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建康实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建康实录》是一部记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历史的编年体史著,因六朝均以建康为都城(吴时名建邺),故取此名。唐许嵩撰,约成书于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相传最早有北宋嘉祐四年 (1059) 的刻本,但失传已久。今北京图书馆藏有南宋绍兴十八年(1158)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的刊本,海内仅此一部存世。清代曾两次刊刻此书,以光绪年间金陵甘氏的校刊本讹误较少而通行。另外,还有数种钞本传世。近年,张忱石校勘了十个版本,又参照了有关正史、类书、笔记,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将本书重新标点整理,附有校勘记,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为当前最好的本子。
  许嵩生平事迹自唐以来缺乏记载。据张忱石考证,许氏当生活在唐玄宗、肃宗时期。其先人为高阳士族,东汉末年南渡后,定居江南,但不知确切地点,从许嵩对周围地理十分熟悉的情况分析,至少在建康一带长期居住过。许嵩所著除《建康实录》外,据《宋史·艺文志》记载,还有《六朝宫苑记》2卷,已不传。
  《建康实录》共20卷,记事始于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孙吴起事,终于陈祯明三年(589)后主灭国。卷目内容依次是:卷1—卷4记吴,卷5—卷10记东晋,卷11—卷14记宋,卷15—卷16记齐,卷17—卷18记梁,卷19—卷20记陈。此书前后体例不一,记吴、东晋用编年实录体,诸臣小传均系于某人卒年下;记刘宋以后诸朝,则前用编年,后为纪传,两种体例混用未免体例不纯。又全书约十之六七的内容为记南朝刘宋以前史事,以后数朝叙事疏简,可见此书基本上属于编年体史籍。六朝正史尽管成书于不同年代,然均为卷帙繁多的纪传体史书,许氏能独辟蹊径,撰成一部简明扼要的、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编年实录体史书,确实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建康实录》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丰富史料。作者除了依据六朝正史之外,还"旁采遗文",先后征引了唐初及唐以前的典籍达50余种。这些书除少数传世之外,大都已亡佚。利用如此珍贵的史料,可以补充正史中有关人物生平、字号以及其他史实的遗漏,也可以考订正史中的部分异同讹误。即使一时难以断定孰是孰非,但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康实录》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必读之书。
  正因为《建康实录》保存了大量已经散佚典籍的内容,所以,此书的另一价值在于辑佚方面。清代辑佚之风盛行,黄奭、汤球、王仁俊、严可均、王谟等人皆以搜辑精勤,专事汉、魏、六朝遗籍而著称于世。可是无论是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还是王谟的《汉唐地理书钞》,尽管人称搜罗齐全,采辑宏富,事实上却都未能利用《建康实录》中的记载。显然,对这些辑佚书的补充,此书亦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另外,《建康实录》不仅记述各代君臣行事,还着意记载了有关土地、山川、城池、宫苑的制置和兴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方史资料,对唐以前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核检全书中所记古迹达一百多处,许嵩或取之于方志地记,或得之于实地考察,记载翔实可信。这些史料也是此书的精华,后世凡考六朝遗迹者大多征引此书。
  当然,《建康实录》也存在许多不足,除了前述体例不纯外,此书在内容上取舍不均,详略失当。如记刘宋以前较详,以后诸朝大都简略,反差过大,令人失望。其次,全书讹误甚多,或因袭旧史之误,或曲解史文,或节录他书时脱漏重复,俯拾即是,无怪清人王鸣盛评论其"粗疏纰漏,不可胜摘"。今人张忱石校勘此书,每卷校记少则数十条,多则百余条,以至全书校记竟达十万余字。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此书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一些史学史专著也漏而不述。
 
古籍古文感想大全写作大全网站目录投稿: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