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教练员进校园要打通不少中梗阻


  近日,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打通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练员的通道。《意见》明确,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学校体育重点发展的项目为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以及武术等。(8月13日新华社)
  将社会上优秀的体育人才引入学校担任"教练员",不失为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良方,但是,这些体育人才只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要将其转化为学校师资,需要打破的"中梗阻"还有很多。
  要打通聘用资金不足的"中梗阻"。这些优秀的体育人才多为社会"精英",进校园授课的劳务费恐怕都不低,单靠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恐怕无力承担这项支出。因此,必须解决好由谁聘用、由谁支付劳务的问题。如果将人才聘用和资金支出全部交给学校,能聘、敢聘的恐怕不多。
  要打通教育常识不足的"中梗阻"。体育人才和体育教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优秀的体育人才进校园成为教练员,只是由体育人向教育者的过渡。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们必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育规律,把体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因此,体育人才进校园,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才进得来、教不好、留不住的情况。
  要打通课程对接上的"中梗阻"。学校体育课程和专业的体育训练不一样,目标、要求、锻炼强度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校外体育人才必须立足于中小学校实际,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与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对接。
  要打通管理上的"中梗阻"。来自校外的体育人才,不管原来从事什么,不管地位多高、贡献多大,入校后必须明确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要服从学校的管理,与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树立"一盘棋"思想。为此,学校要与人才签订合同,明确权责。
  要打通对接上的"中梗阻"。校外体育人才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可以成为老师的"教师",学校要充分发挥其价值,搭建好平台,做好助推和引擎,让这些外来人才成为体育强校的"引燃器"。
  当然,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校园的"中梗阻"远不止这些。只要双方达成共识,没有破不了的"梗",也没有越不过去的"阻"。
 
中小学教练员体育师资教育大全家庭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语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