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职业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的民族文化融入研究


  【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职业继续教育发展良好,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未能发挥民族文化应有的作用,教学课程的设置也没有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随着远程教育的兴起,网络课程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媒介融入民族文化既能适应民族地区的文化气候,也能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网络课程开发;职业继续教育;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4-0028-03
  【收稿日期】2013-12-31
  【基金项目】2012年度云南大学校级课题"人类学视角下的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刘朦(1981-),女,云南楚雄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学、教育人类学。一、民族文化融入网络课程的现实需要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无疑是致使全球化加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996年1月,阿兰·李比雄(Alain Le Pichon)谈到"中-欧无墙大学"的创建时,曾深有感触地说道:"无墙大学应致力于建立一套灵活的思考和商谈的体制,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它能对各种文化模式为发展中-欧关系而相互碰撞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作出反应,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纳在制造未来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和新模式。"[1]一席话对网络时代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体化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文化的一体化,受到主流汉族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变化是必然的。
  产生这样的文化变化,学校教育和个人主动选择分别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此,我对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几个民族地区函授教学点做了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调查中发现,就是否知晓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问题,选择不知道的占42%,知道一些的占623%,比较熟悉的占281%,非常熟悉的占54%。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影响在淡化,在家长的意识中,孩子对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本民族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认为他们学了这些东西也没用。所谓的熟知民族文化的学生也只是知道一些传说故事而已,对系统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知之甚少。在学校的教育中,又多偏重于主流汉族历史文化传播,因此,可以说,民族文化在当今教育体系中面临双重失落的困境。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与继续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少数民族学生、教职工、专任教师的比例明显提高。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现实发展为实例,2009年底德宏州国民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5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123%。[2]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时也反映出职业与继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用很大。然而,这样的适应性往往是基于主流文化架接之后的产物,而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多元文化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数民族在文化上仍处于弱势的地位。对于此,多元文化主义主张的教育策略是:(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学生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和对他文化及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2)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民族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且也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教育,而应该站在一个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去认识。不仅少数民族学生应该了解民族文化,汉族学生同样也需要了解。只有文化融入成功了,职业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也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重任,否则就只能是沦为表面化、肤浅化的传递知识的工具。
  传统教育模式由于授课时间短、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无法更为丰富多彩地展开,导致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受到限制。而网路课程开发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因此,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趋势下,网络课程开发中融入民族文化有着现实的需要性。
  二、 民族文化融入网络课程的基本理念
  1.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化影响着社会生活变革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革新体现着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统一。网络课程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产物,然而网络只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它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应该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民族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立足点,也是一个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从世界文化史来看,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杠杆便是本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4]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教育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2.实施体验、情感、知识、个性化合一的民族文化教育
  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在职教育领域中,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学习主动性相对比较弱,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精力。网络课程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在融入民族文化时要注意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而要培养课堂的情境性,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个性化疏导为目标。少数民族文化是音乐中有舞蹈,文学中有音乐,宗教信仰中有舞蹈和音乐,是典型的整体文化。与西方的分科知识体系完全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验、情感、知识为一体的文化知识体系。杜威就曾指出我们的教育中,"已经归了类的各门科目,是许多年代的科学的产物,而不是儿童经验的产物。儿童和课程之间这些明显的脱节和差别,也许几乎可以无限地扩大。"[5]杜威提醒人们的是,分科的教育已经远离了人类最初的认知经验和模式。鉴于此,很多国家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推进课程的整合。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尝试进行交叉学科的课程开发,以便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融入。
  3.建立统一与差异并存的课程评价方式
 
刘朦民族文化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海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