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


  《棕色世界》是一本由[英] 格林·狄龙 著绘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28.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一):被吸引者皆为其心魔
  就像NAO被虚无诱惑,被吸引本质上是内容与我们过往的人生产生了共鸣和联系。
  但也就像拯救NAO的不会是格雷戈里,某种程度的呼应或许只是两座玻璃金鱼缸里的金鱼,互相看见也感同身受,然而无法回到江河。
  这是一本像电影一样的漫画,而且是一场好的电影。文化背景的交叉,宗教和心理的交汇,真实生活的尖锐细节,一瞬即逝的温暖对话,因为真实,因为严肃,还因为有趣和细腻,这真的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丰沛的细节和暗喻、象征会使得第一次阅读的读者心怀敬意,就好像一部好的喜剧,一路流畅的剧情趟过却在某个升华的情节上令人不敢轻松置评。
  为什么想要看呢?大概是想要看到一个熟悉却不一样的故事,如同我们所曾期待过的另一条人生路径。不过并没有得到解脱,而是陪伴,效应之神的陪伴就是封面上逗号与句号共同的圆满吧。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二):棕色的世界里有什么?
  我们无时不刻在冒出各种念头,但并不是每个念头都值得认真对待。所以在面对这些念头的时候我们自己会做出判断,哪些需要付诸于行动,哪些则不。
  漫画《棕色的世界》里的女主角奈绪有点特别,因为她的脑子里总会冒出各种暴力念头,谢天谢地她并不付诸于行动。其实这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在面对各种不爽时,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但奈绪则因为自己产生这样的念头而陷入深深的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神经病。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三):棕色的世界
  用不到一天看完这本书,但是智商不够如我,绝对还要再读三遍!患有暴力冲动强迫症的英日混血女主(然而她正常的时候真有魅力、作为女性我都那么喜欢她),一出场就是一副"虚无"相、一开口就是黑塞、布莱克的酗酒老文青(然而我也那么喜欢说"我想要变得比平凡还要低下。我想成为虚无。"的他),理解女主一切的温暖备胎男二号(虽然很多人认为他最适合女主然而我从没想过让他和女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难道我和女主一样喜欢变态大叔?)……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这本书,这本书的主题是"认识你自己",暴力、绝望、残酷中蕴含爱和希望,上升到人性角度总是各有解读,很难说清,不然也不会成为永恒的话题。我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神经病人,程度不同而已,女主的心路历程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放大化。最烧脑的是,这本书各种隐喻、象征、双关,非读三遍以上不能完全领略其中妙处。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四):关于皮克托
  皮克托的故事和《格林童话》中
  罕斯我的刺猬(108)故事结构差不多
  这个孩子就叫做罕斯我的刺猬
  因为一个没孩子的富农总是被嘲讽
  赌气说我要一个孩子 就是刺猬也好
  然后果然生了一个上半身刺猬下半身男孩的孩子
  但是夫妻两人又不喜欢他
  后来他就带着风笛袋
  骑着钉掌的公鸡在森林里放猪和驴
  后来为两位迷路的国王指路
  约定回到王宫最先遇到的东西给他
  然后罕斯不愿意在森林住了
  带着一大群猪给村里
  (驴呢?不要了吗?)
  说是任何人都可以杀了吃
  但是父亲心里还是不舒服
  得知他又要走了才高兴
  罕斯我的刺猬去找那两个国王
  第一个国王字约写的是刺猬不应该得到那件东西
  而且以刺刀攻击前来的罕斯
  后来刺猬对来到的公主刺的全身出血
  给予她奸狡的报酬
  赶她回家让她终身受人侮辱
  来到第二个王国
  受到了举枪敬礼高呼万岁的迎接
  罕斯就安慰公主不会害她
  然后晚上就脱掉刺猬皮
  让四个仆人把皮扔火里并守着烧完
  然后罕斯就被救了
  用太医的香膏擦洗变白白
  公主就爱上这个美少年
  第二天开开心心的结婚
  后来成了这里的国王
  又过了几年
  接父亲去他的王国
  父亲开开心心的也去了
  皮克托还有虚无考验他
  皮克托直接以大佐的女儿为筹码
  皮克托还有音乐盒
  皮克托参加了战争
  皮克托烧头颅过程要复杂些
  皮克托摆脱了家人
  皮克托的故事比罕斯更像是童话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五):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
  这篇书评没什么深刻见解,没什么分析,只有我有的,你们没有的感受。
  我是一名真正的强迫症患者,与主人公的症状很像,不是重复动作的那种,而是重复思维的那种,就像主人公一样,我治疗强迫症将近四年,试过森田疗法,试过冥想,吃过许多神经类药物,百忧解,安律凡,怡诺思…那四年我不堪回首,每时每刻都在痛苦中,失去了许多,金钱,学业,爱情,但也收货了许多,知道了世界是棕色的。
  这本书里,我能理解主人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想法,仿佛就是自己当年做过的噩梦。我现在强迫症已经基本康复 ,虽然偶尔会再犯。但我早就不再奢望更多,当你把它默认为自己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带着它生活。我也不是通过什么禅修冥想解脱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吃药,有些人没吃,有些人念佛,有些人没念,其实无非都是正视了自己,走出了家门,该做什么做什么。(这其实是大多数强迫症患者的康复~)
  很多书友提到"认识到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而是棕色",确实,很重要,这也是我强迫症康复后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
  有些书评中说到"天使与魔鬼",其实我想说 我从未听说过一个强迫症患者无法理性自控,当OCD们发作时,患者们内心对自己发生的一切,周围的一切清清楚楚,懂得一切道理但却身不由己。而且强迫症患者是不会自杀的。
  说到重启机制,我的选择往往是一睡方休,分成1-10级,我相信我们都有过类似的,这样通常会使我陷入死循环,然后爆发,然后哭泣~
  诶,最后的解脱其实还是把自己容在了生活里,去考大学,去打扮自己,去找男朋友,去读书,去画画,去聚会,去打游戏……渐渐的,再回首当年,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可笑的噩梦。
  我强迫症好了之后,时常有迫友请教我康复之道,我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怎样讲,理论终究很虚无,心理医生开导我很多次,我也看过很多书,看过很多文章,其实也只记住四个字:
  "活在当下"。
  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也没什么格式,本来只想写个短评,一激动写多了,没想到自己的豆瓣初评给了这本书。
  看到最后的亲,谢了。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六):这是一部烧脑的漫画,但我喜欢
  童年时,翻读的一册册《多啦A梦》漫画,至今还与我相伴。二十多年了,我依然是一个多啦A梦控——出租屋里贴满了每一部《多啦A梦》的电影海报,以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多啦A梦周边用品。 哆啦A梦之于我,大于童年记忆这一意义,它是我心目中"陪伴"最好的代名词。漫画中的哆啦A梦,不管大雄身处何时何境,都能为其伸出援手,都能从百宝袋里掏出宝物。 我曾一度希望自己就是大雄,一度渴望天降哆啦A梦。然而,哆啦A梦太科幻,身边有个知暖知热的人才是主要的。因此,我至今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哆啦A梦会来找我,或者说,我会找到我的哆啦A梦。 今年跨年时,在一个宫崎骏陶笛音乐会上,表演老师居然在中场时,画面突转,吹奏了哆啦A梦主题曲。这个彩蛋让我无比兴奋,我自以为今年定会有好事发生。 除了多啦A梦,我几乎不看动漫,当年身周的人在追犬夜叉、数码宝贝等等动漫节目或书籍,我都敬而远之,感觉那并非我的菜。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居然能读完一本除了哆啦A梦之外的漫画,而且是一本烧脑的漫画。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漫画主题大部分是非严肃题材的。人们翻读漫画的目的亦是为了消磨光阴、放松心情罢了, 并从未想过要在一册漫画里思考人生。 但是《棕色的世界》打破了我以上既定看法。我虽心知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元化搭配,但从未想过,当哲学、心理学、佛学这些严肃且深奥的问题出现在漫画时,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棕色的世界》就是一个例子。 修电器的格雷戈里张口闭口就是布莱克、黑塞和荣格等等。时不时参加一次佛学研究中心聚会的奈绪,会带出一个个不常见的禅学名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我不得不分散精神去看下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谈话内容,以及跟上故事情节的推进节奏。 故而,初读时难免有些吃力,但读着读着渐入佳境。 除了是因为很想知道奈绪最后是选择了默默守护她的米克,还是外形与之欢喜的阿一相似的格雷戈里之外,吸引我阅读下去的原因莫过于想知道人物那充满矛盾的性格(奈绪那为了抑制强迫症而引发的暴力倾向、格雷戈里酗酒的陋习)的形成原因。 一册能被唤起读者"兴味"的书即为可读之书,《棕色的世界》亦是这般。因而,即便它烧脑,我有可能还要读多一遍,才能将作者藏匿在画笔背后的哲理读懂,我依旧愿意读完,且很喜欢。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七):奈绪的世界——我心中小小的世界
  也许同样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作为读者我能更好的理解到漫画中女主角奈绪·布朗在一些正常读者眼中所不能理解的行为——自己的书按照色彩的分类来排序摆放;收集很多自己喜欢一个动画形象"虚无"的一切东西,因为一次由苍蝇引发的心理恐惧而喜欢上青蛙……还有脑子里随着每个场景而幻想着一些不可能发生、毫无意义、稀奇古怪的事——在地铁站里想象如果自己推倒站在安全线边缘的人,想像他们被疾速而来的地铁碾过身体的血肉横飞;想象自己快速骑车时突然看到路中央有一个踢球的小孩,来不及刹车撞倒了小孩;想象当别人拿起一个玻璃杯,玻璃杯突然撞在别人门牙上破碎时痛苦的表情;想象走进玩具店的孕妇当自己用圆珠笔戳进孕妇的肚子里,自己被抓起来时亲爱的家人会怎么办;大多无聊的时间里因为这些无聊可怕的想法都在内心深处想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用"妈妈爱我"别人爱我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这种想法来麻痹自己的存在意识。所以,她第一眼就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一个络腮胡的洗衣机修理大叔,在这段情感里不能自己的挣扎,她把修理工大叔看成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虚无"先生,把她同修理工格雷戈里·蒲柏的关系想象成一段美好的爱情。我想这也许是奈绪从小父母离异,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这段"少女恋上大叔"我把它看成是对父爱的依赖和寄托。在故事开头漫画曾交代了想像爸爸出事了的幻想,对父亲的情感是爱是恨,这一点不得而知。但奈绪把同格雷戈里的关系视为真爱,最终却又因为两个人的性格我而清楚了这个关系的真相。 棕色的世界也可以看成一部自我心理分析的漫画。奈绪信仰一点佛教,经常去佛教中心进行冥想修进,她本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远离脑海中想象的那些幻象,可是她集中不了精神,屋里香火的气味又令她抓狂。画"円相"时脑海中的那些幻想又不断占据着她的头脑,她根本静不下来。她的生活中时刻拉响警报,代表她各种不同心理状态的不同级别的警报: 0.平心静气; 1.状态很好; 2.感觉不错; 3.担惊受怕; 4.状态不佳; 5.浑身难受; 6.感觉很糟; 7.崩溃边缘; 8.歇斯底里; 9.陷入绝望; 10.片刻难援。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八):如何去爱
  但我必须像个完美的女孩 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第一次看英国的漫画,很期待这本书,觉得名字吸引人,故事吸引人。当拿到这本书时,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奈绪·布朗患有强迫症,但不是人们开玩笑时常提到的那种经常洗手的洁癖型。她长期受到一种病态的暴力冲动困扰,不过这种冲动仅止于她自己的想象。 奈绪·布朗有时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有些女孩的缩影。敏感,脆弱,极端...不小心就会触发心中的警报,虽然只是脑海中的昙花一现,但也足够让她觉得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她和史蒂夫·米克在等火车的时候,脑中臆想把别人推到火车下、在独处时,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拿刀子、在上画画课时,臆想自己用笔杀了别人、臆想掰断别人克的手指、竟然还臆想用刀子去捅孕妇的肚子... 奈绪是有心理问题的,体现在任何事情上。她自己也说:"我是个怪物!"奈绪的生活就是每天活在强迫中,强迫自己去干一些自己心中所想,却在自己看来是神经病的事。她甚至在自己理发的时候,臆想到用剪发刀去杀别人,多亏口中还一直念着:妈妈知道我是好人,雷知道我是好人...才取消了这次七级警报。 奈绪是无辜的,这一切并非她所愿,但这一切也仅仅止于她的想象。"妈妈爱我"这是她能回归正常的"符咒"。 有文章说过:人的思想是由理智和感情组成的,有的人理性思维多一点,有的人感性思维多一点,都无可厚非。但是,遇事感性思维完全起了作用,就是说纯粹的感情用事,丧失理智,就表现出极端思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臆想过,都曾暴力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迫症。有的时候,看到气球,就想把它扎破。看到水池里有人,就想象他被水淹的场景。不过,我们没有奈绪那么暴力,也没有她那么极端。我们只是正常的神经病人。 每个不完美的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在奈绪被撞之后,从那时起,她几乎每天都练习打坐,一有时间,就去佛教中心。仍然有些坏习惯和不正常的恐惧,仍然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但这并没什么。奈绪经常进行冥想修行,想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敞开心扉。通过修行,她渐渐明白事情并不总是黑白分明,大部分他们更可能是...棕色的。 我能感觉到...就好像每一粒维持我本来形态的原子...一时之间...改了主意...我想保持这种感觉,哪怕只多一会儿也好... --奈绪·布朗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九):接受当下,遵从本心
  初看这本书十分惊艳,枣红色的书脊页瞬间提升了不少档次。仔细研究封面,感觉很奇怪,明明是一个人,头的部位却是一个洗衣机,仔细看下档位部分,0-10的档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精神状态,显示时间的地方也不是时刻而是now,还有滚筒的配色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这个封面让人费解,也许看完这本漫画才能明白。 OK,让我们翻开这本《棕色的世界》,女主奈绪·布朗患有强迫症,她长期受到一种病态的暴力冲动困扰,不过这种冲动仅止于她自己的想象。而每当她的脑海里情绪不对劲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警告,恰好对应着封面中洗衣机的不同档位。"奈绪"是日本名英文写作NAO,发音与NOW(现在、当下)相似,所以可以明白封面的隐藏含义了,洗衣机就是女主精神状态的体现。 我一开始非常不理解女主的想法,感觉这就是一个神经病,但慢慢的我好像又懂了,因为我也会在某个瞬间想做坏事,也许没有女主那么疯狂。可这种想法还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只是作者将这夸张化啦。值得一提的就是作者将女主的名字和禅修结合的非常好,NAO就是NOW,也就是当下,而女主常做的"円相",也是对当下进行描述,可惜女主经常不能一笔画出一个圆,这也预示着女主总对当下纠结,也就有了头脑风暴,好在车祸之后,女主渐渐想通,只有不执着于当下,接受现实以及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回归内心的平静。 看完全书,会产生大大的疑问:这真的是一本漫画吗?不,在我眼里可以与一本文学作品媲美,一般的漫画就是人们无聊用来打发时间的,所以漫画家一般就是用简单的故事来吸引读者,例如日漫每页就是几句话交代情节发展,而这本则不同,犹如一本文学小说,每个分镜都有不少文字描述,读者无法一下子读完,甚至看一遍只会知道大概的故事,必须静下心认真多看几遍,才能体会到背后的含义。而且书中融合了佛教元素,女主经常去佛教中心进行冥想修行,日语的"円相"也有着"禅"的含义;还有很多音乐歌曲、漫画人物和电影主角,当然这要多亏有译者的注解,否则读者很难明白。 我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白之所以白,只因为它不是黑。‘我是好人’表达的意思仅仅是‘我不讨人厌’。"当我们越来越成熟,经历的事情足够多时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有很多灰色地带,当然作者认为是棕色的世界,但本质都一样,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我始终认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谁敢打包票的说"我就是一个大好人"?常言道"世无善恶之分,人无好坏之别",别人怎么看待都不重要,遵从本心就好。
  《棕色的世界》读后感(十):NOW,这个女孩的神经正常了
  以为手里捧着的是本普通的漫画书,结果翻开才知道是本有深度的小说。
  《棕色的世界》是图像小说,拿到这本书后让人觉得神奇,它的整体感与书名保持一致,层层厚厚的书页被刷了一层棕色,这也都是表象的感官,书中的女主角奈绪·布朗的名姓也有BROWN,这个介于颜色层性被忽视与过渡的色彩成了这部书的深层画面。英国作者格林·狄龙用双关的隐喻表达这种人生的困惑与常态。他画风写实,着重刻画细节与整体的一致性,可也有运用日漫吉卜力动画风格穿插其中,文中奈绪喜爱的日本怪异漫画《阿一》的故事情节就与她自己的故事同步上演,以漫画中半树半人皮克托的重生映射着奈绪的生活轨迹和故事走向。用女主的概念来说,这是一本给"大小孩"看的书。
  奈绪是很特别的,她是英日混血女孩儿,她家庭破裂,被长期忽视,有强迫症和暴力倾向,她对于自我的认识有复杂性,甚至是分裂的。她通过修佛来控制情绪,"円相"意为"当下"之意,是一瞬间的圆满,她到修道院用这种时下流行的禅宗来克制自己。书中封皮把她的"10级预警"程度在洗衣机上表现出来,每一次触发神经,她都会压抑那些不应发生的事,是幻觉还是现实,她自己把自己抛到了虚无的空间里,那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
  书中奈绪的情感有得到停靠与归宿。中段出场的洗衣机修理工格雷戈里,是一个长相酷似阿一的憨憨男人,也很爱引用诗和哲学,他的自身矛盾与奈绪是相连的,这也是吸引奈绪的地方。故事中矛盾的爆发与高潮发生在格雷戈里没有接到奈绪的电话,奈绪的情绪失控,她把自己的大脑看成是巨大的腐脓般的莫比斯环,她的邪恶把理智强压下去,充满了整个思想。这是书中她唯一一次失控,而不是想象,这个男人与她的相似并不能让他们融合,这个"哲学家"说:"你不是我的维纳斯,你是我的阿布拉克萨斯。"这里又给出阿布拉克萨斯这个概念,那是古波斯的怪物,蛇身鸡首,在早期基督中被视为至高的存在,连接凡世与灵魂。也是《阿一》中的机器神形象。这些概念都预示着奈绪的矛盾,她需要重生来解脱自己。
  重点在于她的"男闺女"史蒂夫·米克这个人物,也是贯穿整部书的男主。他给了她一份工作,俩人的关系亲密也温暖,那是奈绪多年丧失的家的感觉,是最为平凡最普通的爱的表达,藏在画里十分隐晦,他温柔羞涩,不善表达,但他却是奈绪最好的归宿。其实读到书尾才发觉,那些平淡的画面只关于米克,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活,奈绪需要的生活。203页透露结局,4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有了孩子。奈绪设计的青蛙造型玩具也摆在了柜台,她得到重生,她的愤怒渐渐消减不再对生活有困扰。通过一次打坐,她得到了一次非凡的体验,那是自己的头变成了一朵大花,尽管对于这种体验产生的执念副作用会障碍修行,可侧面也能证明,她恢复了平静自在,她修回了平常人甚至是更好更宁静的人。
  看似是普通的漫画书却带来了人生启示,这是给我的一个冲击,原来画作也可以这样表达,这样有趣,又这样的赋予生命感。当代文化的开化与多元让我们能接触到全新的更真切实意的作品,有个性化的独立感。这部书惊艳到读者,颠覆原有的对于漫画的价值经验,这是这本给我书带来最大的震撼,非常喜欢。
 
读书大全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山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