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论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摘要:古诗文鉴赏在初中教学中就是一个重点内容,尤其是近年来中考加强了对古诗词鉴赏内容的考察,来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无非就是学生在做题中对古诗词的赏析,学生没有特别高的文学素养,所以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也会比较吃力。身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帮助就是先帮学生进行一些固定知识点(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的分类整理,让学生理解记忆。
  关键词:表达方法整理归类;修辞手法归类介绍
  接下来我们对诗歌的写作手法做出简单的归纳和举例。
  一、表达方法
  诗歌中主要有四种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考察的地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求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关键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是否能巧妙融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诗人可以通过描写此景物来抒发对某种景象或某种事物感触。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松、竹、梅、兰、沙漠、落日、清风、细雨等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首短短二十八个字的小令,全诗没有提到一个"秋"字,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桥"等意象向我们描绘出凄清冷寂的秋阳西下的场景,还表达了作者悲苦的心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也是诗人常用的手法之一。在大多数诗歌中,虚和实是相对的。"虚",看不见,摸不着,若读者细细品读,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用笔描绘出的美妙画卷。"实"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虚实相生"就是虚与实二者之间密切相连,争取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例如《扬州慢》中第二段第二句中,"春风十里"并不是真正的春风吹过,而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到当年楼台耸立,珠帘半遮的场面,所以是虚写,"尽荠麦青青"诗歌真实存在的场景,是作者亲眼看见的,是实写,这句诗描绘出一幅残败凄凉的场景。
  二、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拟人,对比,想象,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等。
  1、比喻(比兴)。比喻是将一种事物用另一种事物代替的写作手法。在诗歌中也可称作比兴。例如李贺《马诗》中将沙比成雪,将月比作钩;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将雪景比作梨花盛开的场景;白居易《暮江吟》中将露水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弓。
  2、双关。双关是隐藏原本要表达的东西而用其他事物来代替的手法。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说的和想表达的完全不同。例如李商隐的《无题》颔联中"丝"与"思",谐音,表示相互忠贞不渝,是海誓山盟的写照。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古代离别之时,常常从路边折杨柳送给将要离别之人,用来表达诗人对送别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借代。借代是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描写的事物。借代可用事物的某个部分来代替事物的全部,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用人的某个特征代替那个人。例如陈毅《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中,"旌旗"意为旗帜,在这里代表军队;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用"红"来代替"花";温庭筠的《忆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这里"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用来指船。
  4、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写或缩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非同寻常的感情。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因为愁所以生出了白发,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诗人忧愁之深。柳宗元的《江雪》"鸟飞绝","人踪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百丈冰","万里凝"。
  5、对偶。对偶,就是用有相同的结构,相同的字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偶"不尽长江",显得整诗的意境显得辽阔浩瀚。诗人在写景的同时還抒发了自己忧郁的情怀,表达出诗人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尽愤慨。王绩《野望》中"树树"对偶"山山","皆秋色"对偶"惟落晖";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对偶"芳草萋萋"。
  6、拟人。拟人就是把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动作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以便于抒发出人的某种感情。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掌握了这些固定的知识点,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学生对古诗词鉴赏切入点的把握也会精准的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完全依赖老师,学生也应该自主对鉴赏知识有一定的吸收,在课内学习之余也应该在课外进行知识的积累丰富,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鉴赏的书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品读的经典书目,建议学生把读到的自认为可以应用的知识积累下来,可以在书上直接进行标注,也可以把知识积累在一个本子上。积累下来的知识不仅可以应用在古诗词鉴赏的题中,还可以应用在写作中。这样的话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 贾婷婷.一"秋"一世界[J].学术期刊"美与时代·城市",2013.9.
  [2] 白玉杰.试论夸张与隐喻的异同[J].学术期刊"语文学刊",2008.10.
  [3] 李传鹏.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J].学术期刊"课外语文(上)",2015.11.
 
张国强借代对偶双关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