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什么是急性高山病


  登山开始时和到达目的地后几天内,服用小剂量的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可减少患急性高山病的危险。出现高山肺水肿症状时可使用心痛定。布洛芬对减轻高海拔引起的头痛最有效。少吃多餐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多吃少餐更好,那应该如何预防高山症呢?要尽可能做高度适应。不过,如果不是以前一再发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湾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适应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过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较适当;在登山过程中活动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会变得比较迟钝,所以主动补充水份很重要;可以继续或开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预防外,也有治疗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比较可怕的是脑水肿及肺水肿,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随着急性高山症,下面来看看什么是急性高山病吧?
  急性高山症是人在超过海拔3000米,75%的人都会有轻微的急性高山反应,症状:头痛),胃口欠佳,恶心,呕吐,疲倦,虚弱,眩晕,脚步轻浮及睡眠困难。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感冒或水土不服。症状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上升速度,高度及个人体质。患上高山症不应该继续升高,如果应对不当或者轻视高山症而勉强上升,极可能引发更严重甚至致命的高山症,如:高山脑水肿,高山肺水肿等。
  根据起病急缓和特点,将急性高原病分为三型,但三者间互有关联,常可合并存在。
  1、急性高原反应 初入海拔3000m以上地区,大多数人都可出现高原反应症状,迅速登山更易发病,进入高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见,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可伴有失眠、多梦、部分人有口唇紫绀,少数人血压暂时升高,一般在登山后第1—2天症状明显,以后减轻,一周左右消失,但也有少数人症状急剧加重,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2、高原肺水肿 由平原迅速登上海拔3000m以上,特别是4000m以上地区后1—3天内发病,劳累、寒冷、上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因,对高原适应不全者,剧烈活动可诱发水肺水肿,世居者短期到海拔较低地区,再回到原地也可发病,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头痛、乏力、呼吸困难,咳嗽逐渐加重,出现紫绀、胸痛、咳白色或粉红色痰,端坐呼吸,肺有痰鸣音和湿罗音,心率加快,胸部X线检查见肺野有不对称絮状、片状模糊阴影,有些病人可同时并发脑水肿。
  3、高原脑水肿 虽为高原反应实质上也有轻度脑水肿,只有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时才诊断脑水肿,因而发病率较低,可能只有1%,进入海拔4000m以上地区,过劳或精神过度紧张活作为诱因,先有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并逐渐加重,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精神萎靡或烦躁,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以至昏迷,部分病人可发生抽搐或脑膜刺激症状。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什么是急性高山病的内容,一旦出现高山病的症状要及时治疗,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高山症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登山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高山症登山饮食行为安全安全大全网站目录投稿: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