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基于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三


  摘 要:武汉市城市绿道的是否连续整体和贯通,是形成武汉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作为景观设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的其他部分,景观场地空间的减少设计,绿色生态廊道的原理和规律,有助于景观设计过程中有利于生态和谐的景观环境;种群、自廊道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进行生态和谐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培育生态廊道系统和生态网络系统,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维系城市生态文明的根本。
  关键词: 减少设计;绿色生态廊道;生态网络建设;种群;生物多样性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设计的方面来研究。生态文明的重点是绿化和节能减排。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对于景观环境的设计,来改善环境设计。下面从减少设计和减少建设的途径;从绿色生态廊道的原理,完善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廊道、种群和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来论述探讨建设城市的生态文明的措施和方法。
  一、减少设计和减少建设的途径
  最有效的利用资源,不仅包括土地、森林、农田、湿地、滨湖沿河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于武汉市城市景观场地的理解和有效保留,如保留城市湖泊的面积、山地和森林的面积、保留农田的面积等,体现出以少胜多的效果,设计追求少拆迁、原有场地植物的少移植、少铺草坪、少硬质铺装、少用水、少用电的原则,减少对整体环境的影响。
  少移植:大树移植虽然可以让项目短期内从视觉上呈现绿色效果,但移植过程不低碳环保。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避免场地上现有树木的砍伐,少用外来移植的植物,强调更多地选用乡土植物用以降低植物养护,因为乡土植物通常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养护需求也低。
  少草坪:草坪花坛等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和修剪、施肥等的维护管理费用,都属应尽量少用的设计元素。提倡少用一年生观花植物,而采用多年生植物,如月季、月月桂,不同习性的植物要科学配置,乔、灌、地被层次分明,快、慢生植物合理搭配,进而形成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少铺装:绝大部分建设都会设计将自然渗透地表变成不渗透的地表,如水泥地表等,大面积的铺装既阻碍了自然界雨水的正常渗透,雨水的吸收和土壤植物对于水资源的涵养功能,也增加了暴雨时段市政排水管道的瞬时负担,此种情况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界雨水的循环,与此同时,雨水的激增,势必导致洪灾的惨烈。
  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设计,在武汉市的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中尽量地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有高大植物,当地的树木,直径超过15cm的各种树木,如乌桕树、构树、悬铃木、大白杨、榆树、臭椿、朴树等各种当地的常见的树木,尤其是高大的树木的保留更要慎重,这些树木的存在,将大大地加强了空间的紧密联系,也成为更大区域的城市绿肺,过滤空气中的污染,改善区域小环境。
  设计应该与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尽量减少对原生自然环境的破坏,把人的活动与场所创造融为一体,不刻意去"做"景观,"建"建筑,景观与建筑共生于土地之上,如从土地上长出来一样,这与中国园林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致的,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建筑和景观设计要和自然相融合或一致,而不是成为自然的对立面。
  二、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建设
  自然景观是城镇绿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实现绿地生态构建的基础和关键。基于自然景观保护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与构建技术,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地规划与构建技术,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的绿地生态规划与构建,一起形成绿地基础设施。绿道通过纵横交错的联结形成网络,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由不同的类型的生态节点和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组成,通过生态系统网络中的生态系统连接成体系,并相互渗透。绿色生态网络系统的生态循环应该是物质流和能量流正常循环,绿色网络系统因为不同的尺度,在基质、斑块和廊道的角色变化中,形成不同的空间构成元素,但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是自成系统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确定在生态网络系统中尤为重要。
  生态节点是外围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总称,是生态网络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汇或源,是绿地生态网络构成并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首先保护的是景观斑块,在武汉市,这个斑块或者说是整体生态中的节点,就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文化纪念物、风景保护区、河岸区域、湖岸区域、洪泛区和河流缓冲区、分水岭和山脊等可以作为生态节点的中心保护区。自然生态节点在武汉市而言,还包括一些配备基础设施的风景名胜区,如东湖公园、磨山公园、黄鹤楼公园、汉口江滩公园。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园以及湖泊、河道等水域地带等,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区,高尔夫球场。
  绿地生态廊道中要保护和确定的廊道:一种是已经存在的斑块连接,另一种是潜在的廊道。这种情形的廊道,体现出游憩型、自然生态型、风景名胜区型廊道系统,包括了河湖沿岸的绿色廊道系统和风景名胜区观景浏览廊道系统,如东湖公园磨山风景区等等。还有可以开发的楚河汉界沙湖沿岸游览参观廊道系统。生态网络形成的基础是景观节点经过廊道的连接形成网络系统,形成自给的生态系统,生态网络系统形成建立在土地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
  自然景观是整个生态网络形成的原始基础,没有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山河湖田林湿地等,它们是能够通过太阳光产生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原始系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基础。城镇及其外围的自然景观的破坏和消减造成城市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保护与恢复自然景观的网络系统是绿地生态网络所担负的重要功能。尤其要保护城市中的自然景观,长江河岸线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武汉市的城中湖的形状和面积以及湖岸滩涂湿地和动植物生存廊道宽度的保护和贯通,尤其是要模仿自然创造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中表现为水域景观的衰败:水质污染、河床淤积、水生物过渡繁衍出现红藻和蓝藻;驳岸护坡硬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湖岸河岸滩涂变窄或消失;滨水绿地消失,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活的场地缺失;湖泊被填埋,湿地减少、缩小或消失,水质加速污染,动植物栖息地消失,生境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景观破碎化;水域边缘地带侵蚀。山地景观恢复,在蔡甸、江夏和黄陂等区的山地矿产区域,选择种植攀援植物如耐干旱、强光、生长快速,有发达吸盘和气生根或卷须的木本藤本植物,进行山地断面的景观恢复,种植攀援植物,围绕"下垂、上爬,中连接"的原则;建立山地的保护区,形成生态安全通道,建立生态隔离廊道、建立生态缓冲区。农田区域的景观恢复,在农田边缘带形成防护林,隔离带和防风林带等形成独特的视线廊道,增加农田的自然景观魅力。棕地地区,如工矿区,武钢的焦化厂、厂前地区等,废弃的工矿厂区域,要对河流进行污水处理和突然改良,增加肥力,再围绕群落生境保护的方法,培育植物物种的保育和养护,以此建立植物的生态网络系统。对于武汉市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要多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湖入江,如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往金银湖、南湖、沙湖、东湖和长江,要建立垃圾处理厂和通过芦苇等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污水的处理。
  三、廊道、种群和生物多样性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生物地理学中对不同群落分布形式的描述,斑块是在景观空间比例中常见的最小的异质性单元,是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的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廊道中的连接度、结点和是否中断等反映了廊道结构的重要指标;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而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斑块和基质在尺度上具有相对性,两者在不同的比例中会相互转化,斑块在更小的尺度下,会变成基质。景观的空间结构因为斑块的不同,表现为一定空间层次的多种自然地理和生物的元素的不同,如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乔灌草高中低矮植物的同时存在,动物种类如野生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存在等形成景观空间的异质性。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景观是异质性的结果,异质性的产生是自然界能量流、物质流流动产生的原因。气候、水、土壤和植被是景观异质性产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的载体。
  廊道网络的交点、网状格局、网眼大小,动物的觅食和植物种子的风媒传播或昆虫、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觅食传播,需要一个连通或相交的交点作为传播的交点或节点,廊道的宽阔或狭窄,决定了动植物的觅食和种子的传播,也决定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廊道中网格的大小,决定了动物觅食或繁衍的距离,如相同植物间的距离,以及廊道的连通性,都是决定着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自然循环的重要因素。武汉市的道路和桥梁的密集和连续贯通,居住小区和各个单位的院墙、建筑的密集程度等都是阻隔动植物流动、迁移的障碍。因此各个小区的院墙、各个单位的院墙已经成为交通的障碍、植物绿道的障碍、野生动物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的障碍。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种群,由于城市中的夸张的植物表型栽培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比如水和营养物资,尤其是矿物质燃料产生的氮,而且还需要更高超的栽培和养护技艺,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去除杂草,用以减少种间竞争。由于资源的短缺和萎缩,现在越来越需要用新的栽培方式来培养绿色植物,增加生态环境的物质流循环和能量流的循环。
  大面积地被种植的生物学途径就是利用种群的竞争优势,让植物生长,减少了过度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大面积地被种植主要使用草坪,而小区域使用传统的观赏园艺种植方式。为了有利于地被植物生态方式的转变,在大面积和小面积的种植设计中,大量使用植物群落种植,这种种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增强碳捕获和对碳的封存;促进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而生物多样性需要空间错落大量的群落来支持,可以是木本的群落、草本的群落,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由于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因此,种间竞争和各物种的植株大小并不成正比,速生物种由于生长迅速,会与比邻的植物争抢资源,尤其是阳光。这将导致不同物种间的生长环境产生更大的差别,最终导致喜阳性慢生植物不能吸收足够的阳光而被喜阳性速生生物物种所淘汰。于是种植的过程中,扩大了不同品种的种植距离,这样增加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存空间。
  种群的生存,取决于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如水分和养料,控制资源,有利于为非竞争的优势物种创造足够的阳光来维持正常生长。种群种植的植物,有利于群落的整体效果而非个体效果,这样才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更有利于打理和节约成本。对于因为灌溉和过高的肥力产生的生长迅速而倒伏或难看,进行捆绑加固或修剪,这样大大降低维护成本。
  倘若,将植物群落大规模种植于武汉市的河湖滩涂野外和街道马路两边等地,将有利于汇集经过自然沟渠、排水洼地、雨水花园和生态屋顶所收集的雨水,缓解城市变暖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取决于自然景观的环境,自然景观表现为山地、湖泊,而且其中的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表现突出,物种丰富,落叶与常绿交替,季相变化丰富,植物密集,植物形成带宽比较宽,吸引了野生动物的栖息。这样的环境情况,会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影响。比如湖泊沿岸的绿带宽度,如湿地中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滩涂上的乔灌草所形成的绿色廊道宽度, 600m宽的绿色廊道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比较好。就武汉市的湖泊沿岸而言,如沙湖、东湖、南湖、墨水湖、野芷湖、汤逊湖以及黄家湖等武汉市城市三环以内的湖泊中,没有几个湖泊的沿岸能够形成这样的绿色廊道宽度的景观空间格局,能够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空间环境,而且湖泊沿岸的道路和景观廊道能够首尾连续,循环没有交通的障碍。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根源不仅仅在于森林和草原的锐减,重要的在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人口的增加、人类拓宽了自然生态位和对地球上生物产品的更多更大的占用,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经济系统过于注重和倚仗CPI的增加,而忽略了对于环境破坏带来的灾害的评价,以及不适宜的社会结构,以及法律和制度对于破坏环境的制裁的软弱和无力。
  四、结语
  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是规划、排污总量的控制,减少污染的排放,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由于城市建设变化很大,生物多样性是形成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固,是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减少设计是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少进行设计,提高自然及生物自己做工(功)的手段。种群、生物多样性和规律研究有助于构建和设计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2]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天津:科学出版社,2001.7:99-102.
  [3]孙逊,张晓佳,雷芸,李雄.基于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自然景观保护恢复技术与网络规划[J].中国园林,2013,10:34-38.
  [4](英)詹姆斯·希契莫夫,刘波,杭烨译.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大规模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与管理的生态途径[J].中国园林,2013.03:16-20.
 
李振煜生物多样性种群职场阅读阅读大全网站目录投稿: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