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策略


  魏佳杏+朱晓聚
  【摘 要】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逐年变大。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中出现的问题的越来越多,叛逆、辍学、打架斗殴、网瘾等等。归根到底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及时。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下面是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跻身于繁华的城市中打拼,挣钱,随之,产生了一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同样也成为了成年人追求财富、想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却不慎忽略的栖牲品。家庭本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个性的养成、品质的培养和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关键的无法取代的作用,这些孩子们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却没有父母的监护,缺乏家庭的温暖。他们和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在生活在一起,生活起居得不到父母的叮咛和嘱托、心灵上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引导,由于传统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变化,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诸多非常严峻的问题,如辍学、网瘾、早恋、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等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剖析,找出应对策略是是当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保障我国未来主力军的质量。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剖析
  (一)亲情饥渴,性格畸形
  据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和孩子在一起是聚少离多相处的时间很少,父母亲和孩子之间又缺乏沟通和交流,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其父母远远没有达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应该应尽的义务和对父母的要求。这些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亲情缺乏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二)隔代监护,溺爱过度
  一般父母外出务工后,会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由于隔代血缘关系,祖辈本来就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女,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亲的关爱,祖辈们就更易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如此,往往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们一切物质上的要求,哪怕是无理的,力所不及的,也要满足孩子们。这样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任性、自私、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等等。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甚至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尽到了监护的责任。另外,祖辈的生活环境、经历已经和当代社会明显脱节,忽略或较少在精神生活方面关心"留守儿童",重养、轻教育,他们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孩子。这些不太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管理、引导孩子。无论是从体力上来说还是从智力上,老人都无力承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如此就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上又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的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孩子的学习成绩提不起来,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叛逆,逃学各种情况倍出,"留守儿童"变得越来越难管理。
  (三)德智教育不足,过分依赖学校
  一方面在德育上,很多家长重智轻道德,重身轻心,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习惯、个性、情感、价值观等人格的培养,更不知道如何培养。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分数成为评价孩子品学的唯一标准,认为成绩好就是有出息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听话"的孩子,忽视孩子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上过分的依赖学校,认为学校是孩子的象牙塔,学校是孩子的天堂;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专业机构,有能力、有责任教育好自己孩子;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培养孩子是属于学校应尽的责任,能否成才就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了。"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平日忙于挣钱养家,无暇顾及孩子有何情绪波动,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的学习,只管缴纳学费,书费等。一般,在外务工的家长从不主动与学校沟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等。同时,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也很少,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对"留守儿童"不管是学习还是性格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组织监护人再教育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要想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关键还在于父母。应加强组织对农民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和培训,"留守儿童"的父母应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家庭教育意识,切实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父母在外出打工时要谨慎地选择务工地区和时间,把孩子列入考虑因素,尽可能地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享受父母亲的爱。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也要定期与孩子联系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身体、心理情况等,在允许的条件下常回家看看孩子,使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归属感和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地只看重分数,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要做到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在教育上讲究策略,改变一味的物质补偿方式,多点关爱,多些抚慰,多给孩子心灵上的疏导和思想上的引导。
  (二)强化家校联系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应该做到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以便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情况,准确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一是学校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经常取得联系;二是循序渐进,通过一定的措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教师家访的误解,利用节假日召开家长会或家访沟通;三是举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于此同时,还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以便老师们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他们快乐学习。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一个协调的整体。各个家庭是社会的元素,所以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人员的参与,我们要积极地关注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教育问题,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农村"留守儿童"在爱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的思考[J].农村教育,2013(11).
  [2]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3]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9).
  [4]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0).
  [5]乔亚.基于公共政策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农村教育,2015(7).
  [6]王浩丽.探究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J].观察与思考,2014(2).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农村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