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县委选调生培训班
  **县工业园区调研报
  学员:
  日期:
  1 告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在***委党校精心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对***工业园区
  内五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活动。在企业负责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企业的各个车间,从元器件的焊接到质检,半成品的组装与检验,成品的合成组装与检验及仓库的进出货。并了解了企业的规模、生产安全管理、纪律管理及企业员工的晋升通道。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现将本次企业实践活动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 企业概况:
  我们对***工业园区的五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1、企业组织机构、人员规模及结构:
  中利科技集团(辽宁)有限公司由江苏省常熟市中利科
  技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企业占地2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中利科技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交联高压电缆,是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标准参与制定者。
  辽宁申鑫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由沈阳客商乔尚泽投
  资6亿元建设,企业占地11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换档器及软线等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宝马、上海大众、奥迪等汽车。
  亚泰集团铁岭水泥有限公司是由吉林亚泰集团建材投
  资有限公司与辽宁新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
  以生产各种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铁岭亿科铜业有限公司由沈阳客商郭卫投资9000万元
  建设,企业占地20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主导产品为无氧铜杆和无氧铜丝,年生产能力20140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变压器、电磁线等行业。现有主要设备:5000吨上引连铸机三组,拉丝机三组,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铁岭天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由沈阳客商詹恒俊等
  人投资建设,企业占地18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企业主要为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配套生产高精度的汽车发动机摇臂、摇臂轴和各类铝合金压铸件。产品适用于中华轿车、海南马自达、金杯海狮、奇瑞东方之子、奇瑞qq等多种车型,年产量15万套。今年企业新研制了船用发动机盖、围罩等产品。
  2、产值、利润:
  中利科技集团2014年在我县投资建厂,总投资10亿元, 2014年11月竣工投产,去年实现产值15亿元,税金8000万元。2014年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投资7亿元又上二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二期建成达产后,企业可实现产值30亿元,税金1.8亿元。
  辽宁申鑫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4年5月建设一期
  工程,当年12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于09年5月份开始建设,当年年末投产;去年企业又建设了三期工程,当年年末竣工投产;现有5000平方米科研楼即将投入使用。企业年产值可实现6亿元,税金2014万元。
  亚泰集团铁岭水泥有限公司,该企业分三期建设,总投
  资10亿元,占地7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14年建成投产,投资2.2亿元,日产2500吨熟料,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20万吨。08年投资3亿元建设了二期工程,增加了一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新上了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和水泥粉末生产线加辊压技术改造项目,年产水泥达到300万吨。09年企业投资4.8亿元进行了三期工程建设,新上一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期工程规模是一期二期工程的总和。目前,企业年生产水泥5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税金1.8亿元。
  铁岭亿科铜业有限公司年可实现产值9亿元,税金1000万元。
  铁岭天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年实现产值1亿
  元,税收1000万元。
  二、 企业管理、技术开发、考核、福利:
  1、企业管理:
  这些企业倡导"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以企业远大
  的志向和信念把员工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培育"同心同德,
  共创辉煌"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有着与企业共兴俱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的自豪感,延伸了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2、技术开发:
  "科技为本,人才优先"是这些企业多年不变的人事基
  本政策。他们通过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民主评议,优化人员结构,完善淘汰机制,坚定不移地对优秀人才实施倾斜式激励政策。
  3、考核、福利:
  考核要求:这些企业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技能、迟到、旷工等方面进行考核,还对员工的形象提出要求(精神面貌、仪态仪表、日常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服务精神、专业素质等方面)。要求员工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团队精神。
  福利待遇: 跟企业签有劳动合同、档案到位的员工,
  企业为其办理进杭落户、进行职称评定、缴纳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及生育保险。
  体会和认识: 三、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有以下体会和认识:
  1、精心组织,具体安排。本次工业园区调研活动安排
  是经县委党校精心安排,参观工业园区能让我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互动性强,别开生面,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2、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使我们提高了对企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提高了我们对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的认识,了解了相应学科的发展和对我县工业发展的认识。知道在工作中如何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
  3、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模式,引导广大企业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加大发展后劲,因地制宜,以合理、高效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工业强县。
  第二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探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松平主任率领工信委分管经济运行、节能降耗、工业投资、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委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21人到全市9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投产企业达产增效、竣工企业投产达产情况;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受环评限批影响项目环评限批解除后项目备案及推进情况;招商引资在谈项目落地情况;5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需要市工信委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从总体情况看,我市12个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一、 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 管理体制
  (二)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业投资24.04亿元,同比下降3.03%,基础设施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5.51%。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0.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但总体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50.24%,欠23.81亿元。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1%、99.76% 、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分别为23.53%、20%、16.47%、7.06%和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35.94%,欠4.42亿元。完成较好的宣威,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5%。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6个,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4亿元。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59.4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93.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93亿元;上交税金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414户,从业人员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7.97亿元,同比增长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215亿元的82.78%,欠37.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季度目标数的69亿元的57.65%,欠29.22亿元;上缴税金3.8 亿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标数的49.71%,欠3.845亿元。全市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14年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188项,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合作方总投资1883亿元;筹建项目21个,在建项目139个,完成项目27个,签约项目1个;其中工业项目128个,优势产业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 20个,在谈项目 40个。
  (五) 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4]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2014年2月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组织的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 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 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 “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 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第三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调结构促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入园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8月6日,县工商联围绕调结构促发展调研工业园区建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参加。副县长何健升、县发改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住建局、工商局、财政局、经贸局、交通局、水务局、统计局、安监局、国税局、电力公司、镇、营乡的主要领导和部分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应邀参加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园区规划修编
  按照"工业城镇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发展思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14》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并于2014年6月12日通过省、市专家评审,修编后园区规划面积为57.7平方公里。
  (二)园区产业布局
  1.冶金建材片区(建成区):位于北镇,涉及两个村委会、2个村小组,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优质水泥、建材产业,优质水泥产能计划达到1000万吨,产值50亿元,利税3-5亿元,建成云南省最大水泥建材示范基地。现已入驻企业21家,投产15家。
  2.饲料产业基地片区(建成区):位于镇,涉及两个村委会、4个村小组,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集中建设打造云南省最大的饲料生产加工基地,年生产各类饲料200万吨,产值100亿元。已入驻饲料企业22家(其中全国50强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资企业2家),投产1家。
  3.农特产品加工片区(建成区):位于镇,涉及两个村委会、3个村小组,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核桃、板栗、鸭子、乳制品、饮料、蔬菜等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已建成投产企业9家。
  4.板材加工片区(在建区):位于镇、乡,涉及两个村委会、3个村小组,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家具板材加工及实木板、夹板、装饰面板、细木工板等装饰配套产业。现有意向投资企业15家。
  5.箱板包装片区(在建区):位于镇,涉及1个村委会、1个村小组,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重点引进软包装、纸包装、塑料包装、玻璃包装、金属包装、铝箔包装、木质包装等包装行业。现有意向投资企业8家。
  6.机械装备制造片区(拟建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重点引进机械、电子、装备制造工业。
  7.五金加工片区(拟建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厨卫、水暖器材、量具、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礼品五金等特色产业。
  8.木龙万亩特色产业园区(拟建区):规划面积10平方
  公里,重点引进大型工业项目。
  9.市级特色产业园(拟建区):位于营村委会,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承接昆明市"退二进三"企业和老东山片区企业搬迁,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10.物流片区(拟建区):重点引进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行业。
  11.综合服务区(拟建区):在工业园区新建一个园区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3000亩。包括管委会办公大楼,一个五星级酒店及5000套商住房、保障性住房。
  (三)园区征地情况
  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山地化、山地生态化"发展原则,园区密切配合县国土局做好土地调规工作,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园区总体规划无缝对接。今年园区完成土地预收储6340亩。
  (四)园区发展成果
  园区于2014年3月31日挂牌成立,2014年2月25日经省工信委批准,正式纳入省级工业园区管理。2014年以来,园区投资7.4亿元,不断完善 "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新宜九公路全线通车,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截止2014年12月,园区累计引进项目58个,协议投资金额7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99亿元。园区现有企业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主要
  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其中主导产业为建材、化工、冶金,主导产业gdp占比81.2%。
  园区实施"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举措成为省国土厅推广的10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之一。被列为省国土厅工业城镇上山试点县、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
  今年1―6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7408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完成7662万元,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017万元。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54,完成目标任务的329.8%。
  二、存在问题
  1.园区工业总量不大,规模以上企业少;缺乏新型工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
  2.工业产业弱,导致税源不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太慢,财政缺乏支撑力。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
  三、工作建议
  调研组实地查看饲料园区、红狮水泥和板材包装片区,听取工业园区负责人的汇报后,对园区建设提出工作建议:
  (一)调结构保增长要处理好6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重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关系。要瞄准绿色经济、低碳经
  济、新型产业,推动污染增量向绿色增量转化,产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转型。通过存量转型拓展增长空间。二是处理好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要选择科学方法,向重点部位率先突破。不能只追求重点突破而忽视整体提高,既要抓重点,也要顾一般。三是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又要支持企业转换机制,研发技术。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四是处理好重经济效益与重民生改善的关系。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终级目标,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考虑就业容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两个问题。五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在调结构中,市场是基础,企业是主体,要保证调结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正轨、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门的任务是找准角色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企业自身在竞争中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淘汰落后企业和过剩产能。六是处理好工业发展与配套服务的关系。
  (二)重点发展六个产业集群:一是发展建材产业集群。从水泥、管桩、复合墙板、装饰材料、新型管材产品等方面发展。二是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把云南cy集团引个分厂到,加上现有的化工铸造升级换代,逐步向高精尖数控机床以及筑路、矿山、冶金、建筑、金属加工等专用设备方向发展。三是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步引进金属新材料、光电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四大领域企业。四是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以太阳能集热、太
  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风能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五是发展包装产业。六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三)调整好三大产业。现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3 : 27.8 : 43.9,三个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加大调整力度。一是调优一产。发展现代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在特色产业、优质品种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调强二产。做强做大传统产业,重视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强化跟踪服务。三是调活三产。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统筹规划,构建高起点的物流平台。
  (四)妥善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一是市场准入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同视。二是社会保障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同等。三是资源配置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同享。四是配套服务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同样。
  (五)坚持四个不变。一是把工业作为发展首位的意识不能变。二是县政府每年向园区投入一个亿的决心不能变。三是支持发展工业的政策不能变。四是举全县之力解决工业问题的魄力不能变。
  (六)进一步加强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打基础。加强园区水、电、路、土地收储、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招商。加大产业招商的宣传策划力度,引进能够支撑发展的龙头企业。三是调结构。选择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利税高的大项目、大集团、大企业入园发展,突出抓好产业定位,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提升园区
  产业层次。四是求支持。抓住园区工业上山被列为国家、省级示范点的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省、市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五是建实体。进一步完善园区实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做到"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大服务",实现"封闭管理、独立运行。"做好部分县级审批权限下放园区的相关工作。六是强服务。相关部门要增强服务企业的大局意识,做好每个项目的协调服务,提高办事效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2014年11月6日
  第四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 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 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 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 "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 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 委会 "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 "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 "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 "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 "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
  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第五篇:关于玉山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建设一个基地争创十亿收入
  ――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根据省工经联的安排,6月份我们赴上饶市和玉山县进行"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上饶市工业园一园三区及汽车综合服务市场,重点考察了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实地走访了玉山天长集团、玉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瑞哈求实轴承厂、玉山人和轴承公司等轴承生产企业,并召开企业主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玉山县委书记程爱平、县长夏有民亲自陪同考察和座谈。
  一、基本情况
  玉山县轴承工业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创办的全省唯一一家国有玉山轴承厂,曾以辉煌的业绩跻身国有二级企业行列。90年代国有轴承企业改制后,玉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重振传统轴承工业雄风的突破口放在激活内力上。出台了《关于加快轴承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对新办轴承企业在用地、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获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重奖,并开辟了首期300亩的轴承工业小区,组建了轴承工业协会,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下岗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创办、领办轴承企业,大力扶持其做优做强。
  目前,全县共有轴承生产企业48家,其中规模以上9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17家,产品已出口美国、欧洲、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48家轴承企业中,由本地人创办、领办的占了95%以上,其中90%又是原国有轴承厂的下岗职工,吸纳民间资本逾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其中玉山天长集团生产的"三清"牌深沟球轴承、外球面轴承、关节轴承和碳钢轴承等系列产品于2014年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和"江西名牌产品"称号。鉴于该县轴承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4年省机械行办授予玉山县"江西省轴承生产重点基地县",并把全省轴承商会设在(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该县。去年全县共生产各类轴承成品总产量3000多万套,销售收入10400万元,出口创汇210万美元,缴纳税金500万元,各项指标均占全省80%。预计今年轴承产量可超过1亿套,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到2014年可超5亿元,2014年有望达到10亿元。小小的机械零部件做成了一个大产业,真正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轴承产业基地,成为该县最耀眼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玉山县轴承产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基本形成了以深沟球轴承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三清"品牌为龙头,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但在与企业主和有关部门的座谈中,在深入车间的实地考察中,调研组在感到"越看越爱看,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可看"的同时,认为轴承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制约"上。
  一是土地制约。由于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在土地报批异常困难。据夏县长介绍,原来规划面积1000亩的轴承园区目前仅落实土地230亩。土地供应不足,园区平台做不大,严重影响了轴承企业扩张规模,扩大产能,也导致行业集中度不高,不能更好地形成聚集效应。
  二是资金制约。据该县轴承协会会长吴文权介绍,当地金融机构对轴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大,全县48家轴承企业共在银行仅贷款480万元。玉山人和轴承执行董事王君认为,企业自身底子薄,又没有土地等抵押物作贷款,民间拆借难度大, 1
  企业发展融资的主渠道主要靠自身原始积累,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总量不大,重点骨干企业不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三是技术制约。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skf年申请专利均在100项,而我国轴承行业年均申请专利才20项。作为中低档产品的玉山轴承,县中小企业局吕尚华局长分析说,行业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佳、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全县48家企业中,获得iso9001认证的只有17家,占35.4%,规模以上企业仅9家,占18.75%。大部分企业都是购买当时国企改制后遗留下来的旧机器或者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一些落后淘汰设备用于生产。尽管产能、规模发展较快,但大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效益低(平均单个产品出口仅0.43美元,而国外同等产品可卖2美元),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跟不上主机发展的需要。 四是品牌制约。当前,轴承产业的国际竞争形势异常激烈,世界八大轴承公司都加快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都已在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已初步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品牌优势。尽管天长集团生产的"三清"牌轴承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但从总体上看,全县48家企业生产的轴承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生产上,还处于初级产能扩张时期,没有上升到技术扩张和品牌扩张的新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把玉山县打造成为有竞争力的轴承制造基地,调研组认为玉山有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江西的东大门,是江西与浙江接轨的前沿,浙赣铁路、梨温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规划面积1000亩的轴承工业园区紧靠梨温高速出口和320国道线,距玉山火车站仅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且园区已单独建成日供3万吨自来水厂和35kv、220kv变电站,可确保企业生产需求。
  二是基础实力雄厚。玉山轴承业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与优秀管理人才。生产设备已初具规模,生产工艺日渐成熟,已发展到锻、车、磨、装四道工序,防尘盖、密封件、热处理、维修等一条龙配套生产。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多,由原来深沟球轴承1类发展到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外球面轴承、推力平面轴承四大类,产品质量已达国家级标准。三是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全国轴承行业经济总量快速稳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446亿元,产品产量49.3亿套。而同期玉山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23%和0.61%,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2014年我国轴承出口额将达到480亿美元,增长15%左右,国内轴承产量也将增长15%。另外,从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轴承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市场需求有三个主要方面,即:国内主机配套、机械设备维修和产品出口,预计这三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农机行业产成品今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71.2%,汽车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普及,这些都拉动了轴承配件业的旺盛需求。
  调研组认为,当前玉山县对做大做强轴承产业的认识非常统一,创业氛围非常浓厚。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并积极发挥好这些有利因素,再接再厉,乘势加力,在新的起点上认真谋划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实力,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14年建成有竞争力的轴承制造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宏伟目标。我们提出的这一目标得到了县主要领导和与会企业的一致赞同和积极响应。具体在发展举措上,建议做到四个加大力度。
  1、加大造势创牌的力度
  积极稳妥地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效应。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大力宣传玉山轴承业的发展现状和广阔前景,整体策划好全县轴承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要积极宣传那些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行业典型,积极推介那些经济效益好、体制机制活的先进企业。同时,可考虑整合资源,在加强质量检测和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全县申报、打响一个品牌,一个拳头对外。
  2、加大开放招商的力度
  进一步促进和做强做大轴承产业,最根本的必须把全民创业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扎扎实实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主要表现为"三个跳出"。
  一要跳出江西争资金。一方面,县政府要积极推进银企交流与合作,组建担保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融资。金融部门在信贷支持上要向轴承工业倾斜,尤其对创税大户要在贷款上优先予以扶持,县财政可考虑给予适当贴息。另一方面,当前最现实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大靠大联大,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二要跳出传统拓产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政府要支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在稳定产能增长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cad、cam、capp、pdm等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精度、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到2014年全县轴承e级产品比重达到80%,2014年有1―2家企业产值超亿元,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玉山特种轴承公司副总经理饶传英介绍,公司计划7月份投入280万元、年底再投入300余万元购买一批新设备,新上8大类生产线与江铃公司配套。
  三要跳出玉山引人才。要把培养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利用工作,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相关科技、管理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发出系列高精度技术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大服务引导的力度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业培植发展的聚集区,要实现规模扩张的新突破,必须搭建好园区平台。针对轴承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租赁厂房经营,散布在全县各个角落生产的现状(已有17家企业强烈要求进入园区),县里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搞好各种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用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尽快筹建轴承专业市场,争取每隔1―2年举办一次全省轴承工业产品交易会。省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玉山轴承产业的发展,帮助在玉山设立全省质量检测中心,尽快落实园区770亩土地的审批工作。
  4 、加大产业聚集的力度
  轴承产品是多品种、大中小批量生产并存的产品,随着主机的技术进步而同步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和跟踪主机发展的方向,紧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在提高质量、增强后劲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大规模,积极引进汽车、摩托车等配套产业,实现由单个产业向其它相关产业扩散,由单个产品向上下游产品延伸,由单个核心企业吸引其它配套企业及时跟进。目前玉山已有美国、浙江等地客商正在洽谈合作事宜,武汉一大型钢球厂也准备近期迁到玉山。外地的铆钉、钢球、保持架、砂轮、润滑油等配套产品都在玉山设有办事处和仓库,温州客商投资的毛胚厂正在建设之中,山东聊城客商投资的钢圈厂也正在积极洽谈,轴承产业的集群化、企业的配套化、产品的链式化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玉山人的艰苦努力,该
  县轴承产业一定能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实现"建设一个基地,争创十亿收入"的奋斗目标。
 
工作总结写作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访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