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是怎样的人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作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就想当骑士,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骑士,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当中。固执的在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中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
  堂吉诃德想恢复骑士道,通过行侠拯救世界,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时代。说他脱离时代是因为在16、17世纪西班牙,就是塞万提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枪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中,骑士逐渐的失去了他的作用,而且骑士精神已经式微。在这种局面之下,堂吉诃德仍然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就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历史原因
  骑士小说繁荣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这些骑士小说不外乎是写骑士征战冒险、英雄救美这样的故事。在15、16世纪在其它欧洲国家骑士小说已经衰落的情况下,独独在西班牙走向繁荣,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的征服,建立起了地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强大的帝国一一西班牙帝国。欧洲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列强的崛起。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然后是英国法国的崛起。西班牙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国力达到了顶点,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繁荣强盛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帝国的出现,激发了一种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来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这种小说。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这样一种心态。但是西班牙国家强盛的快,发达的快、衰落得也快。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当然这个打败不纯粹是英国海军有多么的强大,西班牙很多战舰是遭遇风暴之后自己倾覆的。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为标志,西班牙急剧的走向衰落。这正是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走向衰败之后,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仍然沉醉在盲目乐观自大的幻觉当中,而无视日益临近的危机。塞万提斯本人也曾经豪气干云想要创一番丰功伟绩。只是在经历了多次的打击之后,塞万提斯才清醒过来。他清醒过来之后,在他看来,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西班牙人就像受同样脱离实际的骑士小说毒害的人一样,是可笑的,是可悲的。于是塞万提斯就通过创造堂吉诃德的形象,通过他可笑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讽刺画,他讽刺骑士小说脱离实际。借此对西班牙人给于警示和棒喝,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这便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以及他这种特质意义所在。
  复杂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他是一个可笑,荒唐的人物。他承担了作者对西班牙帝国衰落时代盲目自大,乐观的民族心态的一种讽刺。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可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个人物。堂吉诃德的还是一个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知识源博,有人文主义理想。
  第一部第十一章堂吉诃德的话:
  古人所谓黄金时代真是幸福的年代、幸福的世纪!这不是因为我们黑铁时代视为至宝的黄金,在那个幸运的时代能不劳而获;只为那时候的人还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那时候,表达爱情的语言简单朴素,心上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花言巧语,拐弯抹角。
  真诚还没和欺诈刁恶搀杂在一起。公正还有它自己的领域;私心杂念不像现在这样,公然敢干扰侵犯。法官心目中还没有任意裁判的观念,因为压根儿没有案件和当事人要他裁判。……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了。建立骑士道就是为了保证女人的安全,保护童女,扶助寡妇,救济孤儿和穷人。
  这就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的骑士道。这样的一种理想和信念。事实上他的理想内核他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这样的理想是高尚伟大的。这是我们对堂吉诃德的形象的第二重理解。
  堂吉诃德勇于行动,敢于以生命捍卫真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充满童心,智慧,颇有趣味的人。
  唐吉诃德幻想的江湖世界是充满着妖魔鬼怪,他是真的觉得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妖魔鬼怪。他时刻都会遇到艰难困苦的考验,但是堂吉诃德总是能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和他臆想中的巨人,军队,神怪的战斗当中,他从来不惧怕对手的强大,他总是毫不犹豫的杀入敌阵。虽然伤痕累累却不悔。他对意中人,尽管那个意中人,他一面都没有见过。但是他一但指定了,那个村姑小姐,作为自己的意中人,他就对她忠心耿耿,拒绝各种诱惑,不容别人对自己的意中人有任何的质疑嘲笑和亵渎。他在小说里就写到,他在黑山为意中人去苦修。因为骑士都有这样的一段历程,于是他也这样模仿骑士。他苦修的很认真,桑丘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就提醒他这不是真的。结果被堂吉诃德言辞驳斥。
  在行侠的过程中,堂吉诃德并非毫无现实感。小说中就写到,他在路中遇见了一行苦役犯,他就去清楚他们招祸的缘由,问清楚之后,他当即就断定都是法官裁判不当断送了你们,没让你们得到公正的处置。然后他毫不犹豫的挺枪打跑了差役,释放了这一行苦役犯。他遇到了一个地主,把一个孩子捆在树上鞭打,他立即上前去制止。这些都是他的现实感。在现实的环境当中,他作为一个勇敢的战士的形象。所以他不是毫无现实感的。
  在行侠途中,没有战事的时候,他和桑丘经常是两个人一问一答,对话层次上的堂吉诃德不仅表现得头脑灵活清楚,而且充满智慧。在小说里面,堂吉诃德滔滔不绝的发挥关于骑士道的见解,纵论人生社会爱情等等。那些话语读起来,真是绝妙的享受。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性格的两重性,还触及到了人类所面临的最深刻的一种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有崇高的理想,有纯真的动机,有严肃的态度。但是他面对的是丑恶,或者庸常的现实,因此只能遭遇灾祸与不幸, 注定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堂吉诃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对理想保持着纯真的信仰。 他在道义上是强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强旺的,他的精神为像唐吉诃德所面临的那样的一种处境的人们该如何自处,在面临理想与现实这一永恒的冲突的时候如何处置,自己如何保持生命的尊严和勇气,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楷模。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我们之前对他的形象的分析是反映了,目前国内关于堂吉诃德形象的认识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堂吉诃德的形象,有很多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这些主流的看法是不太一样的。很多作家更把自己对唐吉诃德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从而创作出一系列的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出现了一个堂吉诃德家族系列的主人公。这也是堂吉诃德的形象的影响和它的魅力所在。
  文学史中的堂吉诃德式人物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1860)一文,认为他是"一位效忠理想的人","堂吉诃德全身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承受种种艰难困苦,准备牺牲自己的性命。"
  18世纪英国小说家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传》中的亚当斯牧师,斯泰恩《项狄传》中的托比叔叔,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匹克威克,都演绎了堂吉诃德率性天真,善良淳厚的一面,这些人物都被看成是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第二部的献词中戏称:最急着等堂吉诃德去的是中国的大皇帝,他一个月前特派专人送来一封中文信,要求我一一或者进可以说恳求我把堂吉诃德送到中国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语文学院,打算用堂吉诃德的故事做课本;还说要请我去做院长。
  鲁迅的阿q正传用字母来指代小说主人公,这个q正是堂吉诃德的首字母。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一盲目自大,屡战屡败,却总能自我安慰一一这是堂吉诃德形象向反面的延伸。
  以上是我们对堂吉诃德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那里的不同的理解。可以看出,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在掌握主流的看法之余,对于那些不同的认识也要有一些的了解。
 
名著小说感想大全写作大全网站目录投稿: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