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乒医生机会球怎么就打丢了呢


  业余比赛中,这是一个常见的场景:你发球不错,对方一搓,冒高了,你迎前就是一板爆冲爆扣,球却下网或飞出界外。到嘴的肉就这么没了,丢分不说,还大大折损士气。多几个这样的球,不仅让人懊恼无比,简直还会怀疑人生了。
  你百思不得其解:没道理啊,明明很好打的球,怎么就打丢了呢?
  乒乓球实战中,有些基本能力的拥有就像在过一道道沟坎,跨过去,便上了一个台阶,跨不过去,就只能在原地打转,任你多长球龄,总还给人青涩的感觉。譬如接发球,譬如防守,譬如对机会球高球的处理等等。
  先澄清一个概念:机会球是不是就是高球?我想它们是有区别的。机会球里包含着高球,但多数情况下我们指的是半高球,一般是一方控球不好的无意之举,节奏比较慢,位置比较好,特别适合另一方发起进攻。如果防守好的人故意放高球让对方杀,就不能算机会球了。
  对机会球的把握,是衡量一个人球技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打球最怕这样的神对手:你不小心出了个冒高球,他立刻一板杀无赦,既狠又稳,落点还非常刁钻,即使机会不是很好,他一般也不会失误。碰上这种把握机会能力极强的人,心里总是毛毛的。而你呢,拼发球打相持,好不容易磨出个机会球,卯足劲一板拍下去,却眼睁睁打丢了,机会球成了陷阱球。你恨不能把球拍摔了,再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不管什么水平的选手,都可能出现这种低级失误,只不过高手的概率低很多。里外里一算,差了两分球,特不划算,也特伤自尊。很多人痛心疾首的同时,把原因归咎于技术不过关。我不这样认为,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如果你是初学者,这的确有可能,如果你打球已经有些年头,攻球技术基本掌握了,那么主要问题应该出在判断上。
  有这样几种情况:
  其一,对对方冒高球的旋转、节奏基本不作判断,总是以一种相对固定的动作手法发起强攻,或爆打,或重扣。对上号的,得心应手,命中率很高,也因此造成错觉,以为所有球都该这么打;对不上号的,就失误连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老天在和他过不去。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简单化的进攻方式,常见于打球不太动脑子的人,大大咧咧,率性而为,对乒乓球的复杂变化严重估计不足。虽然痛彻心骨,却始终没有找对失误的真正原因,以至于一再跌倒在同一个水坑里。
  其二,判断不准。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经验积累还不够,在当前情境下特别是多拍来回之后,对对手回球的动作、手法、力度所产生的冒高球缺乏正确判断,比如不转球判断为下旋球,当然就打飞了。反之亦然。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平时少打实战的人,一般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水平的提升会逐步改善提高,但如果用心不够或者悟性不够,还是会出现上述的打球日久却依然青涩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正相反,是为经验所累。有些对手的动作特点往往有它异于常人的地方,同样一个搓球动作,多数人搓出的旋转度大体差不多,有经验的人一般能判断准。但有些人摩擦球的感觉特别好,或者手劲特别大,看似和别人相同的力度,他搓出的球就要转得多,你用判断其他人的经验对付眼前"这一个",难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有个球友就曾经让我多次吃亏。你发网前不转短球,他一搓冒高,你按一般人搓出的下旋球去打,百分之百下网。这说明他搓出的下旋球比一般人要转得多,可是下次经验直觉又告诉你不可能那么转,结果是煮熟的鸭子一飞再飞。这种情况不常见,却必须用理性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针对眼前的特殊个体强制加以调整。时间长了,自然也会成为你打球经验库中的一部分。
  类似情况还有,反胶切、削下去的球一般很转,但同样的动作对长胶、生胶来说就成了不转球。一个人要打惯了反胶对手,遇上切下去却是不转球的情况,往往会下意识按下旋球处理,难免丢分失势。所以,人的经验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你反应不及的前提下,会成为判断失误的诱因。
  以上两种情况,问题主要出在判断而不在技术上。判断是一种能力,一种眼光,一定程度上带有先天的因素,即对球的与生俱来的感觉,但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心态上的问题。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球,特别是相持多拍后出现的机会,业余选手的普遍心态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急。急不可耐,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总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饿虎扑食般的非一板拍死它不可。心态急,就沉不住气,沉不住气,就起板仓促,下手特重,低级失误就是这么造成的。有时思想上还存在轻视麻痹的倾向,觉得打个半高球有什么难的,以自己的能力还不是手拿把掐、手到擒来?偏偏就栽了个大跟斗。
  打机会球,或许算不上高精尖技术,却也不是随手一挥、一蹴而就的事。对付它,思想要重视,态度要认真,心态要平和,判断要用心,发力还要留有余地,这样才能减少无谓失误,打出稳、准、狠的境界。
 
身体健康身心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