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婚姻,大概是一场畜牧化的过程,通过提供固定地方而免去漂泊野外的警惕,有人巡视守护而倍感安全失去御敌之力,有人定期喂食而渐生依赖失去觅食的能力——前期的舒适和满足之后,似乎在这样平淡的环境里,渐渐衍生出对于曾经驰骋疆场的羡慕,希望新的元素打破生活沉寂,搅动已然死去的一潭水。
  其实,从什么时候,曾经激动人心的开始,轰轰烈烈的感情,令人欣羡的幸福也成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慢慢归于沉寂,习惯沉寂的,默默享受,不习惯的,便想着挣扎出一条路来。挣扎不了的,便在假如怎样怎样的设想和遗憾中度日,总觉得自己其实可以有另一条路可走,走得顺畅且辉煌;挣扎开的,亦有多条路可走,也许遇上真正应该遇到的人,就此过下去,很童话的结局,我们都该有美好的向往,所以即使童话极少,经不起生活的折腾,也是可以保有一份相信,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真的存在童话里的幸福生活;也许进入另一个激情转归沉寂的循环,要么继续挣扎,要么就此接受,开始过起有模有样的小日子。
  其实,我倒觉得这样的生活恰是题中之义,以前羡慕轰轰烈烈,后来渐渐羡慕平凡,不想经历太多风雨,然而时间不等人,也不会随意纵容人,命运总比生命短,于是倒容易真正想得轻松与自由。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已习惯把时间划分好,让后人可以按照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和社会生产,如二十四节气,四季,年月,甚至划分了人生时段,总角之交,垂髫之龄,豆蔻年华,十五及笄,弱冠之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耄耋之年等等。如此简单笼统区分了人的一生,以及需要做的事情,成年,成家,立业,虽然现今的社会已经模糊了界限,然这种界限仍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身边,在许多人的脑中。于是社会给予别人太多限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由此评判别人对与错,是否符合社会的既定的规律和习俗。很多人打着道德的名义和风俗的眼光评判别人,干涉别人的自由。很多人为此苦恼,也由此作出让步,给生活留了不少后遗症。
  然而,很多人并不在乎年龄是多少,什么年岁该踏上什么样的路,如果不分割人生,揉合在一起,必会知道人生有足够的时间遇到想遇到的人,和想遇到的风景,任何时候出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会晚,不会因时间和年龄而不被许可,能限制自己的,必是自己的阅历,认知和不愿意的心态,虽然表面很想去做,却在无意间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说服自己因各种不合适而放弃心里的期盼。也许这是一个忍痛放弃的过程,但何尝不是心中不愿意的一种表现方式呢?
  对于自由的向往,是很多人心里的终极期待,因为自由的尺度之大,足矣伤害很多人,因此各种准则,如道德、法律、宗教教条等,均具有很多社会角色。然,不管什么什么准则,最终的标准皆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获得的自由,不伤害到其他人,在行为交集之处没有伤害,大概这是所有人简单而永恒的愿望,因为简单,每个人都懂,因为现实并不如人意,所以成为永恒。似乎,目前所有的认知中,永恒伴随着求之不得,思念而遗憾,因无望而永恒,因永恒而美好,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但是这不正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么?我之前喜欢扬桔梗,便是从别处知道它的花语,永恒而无望,正是这种永恒而简单的感觉。
  所以,以简单的方式追逐生活,慢一点品味,慢一点感受,不管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不管朋友还是恋人,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其实,如若是想要的生活,便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我总想,有一天,在北欧的咖啡馆里,喝着咖啡,看着极光,感受着安静和平和,和陶立夏一样,感知属于生活并不匆忙的气息,也许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一次萍水相逢的对话。或者到西藏,看看磕长头的虔诚人群,感受生命里的神圣;或者去色达看红色的房子,里面住着虔诚的修道者……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想去做的瞬间,就是命运的另一个开始,将自己放在陌生的时间,陌生的地域,陌生的人群中,也许第一时间想起的人,想打电话的人,就是一段美好回忆中的主角。
  也许曾经为了其他更为急迫的目标而压抑了自由的憧憬和向往,若干年后,这种渴望已冲破时间,成为某一段时光里的唯一,于是说走就走,拼命地挥霍这难得的自由。而后方能匀一些,细水长流。
  人生总是这样,可爱的遇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留人间一个故事……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