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试论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研究视角,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出发,探讨大学生的慢就业问题。期待为大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解决途径
  随着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落实,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同时,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招聘越发困难,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这一战略决策,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各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推动了全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部的相关信息显示,2018年全国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总量达到了820万人,与2017年的795万人增加了近30万,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创下了历史新高。结合国家人社部的相关信息,如果将中职、高职毕业生以及2017年没有获得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叠加在今年的毕业生总量中,2018年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500万之多,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本身、家庭、高校以及政府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各行业新旧产能转换,对创新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各企事业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在这双赢的局面下,近两年来,大多数企业在众多高校的招聘中却屡屡受挫。知名院校的出国及参加考研率达70%,导致企业招聘时没有学生应聘。慢就业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的普遍选择。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指导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只为毕业班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把职业指导当作就业的"急救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另外,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职业测评,通过自我认识和分析来确定职业发展,但目前市面上的测评题不胜枚举,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对大学生不适合,缺乏信度和效度。另外,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而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兴越不高。刚出校门的学生,对于工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都没有概念,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及对责任感的培养。企业还面临应届生前期较高的培训成本,同时,相对于老员工来說,应届生的跳槽现象比较突出。
  3.学生就业观念亟待纠偏(慢就业、考公)慢就业现象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与社会整体形势也有关系,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等原因固然存在,但是也有大学生自己的原因,由于现代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不够科学,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往往存在较高的目标,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迷茫与彷徨,使得很多大学生选择深造不离开学校、或者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中成为"啃老族"中的一员。
  4.大学生创业实践缺乏理性。自主创业是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就业率不断提高的重要方式。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对企业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将创业错误的等同于"一笔钱,一块地,一间房,一群人"的简单累加,甚至抱着"找不到工作就创业"的想法,盲目投入到创业大潮中。既不清楚如何开展融资,也不懂得如何策划商务活动,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常识都很欠缺,把创业当成一种"玩票"。
  三、对策建议
  (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大职业的力度。
  首先,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开设专业职业指导课程,不仅要讲好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对个人发展以及职业发展都具备明确的规划与计划。其次,提升职业指导的专业性,鼓励就业指导中心设立专职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掌握职业指导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合理安排职业指导的时间,让学生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在日常办学实践中为学生推送就业形势的相关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择业理念与就业观念,使学生能正确认清自身,评估现状与理想。
  (二)企业要建立发展的人才观。
  大学生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的财富。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以较新的专业知识、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可塑性,成为企业乃至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虽然,在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当前一些企业放缓了高校毕业生招聘计划,但我们仍要立足长远,客观认识大学生在技术创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树立更加科学、积极的"招聘观"。另外,近年来,政府频频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例如:人社部门出台的规定: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2年内初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缴纳部分100%返还企业;给予岗前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企业要善于抓住政策红利,妥善处理利弊关系,树立立足长远的发展意识蓄纳良才。
  (三)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事实上,蓬勃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适合毕业生的基础岗位,更由于其锻炼机会多、创新要求高、发展空间大,为大学生增长社会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提供了一块起跳板。因此,大学毕业生们大可不必铆足了捧着"体制内"的铁饭碗不放,而应扑下身子,志存高远,积极主动地到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实现个人成长与现实环境的成功对接。同时,社会也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体谅和宽容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给他们多一分鼓励和支持,在舆论报道中多宣传正能量,为毕业生下基层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不做压垮毕业生的"稻草"。
  (四)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
  以无锡科技学院为例,抓住无锡众创契机,打造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教育+实践+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参加创客大会、青年创新创业嘉年华等活动,举办"青创营科院计划"主题演讲会、开展"智汇无锡"科院专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气氛,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活力。为学生展示青年创业的良好平台和广阔前景,引导和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能力、知识、心理素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的社团组织,同时有的学校也在开展创业指导或者创业课程。这些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组织的作用,投身到组织活动中,进而学习到自主创业的经验,锻炼自主创业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其他同学以及社会剩余劳动力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就业形势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进校园抢人将成为城市抢人现象的升级版,导致这一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 乔磊花."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28-29+32.
 
马丹就业形势解决途径大学生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