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老师请放慢您的脚步一一谈课堂之灌


  老师,请放慢您的脚步
  一一谈课堂之"灌"
  近期进30多所学校听课,有城区、也有农村、山区学校,还有多所民办学校,感触颇深,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都说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课堂,可学生在台下,教师在台上,比谁都高出一截,教师绝对的权威,主宰着课堂,至今难以逾越。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的根本是思,思考是需要停顿与留白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也是人一种渴望。课堂上,学生既需要"火车头"的牵引前进,需要"动车"式的教学相长,更需要教师能给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渴望自己的问题、想法能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与评析……
  新课程推行多年,大多教师却未能去践行,课堂"灌"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我市"创强"过后,大多课室都配上了宽带平台,教师以往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演变为更"秒杀"的"电灌"。调研中发现,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件事是打开平台找课件,40分钟的课,大都不少于20张ppt,尤其是复习课、讲评课更甚,有的竟达30张以上,于是乎,上课时教师手拿电子笔、面朝电子板,嘴里不停地念着课件内容,更有甚者,尤如看电影,一幅一幅的呈现,就连同科老师都反应不过来,我们的学生就更为难了,哪能做到"接纳、感悟、思考、内化、应用、迁移……"。"灌"是基于教师惟恐学生不知道,惟恐听不懂,惟恐知识有缺失,惟恐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灌"让主体变成客体,把生本变成师本,"灌"导致学而不思,思之肤浅。
  课堂的"灌"表现为:
  一是照本宣科。如概念教学,有些教师除了从字面上讲概念外,就是让学生在课本中找概念并齐声读出来,或是找出重点词语进行解读,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这应原于教师教学设计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原有水平,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缺少支持概念生成性的相关文字、图像、数据,缺少生动的比喻、描述、引导。
  概念是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石,是对事物、规定等的高度概括,逻辑性、抽象性及思维性强,那种死记硬背的教法是无木之本,难以获取概念本质与真谛。教学时应从这三个方面去引导,为什么要引入这概念(概念从哪来),概念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有哪些应用(概念哪里去了),这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懂得概念的生成性与整体性,同时,教师对概念讲解还要适当留白,让学生自己通过思维去认识概念,建构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二是忽视学生感受。教师为了课的进度,完成课程内容,该让学生回答的,该让学生说的,因怕学生说不到位,甚至说错,浪费了时间,于是乎,教师或是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或干脆把正确答案和盘托出,对于结论性的问题,则是经常是急于自己归纳与总结,剥夺了学生的表达权,忽视学生的感受。被动式的接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大胆留白,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三是忽视学生的需要。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解,全然不顾学生是不是懂,不顾学生存在哪些相异构想,忽视学生真正的需要;课堂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已经懂得的问题教师还在喋喋不休,而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说存在的不同认识,教师却不能有的放矢地去引导。要知道,只有讲学生需要的,才是最有效的,无的放矢、不注重学生需要的课堂,是一种负效课堂。
  四是忽视课堂的生成性。有了教学平台之后,不少教师喜欢以课件为载体,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强势推进,不鼓励也不允许学生有新的问题生成与新的需求提出,不善于对预设进行适当调整,不敢停下脚步来让学生去展开讨论……
  课堂教学不是在"赶鸭子上架",也不是导游带团队走马观花;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共同生成的过程。由于课件内容的预设,教师缺失了课堂观察、课堂调控、课堂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教师大多不注重板书,有甚者,整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都没写上。传统板书是生成性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板书,可系统知识,产生知识关系,点拨疑难点……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板演过程中有了时间接纳、思考、领悟,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课堂效果是显而异见的。
 
教育大全家庭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