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乔治索罗斯永恒的金融魔力


  2007年8月17日,美国长岛的南安普敦村。华尔街21位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齐聚在一栋乡村别墅中,这是乔治·索罗斯在此的居所。然而,聚餐会的气氛却显得略微紧张——因为大家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经济衰退是否将要到来?
  聚餐会之后,与索罗斯有着多年交往的老朋友韦恩在备忘录上写道:"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可能会面临经济减速和市场回落,但是我们不大可能进入经济衰退期或者熊市。"只有两位人士对此结论持不同观点,其中之一就是索罗斯。聚餐会结束之后,他更加确信自己多年以来一直预测的——也许有些过早——全球金融危机最终开始了。
  我后来看看索罗斯的一系列动作之后,2008年,索罗斯增持了900万股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公司股票,占总股份的2.3%,而在第四季度减持了300万沃尔玛公司股票。他还抛售了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公司200万股。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约210亿美元。
  2009年6月,索罗斯访华后在演讲中表示:"我特别对私人股权感兴趣,中国总的前景很好,许多实业里面会发生很多兼并,而资本市场能赚大钱的机会就是来自兼并和资产重组。"
  2009年第三季度,索罗斯增持了大约100万沃尔玛股票。此前,索罗斯曾连续减持这家零售巨头的股份,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一度降至8.97万股。该季度,索罗斯增持了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票340万股至420万股,增持了Verizon 400万股至460万股。购入22.41万股美国银行股票以及6.78万股摩根大通股票。此外,索罗斯还大手笔购人福特汽车公司股票734万股,并连续第二个季度减持巴西石油公司股份,减持量达240万股。截至9月30日,索罗斯在过去的3个月持股总市值增加20亿美元至62亿美元。
  最近,索罗斯把"金手指"伸向了中国,他"赶潮流"打起了新股,分别斥资2亿美元和1亿美元申购龙湖地产和民生银行。在龙湖地产和民生银行上的两笔IPO申购,可能是其延续在新兴市场国家布局的战略之一。
  一战成名
  1992年9月15日下午5点30分,纽约7大道888号33层,椭圆形的桌子后面,那张高靠背的皮椅中,安然地坐着一位62岁的"老头",他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凝视着33层楼下中央公园草地上的松鼠和路上通勤高峰期人们的一举一动。再次逐鹿这场游戏,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兴奋不已。
  这是一幢在曼哈顿中心的办公楼,靠海的另一边是喧嚣的华尔街。他选择远离华尔街,因为他用自己的角度看东西。"市场大部分人都是输家,做大部分人做的事情就得到大部分人的结果,让自己能够有独特的环境,独特的操作思路,就能成为少数的大赢家。"
  他的脑子在快速地转动着。坐在那儿,他处之泰然。没有大战降临的战战兢兢,没有办公室里的来回踱步。每当要有大的动作时,他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这种做法对吗?我会输得一败涂地吗?
  当晚,他决定大量放空英镑。他对于属下德鲁肯米勒提出的卖空英镑计划非常肯定。他鼓励这位属下更大胆一些:"我们要一剑封喉"。德鲁肯米勒适时地增加了投资的筹码,筹码总额接近100亿美元。
  15日当天,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第二天,也就是1992年9月16日,几个经理晚上吃完宵夜在玩牌,累了躺在地毯上睡了。其中一个经理突然醒来,看到英镑价格暴跌了1000多点,用变了调的声音把其它几个人都叫醒。大家以为是电脑价格出错了,打电话到香港银行,一问才知道是真的。这个"老头"和他的属下掀起抛售英镑的狂潮,尽管当时英国首相梅杰动用了外汇储备778亿美元中的269亿美元干预,同时,一天内两次提高利率,都无济于事。最后英国首相梅杰宣布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英镑一夜暴跌了2.7%。
  德鲁肯米勒当时非常得意的打电话给"老头":"祝贺你!英国政府被你干掉了。我们刚刚赚到了9.85亿美元",也就是说平均从每个英国人身上赚走了12.5英镑。
  "金融大鳄"出世
  一夜之间,这个"老头"不仅赚了个钵满盆盈,事后,他还被英国媒体称为"打败英格兰银行的人"。他就是金融天才、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世人称其为国际金融大鳄。他的属下德鲁肯米勒便是著名的"量子基金"首席投资经理,而1992年9月16日则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三"。
  伦敦的《每日电讯》1992年月双目头版以巨大的黑体大标题对他作了报道,标题是:"由于英镑暴跌,我获利10亿美金"。照片上的他面带微笑,手拿酒杯,导语是:"国际投资商从上个月的货币危机中获利近10亿美元"。
  安纳托利·凯里斯,伦敦《泰晤士报》的经济学编辑,看到了报纸的标题,感到震惊不已。他打电话给索罗斯求证消息的真实性,并提出想要采访他。索罗斯认为《泰晤士报》的人去拜访他是一个好主意。于是,凯里斯去了索罗斯家,索罗斯对他详细谈了他是如何采取对英镑的突然行动的。在凯里斯看来,1992年10月26日《泰晤士报》刊登的对索罗斯的访谈是其以后作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出现的转折点,"从那次访谈开始,他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位名人,而在那之前没有人听说过他。"
  凯里斯的文章最后写道:"乔治·索罗斯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一名慈善家,曾在东欧花了很多时间从事政治和教育性的慈善事业。他也是世界最大的货币交易商。在最终引发黑色星期三的两周时间里,索罗斯使英国政府受到了历史上最残酷的打击"。
  在世人眼里,索罗斯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矛盾和神秘特质,这也许与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关。
  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他父亲是一名律师,对索罗斯的影响极其深远。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所以,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投人慈善事业。
  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索罗斯喜欢冒险的投资,享受冒险的快感,但是他很懂得见好就收。
  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生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每天只能靠3英镑度日,之后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他在伦敦一文不名,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以后,他
  决定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求学的道路也不是非常顺利,最开始索罗斯只考上了伦敦技工学校。之后他加倍努力,终于,1949年开始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索罗斯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为索罗斯以后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怪才"
  在曼哈顿中心的办公室墙上,索罗斯贴了一句标语——"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这是乔治·索罗斯的信条。
  如今已年届79岁的他,仍富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敏锐智慧。他清楚,他将不会死时口袋空空。的确,他辞世之时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
  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索罗斯"发现了孤独"。后来,他成为一名熟练的套汇交易员,再后来,经营全球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索罗斯——用一位私募股权熟人的话来说是一个"有点古怪的人",无论在华尔街,还是在理论界都是如此。他很多时候都是孤独地走在前面。
  许多投资者认为金融世界应该是有序的,股票的价格也应有其固定的逻辑。辨明这种逻辑,你才能发财。索罗斯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他认为:辨明事理,你才能大捞一笔。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
  索罗斯深信数学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地说,是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到台前来。
  这就是索罗斯的"坚果壳"理论。所以,索罗斯不相信价值投资。
  索罗斯认为,在现实世界,从假定完美的认识中可以获得的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在现实世界,买或卖的决定的依据,不是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想,而是人们的期望。并且,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完全的。这样的理论,造就了索罗斯独特犀利的金融投机直觉。他多年的老友、摩根斯旦利资产管理公司老板巴顿·比格斯说:
  "他(索罗斯)对市场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直觉。"
  索罗斯的赌博出了名,他喜欢双面下注。他在对宏观进行分析时,会通过对国际政治、世界各地的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利率和货币等因素的预测,搜寻从中获利的行业和公司,在这些股票上做多;而同时,他也找出那些会因此而受损的行业和公司,大量卖空那些行业和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旦他的预测是正确的,他就会获得双份的巨大收益。
  在金融市场中,索罗斯虽然并不遵循常规行动,但他同样对市场中的游戏规则兴趣浓厚,只不过他的兴趣是在试图理解这些规则在何时将发生变化。
  1969年索罗斯创立的"量子基金"呈量子般的增长,到1980年12月31日为止,索罗斯基金增长3365%,同期标准普尔综合指数仅增长47%。迄今为止,索罗斯基金有着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这个数字恐怕只有巴菲特等少数人能够望其项背。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都在损失,而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却获得了骄人的业绩,量子捐赠基金的回报率达到了8%。成功主要在于索罗斯对宏观形势的把握比较准确。根据其旗下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今年2月17日提交的文件,该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将其持有的巴西石油公司和Potash公司的股票翻了一番。
  哲学家的梦
  索罗斯渴望成为一名哲学家,虽然没有任何事件激发索罗斯的哲学兴趣,但他却长时间地保持着这种热情。1987年,在他出版的《点石成金》一书的导言中,他写道:"我就有去理解它的强烈激情,并且我把我自己的理解作为需要被理解的中心问题"。
  索罗斯在1944年的经历,为他将要花费自己的一生进行诠释的概念框架奠定了基础。他的核心思想是"自反性"。他给出的定义为"参与者的观点和事件的真实状态之间的双向的反馈环。人们做出决定的基础不是他们面临的真实情况,而是他们对真实情况的理解或者解释。他们做出的决定会对形势产生影响,形势发生的变化往往又会改变他们对之的理解。"
  人们经常会忽略索罗斯对于自己的经济和哲学理念笃定的态度,而把大把注意力放在"金融大鳄"的投机"掠夺"中。
  其实,金钱,对于索罗斯来说,其吸引力曾一度极为有限。
  索罗斯认为,金钱能给他提供一个舞台,使他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写书阐释自己的理论。赚钱,简单地说,依然可以帮助他成为一位哲学家。
  索罗斯想拯救整个世界,他把自己看作哲学家、思想家、慈善家、政治活动家。甚至在1989年以后,他把自己创建的量子基金交由职业管理人打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研究和慈善公益事业上。无论如何,这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所做的善事是不容抹杀的。例如,他捐献了5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以在受战争破坏的波黑采取援助措施和在萨拉热窝建造一个紧急供水系统。为了防止俄罗斯科学家在苏联解体之后为中东的独裁者服务,索罗斯承担了他们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的年薪。
  作为投资家,索罗斯经常以货币为目标,此举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领导人的愤怒。而作为哲学家,他却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大局内外投入地游走,他对于变革的敏感性和他对于自身所领会到的真理的信仰令他坚定不移。虽然他在参与前苏联集团的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遭遇惨败,但多年以后若再有人回忆历史,这个"未能实现当哲学家的金融投机家"的哲学领悟也是让人称赞的。
  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并不以为然。对于这位被他描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投机分子",克氏尖锐地讽刺说,
  "他希望全世界像对待他在金融方面的见解那样对待他的哲学观点。"
  索罗斯的一句话也许可以算作对所有质疑的回应:"如果你有艺术、哲学或科学方面的创造,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那你就几乎做到了不朽。"
  魅力索罗斯
  6年前,久经沙场的索罗斯决定休息,在其经营的量子基金的首席交易员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离任后,索罗斯将这个基金转化为一个"投资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工具",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捐赠基金",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慈善事业上面。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索罗斯意识到,他必须重新回到游戏中去。
  去年冬天,在位于曼哈顿市中心的办事处会议室中,在一个长达两小时的会谈中,他明确表示:
  "我不想看到我多年积累的财富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我回来了,建立了一个宏观账户,用以抵抗我所认为的公司风险敞口。"索罗斯称,这些年来缺乏参与量子基金的投资,这意味他已经不再对曾经熟悉的公司状况像以前那样掌握得一清二楚。"我现在不负责选择股票,而一些最近发明的宏观金融工具我也不熟悉。"
  在形势剧变的时候,具有投资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索罗斯总是能够左右逢源,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还保留着一丝局外人的痕迹。人们经常用"富有魅力"来描述他,不过,很少有人把这位身体健康、皮肤呈棕褐色、曾两度离婚的亿万富翁当作情感方面的心腹知己。"如果我对印巴局势有什么想法,我会找他谈论一番,"韦恩说,"但是,如果我在婚姻方面出现问题的话,我觉得,我是不会去找乔治谈论的。"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特罗布·塔尔博特说:"他喜欢把自己看作一个局外人,可以不时地进入,包括白宫的总统办公室,我就曾带他进去过几次。但是,仅与有权势的人亲切交谈并不重要。"
  这位金融大鳄喜欢自称为哲学家和慈善家,多年来在全球巡回推介的是他颇为深奥的"反身性理论",金融海啸后又力倡建立新的世界体系,但他坚持不给投资者们具体操作支招。
  他喜欢做一个激烈市场游戏中的局外人,独特、犀利、一剑封喉。
 
曾晨索罗斯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