。
  再退一步,如果上司本人不能提供直接的帮助,他也有能力推荐合适的同事给你——因为他更了解自己负责的团队成员的情况。
  这是寻找合适的请教对象的三种方式。
  回顾小倩的求助过程,她在找最可能知道答案的人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如果她能放下自己心中对乔娜的芥蒂,很可能就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而不必等到小远来告诉她。
  说出你的具体请求
  找到合适的人之后,在请求帮助之前,一定要:分析你遇到的问题,具体化你的请求,使得你一说别人就能明白问题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请求模糊不清,别人就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就无从入手帮助我们,甚至会因为无法评估要付出多少努力而选择回避。
  比如小倩找小黄帮忙,一直不说问题是什么,只说问题很严重,这样子小黄就很为难——因为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就无法判断自己能不能解决、需要花多少时间来解决,所以小黄就只好婉拒小倩的请求。
  再比如小倩找乔娜帮忙,乔娜问了三次,小倩都没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问题。
  既然具体化请求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做到呢?这里有两个要点:
  界定问题
  拆解出方便回答的小问题
  首先,要界定问题是什么。以小倩的问题为例,它可能是下面的哪个?
  □ 如何给Bug设置一个非标准的必选字段
  □ 自定义字段怎样设置为必选
  □ 如何强制测试工程师在录入Bug时填写某一项必要信息
  ▼
  假如小倩的问题是第一个,那至少有两个解决方向:用自定义字段或者修改默认字段的名字。这需要小倩先做一些尝试,然后再来决定走哪条路,怎么求助。
  假如小倩的问题是中间那个,那就是缺陷管理系统的配置问题,熟悉系统的人可以帮她解决,或者她查阅帮助文档也可能解决。
  假如小倩的问题是最后一个,那可能就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规范作业流程、引入激励机制。
  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不一样的。假如你弄错了问题,就没办法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界定完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评估问题的大小,如果问题比较大,那就进一步分析,从大问题中拆分出阻碍你前进的小问题,向别人请教这个(些)小问题如何解决。
  像 "如何给Bug设置一个非标准的必选字段"这个问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一分析你就会发现,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自定义字段和默认的必选字段。再接下来可以一一实验,有一条路通了,问题就解决了。
  假如两条路都走不通,那就先选择某一条路,拟定问题,请求帮助。比如小倩研究后发现,默认的必选字段是全局的,修改后会影响缺陷管理系统中的所有项目,只能通过自定义字段来实现,那她的问题就演变成"如何给Bug增加一个必选的自定义字段"。
  这个问题,又可以拆分成两步:增加自定义字段和设置自定义字段为必选。小倩很熟悉自定义字段,那她的问题就变成了"自定义字段怎样设置为必选"。这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了,她可以拿这个问题,去请教乔娜或熟悉缺陷管理系统的其他人。
  关于如何具体化请求,我们再举一个开发新人小杜的例子。
  老顾分配了一个Bug给小杜解,希望他通过解决这个Bug,快速熟悉项目。
  小杜领命去做。
  过了半天,小杜来找老顾,期期艾艾地说:"老顾,我不知道怎么做。"
  老顾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做?"
  小杜挠挠头说:"就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老顾说:"什么叫无从下手?"
  ……
  ▼
  小杜遇到的情况,是很多开发新人都会碰到的:拿到一个任务,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如果你采用小杜这样的求助方式,那遇到质询就是很自然的事。
  首先他的请求——"我不知道怎么做",真的是非常模糊,被请求方,根本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所以必须要先界定问题,看看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不了解这个Bug怎么回事
  不知道这个软件的开发环境怎么搭建
  不知道这个软件的测试环境怎么搭建
  不熟悉业务,理解不了软件的应用场景
  不知道如何重现Bug
  不知道找谁确认这个Bug
  不知道怎么用git拉取代码
  代码编译通不过
  编译出的程序跑不起来
  ▼
  可能很多人遇到像小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就懵了,想不出来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更拆分不出来方便回答的小问题。
  这往往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分析问题的框架或缺乏经验,不知道怎么"破题"。此时可以稍作调整,以获取框架或流程为第一个阶段的问题。
  比如小杜可以问老顾:"老顾,咱们解决Bug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这样老顾就可以告诉小杜:"先和测试人员确认Bug的具体情况,接着确认代码版本,然后拉取代码,尝试修改代码解决Bug,自测,提测新版本……"
  小杜得知这个做事流程后,就可以先做第一步:与测试人员确认Bug。
  此时如果这第一步,小杜还有各种"不知道",就比较容易拆分出很多具体问题,比如编号9527的Bug该找哪个测试?怎么在缺陷管理系统上查看Bug?
  带着这些问题去找人问,就很容易获得帮助。
  小结:做好两步,快速获得帮助
  现在我们知道,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别人伸出援手的门槛。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请人帮忙时,第一步,一定要自己先动脑思考,准确界定问题。
  第二步,把大问题拆分成别人方便回答的小问题。
  带着已经分解好的问题,找到拥有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来问,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职场大全赚钱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