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中国共产党能否走出历史周期律


  窑洞延安的符号与象征。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赋予延安窑洞更加耀眼的色彩与光芒。正是在延安的窑洞内,毛泽东黄炎培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对话,被后人称为"窑洞对"。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炎培等人隐隐感到战胜日本侵略者结束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将面临国共重开内战的危险,这是全国人民和一切进步力量所不希望的,也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出于良心和责任心的驱使,想为国事奔走,尽自己所能,为促成国内团结,国共恢复商谈,避免内战发生做一些工作,但同时还有一个并未言明的目的就是考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和共产党治理下的延安到底有什么区别,于是便有了相约赴延安的打算。
  1945年7月1日,国民党参议会六议员黄炎培等人应毛泽东邀请到延安访问,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命运的抉择中,到底谁更得国人信仰?在延安的五天时间里,他们参观了延安新市场、延安大学、边区合作社、光华农场,会见了丁玲、陈毅、范文澜等朋友,考察了延安的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和军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了延安由最初2000人发展到5万人的巨大变化。参议员们自由的漫步在延安的街头,他们看到大街上非常整洁干净,没有一个面带岩溶的人,没有一个精神颓废的人,广大妇女更是透着天然的秀美,这一切都给参议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4日,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的窑洞里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期间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令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他说:"我来延安,看到这里事事有组织,人人有训练,一片蓬勃景象,我觉得你们实行的政策是切实有效的。但我也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我60多年的经历中,曾耳闻目睹不少团体和朝代总是创业之始,雄心勃勃,艰苦奋斗,待到成功之后就逐渐松懈腐化,难免‘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历朝历代都无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希望中共诸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略一沉思,坚定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显然,黄炎培先生的这段话的意思是问,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十分赞同毛泽东的观点。事后还写下了自己对毛泽东答话的感想:"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窑洞对"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是一种警示的告诫,是一记长鸣的警钟,更是一种庄严的宣示,始终要求我们党必须保持冷静清醒。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垂范,严格自律,不搞特殊,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廉洁风尚。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当时的抗日民主模范和最廉洁政府,同贪污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形成鲜明对比。
  星移斗转,人间沧桑。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看看那些仍然矗立在延安的一排排窑洞,虽已显露出历史远去的痕迹,但窑洞见证、记载的这一席对话,仍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我们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源泉动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说,解决我们当前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的谈话,并认为这段窑洞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任何一个政权,建立不容易,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也不容易。如果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只有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自我革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刘琴黄炎培新路窑洞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