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领导不好当由克里木战役看曼施坦因的艰难


  上篇文章讲到曼施坦因决断拍板放弃分散精力,集中力量南下进攻克里木半岛,又趁形势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突击中趁乱夺占萨瓦斯托波尔,算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思路),发现问题比想象的严峻,"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曼施坦因抓住主要矛盾,决定克服困难,断苏军的主要补给线。随着形势的发展,曼施坦因又因势利导,领兵带队去解决一个突发而艰巨的问题——歼灭数倍于己的苏联东援部队。
  第二个主观题:兵力不够怎么办?
  曼施坦因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线,他发现一个大问题:苏军兵力很多。曼施坦因手里只有不到十个师的兵力,苏军步兵师就有17个,还有3个旅,2个骑兵师和4个坦克旅。看架势,苏军大有切断德军铁路补给线的趋势。
  兵不够了。
  曼施坦因决心向元首请求增兵。
  元首和他的将军
  曼施坦因在他的回忆录里,跟希特勒讲得最多的就是向元首要兵要权,而且总是对元首说三道四,不管如意还是不如意。想要从元首那里要来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曼施坦因只是战区指挥员,希特勒的战场则从北冰洋一直绵延到地中海,你天大的问题,到他那里或许不值一提。
  换你如何获得上级的支持?
  曼施坦因或许知道了希特勒好大喜功的弱点,他很巧妙的利用这一点,每当打了一个小胜仗,他就向希特勒打报告报喜,同是,顺带提出,目前形势虽好,仍有困难,好像还会影响元首的大方针,不治将恐深!
  于是兵源源不断的来了。
  拆东墙补西墙。据说这直接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方向部队的攻击乏力。
  第三个主观题:如何打败数倍于我的对手?
  虽然兵来了,但还是比苏军少一倍。曼施坦因仗着兵少,要主动出击!
  他急着解放刻赤半岛,然后腾出手来去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在刻赤半岛的对峙线上,两军大致拉锯出一条S型的战线,北面靠近亚速海处,苏军防线向前突出,并且集中了大量兵力,处于攻势;南边靠近黑海处,战线稍稍拉平,苏军在此兵力偏少,处于守势。
  苏军没有想到德军还会反突击,在前线到后方刻赤城的纵深,并没有什么预备队。曼施坦因又一次展现他的才能,将对法国的镰刀闪击又一次祭了出来,他派出装甲突击力量,从南侧突破,而后向北侧苏军背后迂回,靠着亚速海,对敌人来个四面包围。
  苏军认为德军的进攻路线
  苏军不愿看到的进攻路线
  曼施坦因的实际攻击线
  为确保不出错,他甚至派出了一部力量从黑海上航渡到了苏军防线的后方。
  后路被断的情况下,苏军开始慌不择路,上演了一场由西向东的大溃退,一口气跑到了刻赤城,一路上丢人丢装备,残军渡过海峡,跑回塔曼半岛。此战,曼施坦因消灭了17万苏军。
  第四个主观题:火力不足怎么办?
  解决了刻赤半岛,曼施坦因掉过头来继续进攻塞港。计划不变,还是从北面主攻,从南面牵制。
  塞港苏军在东线焦灼的空隙里,已经加固了工事,补充了弹药,德军第一天进攻,就伤亡2000余人,仅推进数公里。在攻坚战里,最大的问题是火力不足。
  曼施坦因拉来了德国巨炮:卡尔臼炮和古斯塔夫列车炮。
  600毫米卡尔重型臼炮已经是个怪物了,但和古斯塔夫比起来,他还是个小弟弟。
  卡尔臼炮
  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车炮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参与保障它的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
  古斯塔夫列车炮
  此外,曼施坦因还集中了900多门各型火炮,4天发射了4万2千枚炮弹,重达2500吨,10年以后的范弗里特一天也就是打了1万5千发而已。
  凭着炮轰兵拱,血流成河,曼施坦因拿下了谢韦尔纳亚湾北岸。
  仁慈之心,见不得伤亡的人下得了这样的决心么?
  第五个主观题:怎样渡过天堑?
  拿下了谢湾,只是封锁了苏军的主要补给线,塞港还有其他的小港口可获得补给,胜利还远没有到来。怎样进一步夺占塞港,成了下一步行动的重点。
  有人觉得应该南北夹击,迫使苏军分兵,再图进取,有的人觉得应该困死苏军,所以现在该等。曼施坦因亲自乘坐快艇,下海现场查看地形,期间苏军飞机攻击,曼施坦因差点葬身鱼腹。他决心直接渡过谢韦尔纳亚湾,出敌不意。
  这也出我不意,将领们纷纷反对,认为太过冒险,这是一条天堑,我军岂能飞渡?
  曼施坦因力排众议,决定强渡。南侧吸引火力,北侧乘坐冲锋舟泛水编波!
  比这张图稍微惨一些
  苏军果然没有想到,曼施坦因再次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苏军随之土崩瓦解,5天后,克里木全境失守。
  曼施坦因为什么能在克里木取得胜利?
  八个字:因敌而变,敢于尝试。
  换你你行么?
 
历史大全奇趣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尔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