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篆刻针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篆刻针度》是一部论述篆刻艺术早期的最全面的著作。清陈克恕撰。此书理论结合实际,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可以给初学篆刻者提供多方面的知识,是一本入门的佳作,全书共8卷,内有考篆、审名、辨印、论材料、分式、制度、定见、参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笔法、刀法总论,用印法、杂记、制印色、收藏、选石计20节。成书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有《啸园丛书》、《遁庵印学丛书》等所收本。
  陈克恕(1741—1809)字体行,号目耕,别署有吟香、健清、妙果山人、十姊妹花斋主人等。浙江海宁人。一生未做官,而学习勤奋,醉心于篆刻艺术。熟读前人印学理论,篆隶书法很见功力。编著之书,多与篆刻有关,计有《篆学示斯》、《篆体经眼》、《印人汇考》、《詅痴符》、《砚说》、《笔谈》、《银海金��》; 又把自刻印章陆续编成《存几希斋印存》若干册。《篆刻针度》则是陈倾毕生精力写出的代表之作。
  《篆刻针度》出书后,因切合实用,发行很广,影响也大。此书绝大部分是汇集过去说篆说印的大量资料,选取有关实用的,去其 "浮辞臆说"而写成。
  《篆刻针度》对初学篆刻者从入门到提高,都有指导意义。此书的优点不少,首先,他能全面地进行审美分析,如强调观摩学习佳作"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制度》),反对泥形失神"(《摹古》)。他认为疏处、密处,既不欲缺又不欲结,"疏密两相宜,自有参差诀"(《字法》)。又主张篆刻要有刀有笔,"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总论》引朱修能语)。提倡自然,反对做作,如在 《刀法》 一节中说有些人"刀痕均齐方正,病于板滞",因而故做破损,欲求古意","而文法章法,全然不古,岂不反害乎古耶"。其次,陈在具体法上也作了具体提示,"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不足可补,有余又难救"。( 《定见》)对字画硬折处"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 ( 《刀法》)。
  此外,还提出当时鲜为人知的史料,如:唐初就有玉质玺;周亮工还有文炜的字或号。《参考》一节中开列的30种印谱名称,今已大部分散失,使后人增加不少印谱知识。此书还有一大特点,陈氏对历代金属、矿材的印章材料,可谓集中列举无遗,对不同印材应如何去刻,都写得相当具体,尤其是介绍篆刻主要材料的印石的产地和性质,也详尽地加以说明,在过去印书中从未有过这样多的品种。
  当然,此书由于历史条件局限,也有不少不合事实的介绍,如论 《篆原》、《章法》节中提到的某些字体,都是根据前人记载写出的。有不少伪品。在审美标准上,有些崇古复古倾向,不历数后人的创作发展。有些认识如"上古无朱文",( 《字法》),"八分书印自吴晋始"(应是宋珏始)也不准确。陈氏自己发挥的13种刀法,似乎过于繁琐,未必实用,有故玄其说之嫌。
  总之,此书最使人信服的,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是大量刻印实践的总结。"瑕不掩瑜",尽管后代人褒贬不一,陈氏的著书成绩决不能抹煞。
 
古籍古文感想大全写作大全网站目录投稿: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