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领导力的新理解领导者老板观念领导力的基础


  领导力的新理解:领导者老板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关于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收获颇丰。培训课程主要利用四环模型,从组织气氛、领导风格、个人素质、工作要求等方面对领导者的管理有效性进行全面解析,阐述了领导力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同时,对领导者本人进行个性化的测试和剖析,找到该领导者在工作中的优势和短板,提出改进和提升的计划。
  我讲很有收获,是因为通过这里的很多工具和模型,我似乎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管理风格。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得到了方法,他们告诉我在A、B、C、D等若干个方面改进和提升后,将会逐步具备更强的领导力,这当然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是当我静下心来,深刻反思和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时,我却突然觉得"领导力"这三个字好像没那么简单,很多人使用各种工具和模型来解读领导力,但很多时候却进入了误区。
  首先,很多人对"领导力"这个词的真实含义,有着很大的误解。通常,领导者作为"老板"的同义词,指"高高在上"的那个人,或者占据高位的那些人——就像人们在这里的用法:"我们公司的问题是领导者担心变革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尽管对于那些身处权威地位的人来说,这个评价也许非常准确,但是把那些有职位权威的人定义为"领导者"既显得多余,又传递一种无力感。糟糕的是,它把领导力跟CEO或者总经理这些职位中体现的正式权威混为一谈。更糟糕的是,它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只有在这些职位上的人员才是"领导者"——而且根据其定义,其他任何人都不是。
  有意思的是,"老板是领导者"的观点也背离了英语动词"领导"(lead)本来的意义:它来自印欧语系词根leith,意思是"跨越界限"。在这个意义上,领导力是向前迈进的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方式能够鼓舞(inspire)他人——这是另一个与领导力相联系的词,意思也很恰当地指"带来生命"。因此,把领导力更深刻地理解为行动而非职位彰显了人们一直推崇的这些能力:勇气(来自法语cuerage,意思是"眼泪或者心上的口子"),承担风险,给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以生命从而创造出一块充满想象力、投入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社会领地。
  把领导力和职务权威区分开来,是我们准确定义和理解领导力核心的一个要点。在领导力这个主题上,人们有着强烈成见,历史有着强大影响,思维和行动的习惯由来已久。
  如果我们了解领导力的层级,便能准确理解领导力、领导者和老板的关系,能更好的发挥影响力和提升领导力潜能。
  第一层:职务权威——人们因为必须这样做而跟随你
  这是领导力的基本层次,你只有由头衔和职务而带来的影响力。停留在此阶段的人,争夺管理权、分工和组织图表。除非这些事物演变成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否则它们并非负面,然而它们却是领导力技巧的糟糕替代品。
  一个人或许因为被派到某个职位而"掌控局面"。身处那样的职位,他也许会拥有权力。然而真正的领导力并不仅是拥有权力而已,也不仅是有技术训练与遵守适当的程序。真正的领导力是成为一个别人乐意且有信心跟随的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了解老板和领导者之间的差异:老板驱使员工,领导者指导员工;老板依赖权威,领导者依赖善意;老板激发恐惧,领导者激发热情;老板说"我",领导者说"我们";老板处理由问题而来的责备,领导者解决问题。
  第二层:认可信赖——人们因为愿意而跟随你
  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认为:"领导力是让人们在未被强迫的情形下为你工作。"当你进入影响力的第二层次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除非人们知道你多在乎他们,他们才会在乎你知道多少。领导力从心开始,而非从头开始。领导力因一个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而繁荣,而非更多的刻板规则。
  一个位于认可层次的人,将以相互间的关系来领导。他们思考的不是"啄食次序",而是人的发展。在这个层次,领导者付出时间、精力,且特别留意跟随者的需求和渴望。
  那些无法建立稳固、持久的人际关系的人,很快便会发现,他们也无法维持长远有效的领导力。毋庸置疑,你不当领导,仍可以爱人们,然而你却无法不爱他人而领导他们。
  第三层:成果导向——人们因为你为组织做的一切而跟随你
  在这个层次,事情开始发生,而且是好事情——营业额增加,士气高昂,员工流动率低,需求能满足,目标也被实现。伴随着成长而来的是"强大的动势",带领与影响他人充满乐趣,付出很少力气就能解决问题,统计数据定期被人们分享和更新。所有人都是结果导向。事实上,结果是工作活动的主要因素。
  第二层与第三层最主要的差异是,在关系层次中,人们只是因为想在一起而在一起,没有其他目的。而在成果层次中,人们走在一起是为了达成一件事情。他们愿意聚在一起,但他们更喜欢在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换句话说,他们是成果导向的人。
  第四层:授予能力——人们因为你为他们做的一切而跟随你
  领导者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他或她的权力,而是因为他或她赋予他人力量的能力。没有后继者,就没有成功可言。一个劳动者的职责是自己完成工作,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是培养他人完成工作。真正的领导者被认同,是因为他的下属都可以展示出持续不断的优异表现。
  在领导者的指导下,跟随者的个人成长,使他对领导者的忠诚度达到最高值。请留意这个阶梯式发展:在第二层,跟随者爱戴领导者;在第三层,跟随者敬佩领导者;在第四层,跟随者对领导者忠诚。为什么呢?你协助跟随者个人成长,而赢得了人心。
  围绕着你的领导力核心,应该都是你亲自影响,或者以某种形式帮助其成长的人。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你最亲近的人以及那些和你主要领导者接触的人,都将会表现出对你的爱戴与忠诚。
  观念-领导力的基础
  人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是因为人有观念、有思想。而一个领导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具备领导力,不是是因为他能做事,而是因为他会做事。古有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很多人都曾经批判过这句话。但是从我看来,这句话的真正道理在于:一个领导者他具备心的力量,有观念、有思想。所以能带领大家找到方向、指出做事的方法。一个管理者并不是要他自己作事,而是要让大家去做事来达到组织目标。一个缺乏观点、思想的人,徒有力气,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做好事,怎么可能带领一个群体去做事?我想,这也许应该是一个领导者与一个被领导者的区别。
  西方教育心理学有这样一段名言:"播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络,收获一种命运"。大胆地把中间的都拿去,那么我们得到:"观念决定命运"这样一个结论。观念可见在西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起点。
  那么何为观念呢?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洞察天赋的精神力量。观念又叫"又见今心",也就是说观念必须不断变化来适应新的环境。观念与意识是创新的源泉。不断的更新观念,才能保持与时代同步,才能获得发展。
  今天在终级管理圈子讨论区看到了一个贴子说:一个国有企业的销售部门虽然经过了大量努力改进,一直难以适应现在的竞争环境,是什么原因呢?
  我的回答是:市场观念才是最主要的问题,不换脑袋就换人。这里的观念是指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国有大企业多习惯于以产订销,那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长时间形成了一种旧的观念,成为了习惯,很难得到消除。对市场缺乏主动性,缺乏方法与渠道。这就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命运。
  当然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一定还有很多,我们无从一一去谈起。但是千头万绪总要找到核心,把握住一个关键问题根源,才有办法去解决。但是说其根本是观念与意识问题。特别是公司领导者的观念与意识。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精英群中也进行了讨论。有群友就说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他以前服务的一个公司就是国企,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公司领导下决心更换了几个主要领导,并强调执行,公司得到了改观。
  换领导换的是什么?换的是一种新的观念,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我国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作为首批经济开发区的大连,虽然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南方的城市同样无法相比,是什么原因呢?不是技术、不是地理位置、不是资源问题。而是因为南方人有发展的观念,活。
  综上所述,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领导与观念之间的关系,试着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领导?在目前这样的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做领导?小富是干出来的,大富是想出来的。一个好的观念顶得上辛苦几十年劳动价值。要一个领导,首先要看的是:他看问题思维方式,要的是他的工作思路,这才是领导的基础。
  再延伸一下,对于个成长中的职场新人,不具有思想观念就会失去了成长的方向,又怎么可能成长为一个具备领导力的人才呢?
  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不体现在如何做,而是体现在如何想。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出路才有活路。对一个企业如此,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
  ·刘洪武 所有文章
 
领导者创业大全赚钱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