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转基因的安全可行性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与物种多样性问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庞大人口的需求,农业科技应用向转基因发展。出发点虽好,但由于基因遗传上的巨大差异,转基因产物不能准确的表达基因性状以及特定的性状,其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创造出全新未知病毒,也可能使作物产量大、产生有益于人体营养元素,所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可行性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研究和发展也应向公众开放,并加以普及。
  【关键词】转基因;农业;安全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任何事物有两面性,目前生物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培育出的新型产品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生产、繁殖、培育都有不可预测的变化,关于转基因产物对人体、环境以及后代影响,我们都有很大的知识空缺,所以此次对于生物转基因的安全可行性的理论了解十分重要。
  转基因产物的安全性包括:1.预期效应:通过基因修饰达到预期的性状。2.非预期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插入的基因片段带来的额外特征性对预期效应的影响。在传统的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动植物这一类的非预期效应可能是有益、有害或者中性,可能导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DNA序列的改变或者插入导致动植物体受体基因的破坏或突变,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动植物产物的表达发生特异性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使后代依然含有此基因。
  二、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改变
  转基因改变食品特性,改变食品的营养和功能,这些食品被摄入后对正常人群、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征,经过改良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和营养水平不同而改变,但转基因后的食品中是否有致病基因或者隐藏基因不得而知,经过改良的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上大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对其研究可以发展我国食品的储存运输及加工的科技水平。
  利用植物杂交,体外核酸技术可以改变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营养特征,改变食品整个的营养水平,但是这种改变会影响使用者的营养状态,这种非预期效应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在DNA的改变都要以安全性为基础,但是在完成转基因后,产生的影响我们应该进行一个彻底性的了解。或许是因为消费者不同,或者是地域不同,产生的非预期突变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受到影响,所以某一些改变或许对于某些人是可行的。
  三、转基因食品的加工对人体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可能与传统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改变,比如植物中的内源性毒素的热稳定性或重要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在转基因生物和传统生物的加工方式不同,可能会产生新的安全性问题,在插入DNA表达基因的同时应该关注它们的毒性和过敏性,必须是通过了安全性检测才可以投放市场使用,并建立资料库,做一个系统性的资料分析保存。
  四、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包括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是帮助基因生物体进行筛选和鉴定的一类外源基因,包括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不含标记基因及产物的非转化基因细胞死亡,转化细胞由于自身的抗性,可以继续存活和分裂。常用的标记基因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除草剂基因。常用的报告基因有荧光素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基因通常与目的基因存在于同一个植物表达载体上,一起转入植物,但是有时标记基因自身就是目的基因,如除草剂抗性基因。
  在所食用的食品中大部分都含有DNA,在多次的实验证明中,食品中的DNA和它的代谢产物中对人体都没有毒害作用,因为在食用的转基因食品中所使用的标记基因都是和正常基因差异很小的,食用进人体的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道中的DNA在小肠中为200-500mg,在结肠中为20-50mg,由此可以看出食用的转基因食品人体所吸收的DNA数量和正常水平情况下的DNA数量相差甚微,只要保证所使用的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化学组成成分无毒性,无异常突变,转基因对于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完全预测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变化后一定不会有特殊的变异和病变。
  五、转基因食品的投放
  转基因食品/饲料法规条例自2004年4月18日起实施,此条例的颁布是为了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问题,且进一步的保护环境。并且让使用者或者消费者对所采购或使用的转基因食物了解,确保透明化。该条例的规定了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投入市场前必须通过授权程序,且授权的期限为10年,风险评估应该在欧盟的水平上进行。如若转基因食品在环境水平上进行,还应该有环境风险评估。(详细资料请查阅相关规定)
  六、存在的其他问题
  积累在人体的毒素或者某些物质在堆积到一定的程度后,是否会产生特殊的反应,是否会影响生物体的基因型?对于不同的人体,是否会与人体中其他的物质产生反应而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带毒也可能造成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转基因食品的生物残留性,造成毒性代谢物,形成污染。所以在转基因食品的整个历史进程中,需要不断的发掘、发现、发明,测量评估转基因食品的毒发性和生物残留性,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由于转基因技术并不普及大眾,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少之又少,对于转基因对人体的益处和伤害应及时向民众普及,社会发展有助于科学性的发展,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开始接受,不要一味的抵制转基因食品,政府和民众达成信息一致,及时传达中国卫生部、国务院、农业部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有效的推广农业户、养殖户及市民选择转基因食品。
  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分为营养性评价和食用性评价这两个方面,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原则为:科学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逐步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重新评价原则等。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标准遵循的主要依据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现代生物技术来源食品危险性分析指南》、《重组DNA植物来源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指南》等有关文件,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原则,围绕转基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它的食用安全对人体的营养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丽琛, 杨晓光. 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及对策[J]. 卫生研究, 2003, 32(3):239-245.
  [2] 支媛, 刘海波, 耿桂英,等. 转人α-乳清白蛋白基因奶粉亚慢性毒性试验[J]. 卫生研究, 2011, 40(4):426-430.
  [3] 常超, 伍金娥.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6):10-12.
  [4] 徐茂军. 转基因植物中卡那霉素抗性(Kan~r)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J]. 生物学通报, 2001, 36(2):18-19.
 
鄢颖琛转基因安全农业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