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职业生涯教育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因素当中,中职学校师生关系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师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人际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健康成长,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此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并在职业生涯教育的视角下,创建了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其构建策略。
  一、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众多的调查和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师生之间存在沟通少、冲突多,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学生对老师淡漠、不尊敬,老师也对学生充满不满与无奈。毕全起等专家调查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师生关系在总体上不容乐观,对大多数教师持满意态度的中职生只有29.98%,学生有困难首先寻求教师帮助的占总人数的14.49%。崔景贵的研究认为,大多数中职生希望和老师建立真诚信任的关系,但同时也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冲突"是根本无法避免和消除的。
  2.原因分析
  研究者们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尝试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1)学生方面。现在的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之间,都是"90后"的一代,被称为"新新人类"、"草莓一族"、"网络新生代"。 对他们的群体心理特征,比较普遍的评论是"五强五弱":时代感强,责任感比较弱;认同感强,实践能力比较弱;参与性比较强,辨别能力比较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个性特别强,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大多是初中阶段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学习基础偏差,学习习惯不够科学。另外,非智力因素上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交能力可能比普高生略低。因此,相当一部分中职生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管理,有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放纵心理,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有故意对着干的倾向。
  (2)教师方面。在教师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指向偏离,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长期以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知识向度的发展,忽视学生情感向度的发展以及合理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让原本就厌烦了应试教育的中职生更加反感。进一步挖掘原因,还与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关系。这种倦怠,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中专的"辉煌"与现在中职的"每况愈下"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中职教师成就感的缺失,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劳动得不到社会和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师生比过高,教师工作量大,教育和管理难度大,而且在师生冲突中,教师常常处于守势和劣势,一些学校担心学生流失而过于重视学生的"权利"和要求,而让教师背负更多的教育责任,导致一些教师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3)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是中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造成目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回避、冷漠、消极对抗甚至激烈冲突,归根结底在于中职学校师生之间价值观的错误认识和判断。中职生带着应试教育"失败者"的枷锁,无奈之下选择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人并非真正乐学愿学,对学习采取放任的态度,毫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教师却不管不顾硬要塞给他们所谓的知识,硬塞不成,便会抱怨并把这种失望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的厌学情况雪上加霜,可谓"教不明其方,学不得其法"。
  二、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模型
  现今的中职生的确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但是中职教师决不能此而放弃他们,否则就动摇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存在的根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群体,找出中职学校师生交往的基点,为学生的成长寻找一个支点,同时为职业教育寻找一个支点。
  我们知道,只有当教育教学的价值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收到最有效、快捷的教育效果。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形势、认识自我,学会独立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本领,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为走上职业岗位、进入职业生涯做好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这些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精神。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在职业生涯教育视域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模型,如图1。
  三、职业生涯教育视域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1.以平等民主为前提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和教师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法制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作为"网络新生代"的中职生视野更广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在某些领域他们往往走在教师的前面,所以教师必须摒弃"权威主义"与"专制作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中职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反感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由于时代因素,师生之间的"代沟冲突"根本无法避免和消除,在很多方面不可能完全调和,我们不妨"求同存异",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学生保留更多的个性空间。
  3.以情感保障为切入点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以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形象调整和完善自己,找准师生之间的磨合点,把教育活动建立在良好的情感基础上,做一个学生欢迎的师长。让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喜爱,在师生关系中能体验到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得到学生的支持,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把动力迁移到学习上,提升其学业成就和发展空间。
  4.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基点、核心和目标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点、核心和目标是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学生在为生存与发展所作的规划与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认识师生关系,将自己放在生涯发展主体的地位上。教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教育教学,以学生的成功就业并持续发展作为教师人生价值的目标。
  5.以职业指导、职业规划为主要途径
  新型师生关系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围绕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与期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形势、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帮助他们走好成才、成功的每一步。
  6.以心理辅导为辅助手段
  中职生的心理发育处于青春期阶段,人格与心理素质都正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伴随着青春期特有的自我冲突,在处理与教师、家长的关系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中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因而,教师在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为不同学生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援助,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7.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依据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生存能力。教育工作者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特别是对自尊受损、缺乏自信的学生,就更不能对他们表示失望,甚至失去教育的信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让我们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在职业生涯教育的视角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价应该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依据,分析学生的职能结构,把他们在先天智能结构上的优势挖掘出来,结合他们的智能特长开展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沈民权职业生涯师生关系中职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