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国饮食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从中国饮食方化课程的性质和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其运用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构建了"问题探讨-课题项目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总结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性教学;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模式
  一、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这门课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多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课程主要是介绍中国饮食的的起源与发展,从中国八大菜系到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到中国饮食思想、中国食礼以及当代宴会饮食礼仪及中国各大节日饮食习俗,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都涵盖其中。从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其既包括了具体的知识性的内容又包括了抽象的理论升华的文化观的内容。
  从课程的开设时间来讲,在这之前,学生已开设了餐饮报务与管理、酒店酒水与酒吧、中外民俗等课程,与本课程中的内容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内容上的交叉,在这个阶段,如果再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授课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差,且达不到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一个提升。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运用研究性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实践。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关于研究性教学,在国外被称为主题研究或项目课题。国内,不同的学者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有以下意义:第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是有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以前建构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增强。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第三,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研究氛围。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培养作为学校最活跃因素的学生的研究精神,有利于整个学校研究氛围的形成。
  三、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教学采用的模式及效果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通过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构建了"问题探讨-课题项目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1、课程问题探讨。将中国饮食文化进行课程的整体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课程的主要问题和教学目标进行探讨归纳。2、形成课题项目。在课程分析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大的课题方向,以专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引导学生去提炼不同的子课题。3、分组选择课题。让学生按兴趣分组,一组4到5名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人作为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然后共同查阅相关资料,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与老师沟通,最终确定具体课题研究方向。4、小组分工合作。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5、课堂展示讨论。用PPT形式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由课题组推选成员进行课堂展示,课题组外同学可提问,小组成员进行答疑。6、老师补充完善。老师进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进行补充完善。7、研究成果评估。研究成果体现形式为:PPT、研究报告和小论文,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老师进行打分,作为课程的过程性环节的一个考核成绩。
  在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与传统式教学模式授课的班级对比,发现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班级,的确效果更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了,学生上课不再是随便听听而已;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和提问题;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提升了沟通研讨能力。
  四、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从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发现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引起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兴趣。研究性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它是不仅是个体的独立学习,更是群体的合作学习,通过成绩考核激励和作用分析来引起学生对这一新模式产生兴趣,这是首要的问题,否则没办法开展。
  2、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在教学过捉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如何进行课题了研究,有些也会缺乏主动性,老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引导,也需要延伸到课前的激励和课后的监督,不断进行督促。
  3、针对具体的学情进行研究引导。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参差不齐,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一些分歧,研究的层次和深度也会不同,老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区别性的引导。
  4、制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小组成员的研究工作要进行一个量化的考核评价,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
  5、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研究性教学过程能否很好的实施与任课老师的科研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老师如果不善于提炼和发现问题,那么也很难引导学生。
  五、结语
  实践证明,在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很好的提升了教学效果,的的确确感觉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
  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2]李艳红.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效果—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
  [3] 郭艳利.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1)
  [4] 潘月明. 对高校实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
  [5] 唐健,李敏华.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
  [6] 孙思.浅谈研究性教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何燕燕教学模式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