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
  原文:
  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木楚,其方严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①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
  《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选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太祖,后梁太祖朱温。
  译文:
  赵匡凝字光仪,是蔡州人。父亲赵德諲。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都校。等到赵德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朝廷也就将旄钺(作为任职凭证)授予他。他镇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侍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有不小心触犯了他家讳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棒的捶楚,他就是这样方正严明。
  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淮南蛮夷,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不久,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翻过城墙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阵前被抓住。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等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这时唐王朝衰微虚弱,各道常规的赋税大多都不上供了,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可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赋不曾停止。
  太祖正准备约定时间接受禅让的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就派遣使者预先告谕自己的意旨。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哪里敢随时世而妄自有别的想法。使者回去复命,太祖非常愤怒。天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赵匡凝于是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只小船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后来死在淮南。
  《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带领两万士兵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杨行密见了他,说:"你当年在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在失败了,才来归附我啊!"《欧阳史》记载: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他就逐渐不够尊敬了。(一次)杨渥正在设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杨渥说:"不要多吃,会发小儿热。"将领们认为他轻慢无礼,杨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当初赵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家里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相关练习:
  新五代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匡凝传
  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木楚,其方严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①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
  《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选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太祖,后梁太祖朱温。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官至检校太尉累:多次
  B.太祖将期受禅禅:封禅
  C.匡凝乃燔其舟燔:焚烧
  D.诸将以为慢慢:轻视,傲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后来朝廷对他这一官职给予了确认。
  B.赵匡凝非常注重个人仪表,对于祖上及父亲的名讳,也非常爱护不容侵犯。
  C.唐末朝廷衰微,各地藩镇大多不上交赋税,但赵匡凝兄弟仍照常缴纳贡赋。
  D.赵匡凝对后梁太祖朱温心怀忠义,积极输送物资,但还是被他派兵打败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4分)
  (2)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3分)
  (3)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3分)
  8.请简要概括赵匡凝两次遭太祖讨伐的原因。(4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B (禅,禅让,指帝王让位给别人。封禅,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6.(3分)D (文中说的是赵匡凝对唐王朝心怀忠义)
  7.(1)(4分)赵匡凝气度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
  评分建议:"气貌""修饰""鉴"各1分,语意通顺1分。"气貌"译为"气质相貌"亦可;"伟"译为"高大壮美"亦可;"修饰"译为"梳妆打扮"亦可。
  (2)(3分)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
  评分建议:"济""逆""为……所"各1分。
  (3)(3分)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就渐渐地不尊敬(礼貌地对待)他了。
  评分建议:"厚""遇""礼"各1分。
  8.(4分)第一次,太祖清口战役失败后,赵匡凝暗中依附于淮南蛮夷;第二次,太祖将期受禅,赵匡凝不支持。
  评分建议:每分句2分。完全引用原文,没有自己的概括,不得分。
  【参考译文】
  赵匡凝字光仪,是蔡州人。父亲赵德諲。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都校。等到赵德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朝廷也就将旄钺(作为任职凭证)授予他。他镇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侍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有不小心触犯了他家讳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棒的捶楚,他就是这样方正严明。
  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淮南蛮夷,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不久,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翻过城墙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阵前被抓住。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等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这时唐王朝衰微虚弱,各道常规的赋税大多都不上供了,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可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赋不曾停止。
  太祖正准备约定时间接受禅让的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就派遣使者预先告谕自己的意旨。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哪里敢随时世而妄自有别的想法。使者回去复命,太祖非常愤怒。天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赵匡凝于是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只小船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后来死在淮南。
  《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带领两万士兵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杨行密见了他,说:"你当年在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在失败了,才来归附我啊!"《欧阳史》记载: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他就逐渐不够尊敬了。(一次)杨渥正在设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杨渥说:"不要多吃,会发小儿热。"将领们认为他轻慢无礼,杨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当初赵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家里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