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罗素自述四十六工作人类幸福之源


  工作究竟是幸福之源,还是不幸之源,我们还不能给以完全确定的回答。有许多工作确实十分单调,工作过于沉重也使人难于承受。但我认为,如果工作不是太重,就多数人而言,哪怕是单调的工作也强过什么事都不干。从工作性质和工作者的能力看,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为多个层次,有最单调乏味的漫不经心的操作,也有最令人快乐的专心致志的研究。许多人从事的工作本身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即使这样的工作也有其好处:首先,他们不必自己作出决定,就可以把一天的许多时间打发掉了。有许多人在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时,竟想不出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可做。因此,工作首先是一种消除烦闷的手段。一个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本身又没什么乐趣时,也会感到烦闷,但这种烦闷与他整天无所事事而感受的烦闷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其次,多数有酬劳的工作和一部分无酬劳的工作可以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人们有机会来获得成功和实现抱负。许多工作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其收入,而且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一天,这一标准就不会改变。只有对于那种最理想的工作,这一标准才不适用。人们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其实就是想获得成功,想以较多的收入来证明自己的成功。某项工作尽管其本身毫无兴味,如果能够成为获取名声的手段,就会变得容易忍受,无论这名声是国际性的,还是只在一个小圈子内。对于目的持续不断地追求,是一个人感受幸福的基本要素,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主要是通过工作得以实现的。
  许多单调的工作,由于能够让人们打发时间和实现哪怕是最微小的抱负,与无所事事相比,可以带给人们幸福。而那些充满乐趣的工作要比仅仅逃避烦闷的工作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让某项工作变得有趣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运用技能,一个是具有建设性。
  任何一个有着特殊技能的人,都非常乐意运用这一技能,除非它不再特殊或者他无法再提高它。早在童年,人就显示出这一特性:一个小男孩如果能够倒立起来,他是不会再让双脚落地的。一个律师或一位政治活动家,其工作的乐趣,就跟打桥牌一样,不仅有着技巧的运用,还有与高手的智力比拼。其实即便没有这一竞争因素,仅仅施展技巧本身就足以让人获得无尽乐趣。一个飞机特技表演者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表演,因为其中有着很大乐趣。一个老练的外科医生,尽管其工作环境不太理想,仍然可以从成功的手术中获得极大满足。从许多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工作中也可获得这种乐趣,不过没有这么强烈罢了。我还听说,那些管道工也挺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我没有亲眼所见。只要某种技术可以不断变化发展,那么相关的工作就总可以是有趣味的。如果不是这样,某种技术已经达到顶点,它就不可能给人们带来乐趣了。一个万米长跑运动员过了可能破纪录的年龄,就会失去赛跑的乐趣。好在许多工作都需要不断更新技能和技术,于是人们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获得乐趣。例如,在政治领域,政治活动家的最佳年龄大概是在六、七十岁之间,因为这一职业要求工作者见多识广,有丰富的阅历。因此,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岁时要比其它一些职业的人更为幸福。在这一年龄段,也许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家。
  有趣味的工作还有另一个因素,也许比技能的运用更为重要,就是建设性:工作的建设性让工作者有一种幸福感。我们可以这样来区别工作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在建设中,事物原始状态相对杂乱无序,而最后体现出一种意向和目的;在破坏中情况正好相反,事物原始状态体现出一种意向和目的,而最后变得杂乱无序,也就是说,破坏者意在造成一种无目的的事物状态。
  不能否认的是,破坏性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乐趣,但这是一种狂暴而短暂的乐趣,它并不能给破坏者很深的满足,因为其结果没有任何让人快乐的东西。例如,你杀死了自己的对手,他死了,你也就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了,这样一来,由于胜利而获得的满足很快就会失去。建设性的工作情况正好相反,它一旦完成,工作者可以长久欣赏自己的成果,充满喜悦;而且这种工作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人们永远不会无事可做。最让人获得满足的工作,应该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永无止境。因此,建设应该是比破坏更可称为幸福之源。也许这样说更加准确一些:人们从建设中获得的乐趣,要比破坏深刻持久得多;而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是很难像其他人那样在建设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幸福。要革除仇恨的恶习,只有通过建设性的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享受建设性工作快乐的人,看起来好像并不太多,实际上也不太少。一个人,只要他的工作是自主的,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工作是有用的,并且需要一定技巧,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例如,培养一个让人满意的孩子,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建设性的工作,母亲们都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她们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的辛勤劳作,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方面,人们有着极大差异。有些人十分自然地将生活看作一个总体,并以此作为幸福的关键。而另一些人把生活看成是毫不相干的一些事件,并没有什么统一性,其活动也没有任何方向。我认为第一种人更能够获得幸福,因为他们善于不断地为自己建造一种境况,从中获得满足和尊严。而第二种人却被命运之神所左右,始终没有一个立足点。将生活看作一个总体,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道德,是教育者应该着力培养的。目标始终如一并不一定会幸福,而幸福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却是目标始终如一。而始终如一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工作中。
  ——幸福之路
 
连载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安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