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社会责任观下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會责任观下企业精准扶贫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及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2167)中期研究成果;2020年度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宿迁市中小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SYC-29)
  摘 要: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率先提出的战略部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事项,乡村振兴工作将经济与社会、企业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责任观是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下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具有诸多的优势与意义。本文通过剖析社会责任观下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总结江苏省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及意见。
  关键词:社会责任观;企业乡村振兴;建设研究
  一、社会责任观下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包括对自身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含服务)的承诺与践行,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考量与付出。当一家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时,就会从实现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安排经营活动及计划企业预算时,兼顾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社会责任观表现形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写入发展战略,将企业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二、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优势与意义
  《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乡村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在众多参与力量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都离不开企业参与下的特色产业的推动。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实质是一种资源的再次分配过程,在"无形之手"的支配下,企业有动力也有能力参与其中。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具有诸多的优势与意义:
  (一)在创新动力和压力下,企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抓住商机
  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少企业和机构也在压力之下以创新应对冲出了一条新的生存之道。疫情过后,企业如何做才能延续这股创新之力呢?如何做才能使创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呢?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兴起,引发了企业对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方向的新思考,在"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背景下,通过实现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平均固定成本,借助科技化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创新盈利模式,从而在乡村振兴中抓住商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如何将劳动力、农用地、宅基地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这些事情单独依靠农民是很难做到的。在常态化防疫大背景下,需要企业自我消化压力,通过与农民的合作,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专业优势,增加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品附加值,实现双赢,进而稳定经济。
  (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积极开展和披露乡村振兴活动,能让预期投资者意识到与该行为相关的现金流的支出,同时建立和维持与政府的关联,进而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当融资约束缓解后,一方面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会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通过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相关知识和资源加强企业的产出效益;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员工管理工具,能够增强员工的敬业度和满意度,从而吸引到有同样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将他们的知识体系融入到企业的知识网络中从而有效推动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江苏省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
  "江苏模式与经验"的精准扶贫工作已不断展现出成效,继2019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后,2020年6月22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明下阶段将主要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推动提高乡村振兴的实效,对于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税、融资约束等问题,政府将及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省内形成南北有序共建的局势,各类企业成为此次行动的主体,目前全省有160家企业参与南北共建。省属国企成为苏北村企合作中坚力量,其商业属性和公益属性的特征决定其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将发挥强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青年企业家踊跃参与,全省共有45家省级青年商会企业参与联建,为行动实施注入青春力量;此外,目前共有118家省外企业参与村企合作,推动村企跨省交流、优势衔接、共同发展。这是江苏省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一次"重要亮相",建设效果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就现状而言,需在以下几方面关注:
  (一)部分地区缺少对企业的引导,导致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出现偏差
  江苏作为全国第二化工大省,21世纪初,被视为"经济洼地"的苏北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标地,近几年的实践发展表明,当地的招商引资、发展思路对乡村振兴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对环境及农民生活产生危害的部分制造业不能成为发展和引导的对象,应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发展具有特色的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以确保企业发展能够惠及村民和生态环境。
  (二)谨防社会资本下乡异化为资本逐利工具,部分企业进入农业农村之前缺少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淘金"前未准确评估机会和挑战,未将两者的比较优势进行结合,导致目标结果出现偏差。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关注"三农"大政、把握市场规律和行情趋势、将社会责任固化为"内力"的优秀企业,才能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并取得成功。
  (三)部分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时融资约束现象较明显
  社会企业作为社会扶贫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融资约束这一主要瓶颈,导致其参与农业农村PPP项目时动力和财力不足,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力度不够。现有大量的文献及实践数据表明,当企业在一定程度实现"财务自由"时,它有更大的倾向尝试除技术创新等内源性增长途径,参与到各项社会责任活动,增强企业的形象价值。同时企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能够向外界传递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减少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带来更小的融资约束。
  (四)部分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上缺乏长远意识。在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上,往往选择财务指标作为衡量依据,在追求财务利润目标时会不得不放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责任作秀"现象随之产生,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管理风险。企业文化作为内部环境的根基,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治理企业的先导理念,对于民营企业的战略建设更为重要。
  (五)各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尚未充分显现。部分地区未形成规模和聚集效应,互联网虽为分散式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低层次浅层次的结合并不能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架起跨越式桥梁。乡村地区投入周期长,回报收益慢,信息传递和传播有一定的迟滞,如何将其参与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充分显现和展示,需要融入更多资源要素及现代科技手段。
  四、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一)从社会责任观角度梳理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
  在各地实践中,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主要是在当地政府主导和统筹安排下有序进入,这样可以能够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实现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目标。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应在顺应社会责任观的招商引资中明确参与产业方向、参与形式,同时做好对自身监督,以确保企业发展能够惠及村民和生态环境。
  (二)加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采用基于平衡的绩效考评方法进行考评控制。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充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兼顾不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增强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的联系,细化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评价指标,从财务方面、内部运营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等角度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参与情况,建立起一个网络式的考评系统。
  (三)及时发现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观中的风险
  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监管风险,赢得品牌和声誉,赢得公信力和商机。得到社会尊敬的企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这也是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应将企业董事、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育对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认同感,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四)多方创造条件改善社会企业融资约束环境
  现有大量文献表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等行为能在不同程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相关程度主要由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企业参与行为的力度、持续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决定。从企业角度出发,应不断完善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自觉主动服务社会,促进公司自身较为全面的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更加理性评价企业的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解读企业外部经济性行为。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精准扶贫、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困境,出台针对性规范标准,提供良好融资平台和环境,以期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五)发挥江苏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组织作用
  形成信息共享、优势叠加、跨界融合的合力。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资源整合优势、信息共享优势和综合协调优势。作为一个异业联盟,乡村振兴产业联盟能强化行业协会间的互补性,立足于发挥单个行业协会发挥不了的作用,促进优势企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跨行业整合。产业联盟应不断关注市场变化,致力于研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发现宣传推广乡村振兴典型模式,多组织跨产业跨行业的论坛交流和专题考察,共享信息资源培育产业兴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萌,邱信丰.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现状、问题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9(02).
  [2]李先军.乡村振兴中的企业参与:关系投资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9(11).
  [3]陈鹏.苏北乡村振兴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6).
  [4]张鑫,刘博睿.乡村振兴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J].环境经济,2019(04).
  作者简介:张洁慧(1988-),女,江苏省宜兴市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张洁慧建设研究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若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