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庆阳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元夜、元夕。相传汉朝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众臣于正月十五日诛灭吕氏,汉文帝刘恒登基后,于正月十五日晚月圆后出宫与民同乐,并把此晚叫"元宵"。宵者,天河夜空也。因是第一个月圆之日,故称"元宵"。又说源于道教,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中古以后我国有元宵张灯观赏的风俗,所以又称"灯节"。观灯之俗,宋时最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开封):"正月十五日元宵,开封府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南宋首都临安,此日"到处搭建灯山,又有数十个舞队在街市上游行表演。官府支给赏钱,士女观者如云,往往通宵达旦"。庆阳早有观灯的习俗,宋代庄焯《鸡肋编》载:"宁州(今宁县)城北倚北山,遇上元(元宵)节、于南山巅维一绳,下达其麓,以瓦缸盛薪火,贯以环索,自上坠下,远望如火奔星,土人呼为‘彗星灯’。"
  庆阳人有"小初一,大十五"的说法,即十五比初一还隆重。元宵节主要活动为做灯、游灯、观灯。妇女们前一两天就要动手,先要用面做牛犊,即做成牛头、猪头、狗头、娃娃头等各种形状的灯盏,蒸熟后再涂上各种颜色,绚丽多彩,好吃又好看;再用各种彩色纸做成方的、圆的、扁的各种形状的花灯,供晚上悬挂。正月十五早饭,多数吃臊子细长面,晚上,庆阳南部一些地方要蒸面灯,在灶前献面灯,给挂锁小孩戴锁锁。晚上吃"元宵",又叫汤圆,是用糯米粉做的有陷的食物。社火队、舞龙灯、耍狮子、马故事、车故事走村串巷,吸引得大人、小孩跟前撵后;入夜乡村更是一个花灯的世界。儿童们个个手提花灯或鞭炮、手花,你追我赶,十分开心。在城镇,高楼低厦,桔型红灯从楼顶到地面,成排成串地高挂,再加上各种灯谜、大型灯展、焰火、大礼花晚会,为古老的元宵节增添了新的景观。当日饭食以包子、凉粉、臊子面、粘糕、元宵为主。环县、镇原县等地新媳妇要到娘家或邻家待一天,叫"躲灯"。
  庆阳正月十五多办灯会、放烟火,耍社火、唱大戏,热闹仅次于春节。而主题多为"灯",孩童多玩手灯、手花(俗名"眼前花"),亦有放天灯(今名孔明灯)许愿的。而农户则多蒸面灯,有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一般十二个面灯为一盘,以棉花做灯芯,灌上清油,献于灶前,以祈福或还愿,谓之"献灯"。十二个灯也象征一年十二个月,面灯蒸熟后,揭开锅盖,看面灯中的汽露水,代表哪个月份的面灯中汽露水多,则哪个月雨水充沛。元宵节灯俗,庆阳古已有之。宋代庄绰《鸡肋编》云:"尤可骇者,宁州城倚北山,遇上元(即元宵)节,于南山巅维一绳,下达其麓,以瓦缶盛薪火,贯以环索,自上坠下,遥望如火奔星,土人呼为‘慧星灯’。"今多为政府组织的灯谜晚会、焰火晚会,已相沿成俗。
 
元宵节饮食大全生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