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弗洛伊德不禁要问现代心理学有啥心理问题


  文/余亮丨观察者
  前天,微信公号界的泰坦尼克号"罗辑思维"向三百万粉丝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做《不靠谱的弗洛伊德》,认为弗洛伊德给公众理解心理学带来了严重误导。感谢作者杜敏同学,从耶鲁公开课和一些著作上收集整理了批判弗洛伊德的观点大致如下:理论缺少实验数据支撑、事后诸葛亮、不可证伪、弗洛伊德主义者喜欢循环论证……归根结底,不是"现代心理学"。短短1500字,这么多要点全都塞下了。文章这么短,逼格却这么满也是一种本事。我不禁要多回应几句。因为联系不上"罗辑思维",先发在这里。
  十八年前,《泰坦尼克号》波涛汹涌地闯进中国电影院。在船上,女主露丝问土豪:"你听说过弗洛伊德吗?"土豪回答:"弗洛伊德是谁?乘客吗?"似乎从那以后,知不知道弗洛伊德就成为逼格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那时还没有"逼格"这个词,人们用的词是"素质"。所以杜敏同学认为弗洛伊德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心理学的印象,我觉得可能不太准确,可能泰坦尼克的影响更多一点。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
  不过1980年代以来,对弗洛伊德和相关著作的译介确实极大影响了中国的知识界,也深入到小资的情感话语里。
  杜敏同学文章既然是说公众层面,公众层面的心理学更多是好玩或者实用性的东西。一般人就是知道个弗洛伊德的名字而已,再多一点的知道梦的解析,知道心理创伤和压抑需要疏导,甚至也有人相信那种把弗式理论简化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性"的谬论。
  但是我觉得要批评的话,对象既不应该是公众也不应该是弗洛伊德,而是庸俗化的理解。谁造成了庸俗化理解呢?
  对教条心理医生的批评文章早都有了。有人生动记述了那些领了执照的家伙,一张口就是你童年有什么创伤啊,你压抑了啥啥啥啊。你会觉得你都能当心理医生了。
  回想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灾区遇到"漫山遍野"的心理学志愿者。他们乱枪打鸟,到处寻找"心理创伤"人士,看到点事就说是应激性创伤综合症,等于啥也没说。有个老实一点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对我说:"来了不知道做什么,好像不需要。"对,不需要,作用还不如那些朴素的大妈。
  我想读者看出来了,要抽鞭子就应该抽到整个庸俗化的心理学产业上去,包含从教学到商业化的各个环节。弗洛伊德造成的误解绝对没有那些泛滥的心理测试和心理专家大。说实话,"心理学"这块牌子,被用的都快和"经济学家"牌子一样大仙了。
  杜敏同学多次谈到现代心理学。我觉得呢,庸俗化的心理专家,更像现代的巫术师。我见过不少农村的算命先生,人情练达,风水、成功学、心理学都涉猎一点,能轻松把瘸子忽悠直了并且自愿掏钱,效果和心理砖家也差不多。哦当然,心理砖家那是科学,算命不科学。人家算命先生也知道理亏,所以早就推出"科学算命"了。
  弗洛伊德不同,他捕捉到了自己时代的问题,创造性地回应了现代文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民族国家、种族、科学、宗教、世俗之大杂烩)带来的人性问题。
  后人对弗洛伊德的庸俗化,就像不肖子孙对马克思、亚当斯密的庸俗化。写下《动物庄园》的奥威尔从来不憎恨社会主义自身,而是憎恨不肖子孙的变形。但人们在批评的时候常常搞错对象或者故意搞错对象(资助出版《动物庄园》的中情局就是后者)。就像我有一次看到著名意见锤子罗永浩同学大骂辩证法,批的却是中学政治课本上的玩意。那样他很容易获得精神胜利,因为挑选了低级的对手,虽然自己也没搞懂。
  弗洛伊德的道路从没有固步自封。他的学生就开始批评他。得意门生荣格和他闹到势不两立,却进一步发展了精神分析。再后来,弗洛姆、拉康、齐泽克诸多学者的发展,早就超出单纯狭隘的心理学范畴,与其他学科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结合,回应各类重大问题。他们对现代社会欲望的理解,对政治的解读,透露出那种熟谙精神分析者才有的炼达。杜敏的文章认为弗洛伊德的东西都是马后炮,没有预先指导作用。精神分析作为经验总结,对于人们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怎么会没有指导作用?而且不仅于此。围绕令全世界命悬一线的古巴核危机,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是如何对话的?肯尼迪的处理艺术在哪里?看看齐泽克的解读吧(《齐泽克:从肯尼迪到阿桑奇,维基时代的好风度》),对您的日常谈判工作可能也会有指导作用。
  开放的思想永远不会完成,更没有自我肯定,又何必一杆子批倒说其不科学?
  "现代心理学"才科学?就因为有数据支撑?这倒类似于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醉心于数据,仿佛不搞数据就不科学。于是政治学者越来越多,政治家却越来越少。政治学扩张了,政治却没有了。前年哈佛大学金加里教授收集大量数据来研究中国网络审查,最终得出了一个网民都知道的结论,但看上去就是高大上(心理学家倒可以分析下有些人为啥非要美国教授说出来才相信。)不是说数据不重要。常常是,现代人失却了做决断的勇气,就要等个数据来安慰自己。
  别太迷信学院的数据,这往往是学科自身的繁殖要求。搞数据才好写论文啊,显得科学才能建系立项啊,才可以养活那么多研究者啊。谁都知道现在高校论文多数是垃圾,但这是产业自身需要。拿学院里关注弗洛伊德学派的人数多少说事,没有意义。我觉得弗洛伊德倒是蛮可以分析一下现代大学体制造给学院派造成的压抑和变态。我猜他要是活着的话,会对今天大部分心理学者嗤之以鼻。
  说到证据,精神分析的临床实验和证据也不少,但弗洛伊德身上更珍贵的是那种具有穿透力的科学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有好看的数据也没用。就像一度流行的爱情大数据分析,不懂爱的宅男最需要这个。这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情商急剧下降的问题。
  《梦的解析》当然不能穷尽梦的全部,弗洛伊德的残缺也正是其现代性特点。他是为了回答现代问题而诞生的。划分出弗洛伊德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也是醉了。用现代和非现代来做区隔,时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压抑方式。中国人过去盲目于用现代、非现代评判自身,吃的亏已经不少。和经济学一样,所谓现代西方经济学恰恰丢失了他们眼中古典经济学(其实也是现代产物)的问题意识。弗洛伊德就是现代化一部分。如果不同的流派急于指称自己才是现代化的,反而泄露出自身的"焦虑"和潜意识。捕捉并分析这个焦虑及其潜意识,正是精神分析的拿手好戏——你有啥心理问题?(开个玩笑。)
  1500字及其介绍的书籍批不倒弗洛伊德,倒是可能在大众还没搞清楚弗洛伊德之前,先教会大众对弗洛伊德的鄙视,逼格仿佛高了,却没有实质知识。罗胖补充的心理学领域鄙视链说的不错:
  1.用精密仪器做脑研究的,会瞧不上纯粹做行为认知实验的;
  2.做行为认知的,会瞧不上做问卷调查的;
  3.做问卷调查的,会瞧不上没有数据脑补意淫搞心理分析的;
  4.而搞心理分析的,就只好瞧不上喜欢星座八卦的初中女生了。
  而初中女生,可能觉得以上都是傻逼。
  这次我决定站在初中女生一边。
  本文原载于观察网,作者余亮,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心理大全身心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