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刘邦定都长安后,按功劳功臣进行奖赏,其中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将他封为酂侯,曹参二功,赐爵平阳侯。等分完诸侯,下一项便是排位次,此时有人说:"曹参多年来南征北战,军功最多,应该排至第一"。然而,在刘邦心里这个位置其实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此后鄂君一番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让刘邦能够顺利将萧何推至首席。为什么在刘邦眼里,身为武将的曹参始终不及萧何呢?
  萧何功劳第一
  刘邦从一介泗水亭的亭长到一统天下的君王,手下肯定是少不了为之出谋划策或者冲锋陷阵的将士,而萧何和曹参正是他手下得力的助手,萧何负责幕后,曹参冲在沙场的一线。可是到了最后,一统天下以后,在论功行赏时,曹参却排在了萧何的后面。
  大局已定,是时候给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一点奖励了,封侯大会拉开了序幕。在面对其它奖励是大家都是互相道贺的,但到了排"第一功臣"的时候,大家就不太乐意了,凭什么萧何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各位大臣会有如此大的不满呢?因为在这场名利追逐赛中,萧何几乎是没有受一点伤,没有流一滴血,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在夏天,他连汗水都是出得最少的那一个,就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坐在"办公室"的人,有什么让人服众的理由去得到这个"第一功臣"的奖励?
  在面对此等情况时,刘邦为了让诸位将士闭嘴,用了一个话糙理不糙的比方,大意为:大家都知道打猎这件事吧,在猎场上,捕杀猎物的是狗,而指挥狗去捕猎的是人,如图诸位,你们都是在沙场上杀敌的"狗",萧何却是维系整个前方能够顺利作战和后方能够平稳运营的人,你们的功劳和萧何的,有什么可比性?话音一落,将军们细想,还真有道理,于是有很多人就此闭嘴。
  那萧何的"猎人"作用具体在哪些地方呢?
  萧何做的都是幕后之事,后勤之事,正所谓战场上的吃穿住用行,哪一样不需要后勤去操心,刘邦手下的将领可以安心去打仗,在危难之际及时得到足够的草粮补给,靠得都是萧何。而且萧何不是一介莽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秦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在入关后颁布的各项法律都是在萧何的帮助下完成的。"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所以说,萧何的功劳是可以影响世世代代的,且无法代替,而曹参的功劳具没有什么特殊性,其它武将也可以完成。
  萧曹感情之影响
  但还是有不服气的人,他们都认定,"第一功臣"就应该是曹参的。曹参在西汉得以统一这件大事上,的确功不可没。他一共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能在多场战争中活到最后胜利也是不易。曹参封侯是众望所归,在投票中他也位居榜首,不是曹参自个吹嘘,他拿下"开国第一功臣"这个称号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当他满怀期待等着结果出来,听到的却是"萧何"的名字时,多半是傻眼了。
  但萧何,绝对是当时众多功臣中,榜首的不二人选。刘邦曾言:"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可见萧何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最后决断关头,有一人站出来支持刘邦的决定,此人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屁精——鄂千秋。鄂千秋指出了萧何作为幕后人员的重要性,让人不得不重新认识萧何的作用。
  其中最戳心的便是"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听了很是高兴,当即便封鄂千秋为安平侯,萧何功劳位居第一位的事情也就此敲定。此外,刘邦还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据说在此事之后,萧曹二人感情一直不和,史书也记载他们有嫌隙,但这"嫌隙"具体到了什么地步,也没有明说。不过不管他们二人的私人恩怨如何,在面对国家大事时,都是一心向汉的。在萧何弥留之际,汉惠帝到病床前问:"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萧何听了,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之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后世谓之"萧规曹随"。
  感悟
  在秦汉时期,特别是到了秦朝统治后期,各地农民起义高涨,社会普遍认知都是重文轻武,崇尚武力文化,所以造成了很多人对萧何这种靠文化走天下的人有很多误解和不屑。
  还好,刘邦考虑长远,他是真的有感受到在刘家争取天下的时间里,萧何的功劳有多么的重要,力排众议封赏萧何。在萧何担任丞相的这些年里,他一直恪尽职守为刘邦效力,制定了汉律,在文化上萧何主持修建的"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为汉朝的藏书阁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一功臣"只是一个头衔,数年之后,人入黄土,一切都如云烟散去。没有一种荣耀是永恒,精彩的故事,千百年后仍在流传。
 
历史大全奇趣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