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传播价值、传递关注!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避免的这个坑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1:
  沟通拖延症   人际关系的隐形杀手   一位"喜马拉雅 FM"的听友问我:   "我很怕跟公司的领导说话,可是我的部门每天处理的事情必须让他知道,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跟他沟通,结果造成一些很难解释清楚的误会,这该怎么办呢?"   我跟这位听友详细交谈后发现,她有内向者典型的"沟通拖延症"。   拖延症,是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那什么又是沟通拖延症?这是我自己发明的一种叫法,主要是为了更容易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   有沟通拖延症的人,都有一个心理共性,就是恐惧,担心说错话。   由于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自信,或者有过把话说错的经历,所以特别害怕与别人展开谈话。   尤其是一想到要和公司领导、重要客户或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谈话,他们就会感到局促不安,压力重重。   于是就一次次地把关键话题往后拖延,贻误了沟通的最佳时机。   沟通拖延症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明明一次谈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拖到第二次或者更晚的时间才跟对方说。   这也容易造成对方做出错误判断,进而让双方都陷入被动,甚至互相产生不信任感。   我曾经碰到的一件事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位女员工走进老板办公室,从头到尾都在讲自己对现在推进的一个项目感到多么不满,尽管付出了许多努力,可还是觉得有问题。   她表达这些信息的时候,很情绪化,与其说是在沟通, 不如说是在向老板宣泄和抱怨。   第二天,公司老板收到了这位女员工发来的好几条微信语音。   他还当着我的面点开语音让我听,我听见这位女士在不断重复上一次的谈话内容。   不过她发的最后一条语音很有意思,她是这样说的:"我昨天在办公室跟你说那些话,其实啊一直是在暗示你,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希望你能帮我协调更多的资源……"   注意到没有,她用了"暗示"这个词。也就是说,这位女员工把要阐述的跟工作有关的事拆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表面的情绪化信息,另一部分是话里话外对老板的"暗示",她把这两部分内容分两天说了出来。   我可以理解,这位女员工在第一次与老板对话时,一定经受着情绪上的某种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她对自己想要提的请求感到担心,担心这个请求遭到拒绝,于是采取"曲线救国"策略, 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宣泄一下情绪。   她觉得老板应该能猜得出她的第二层想法,但事与愿违。   其实,这类对话场景我们非常熟悉。当鼓足勇气想要跟对方坦白一件事的时候,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准备好说 A 的,可是说着说着就拐到了 B 上,还顺便表达了一个让自己都吃惊的想法,这时候发现对方误会了又拼命解释,可是为时已晚。   2:
  摆脱沟通拖延症的方法   每次听到或遇见这种状况,我都会为当事人着急,同时又感到惋惜。   要知道,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机会真的是稍纵即逝。   时机过了,人的心境也就变了,再去说那番话,恐怕早已不是原先的"味道"。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管理好我们的"沟通拖 延"呢?   01 把沟通目标写下来,让其可视化   你想要主动跟一个人展开一场谈话,不论汇报工作、分享私事还是情感吐露,都说明你带着比较强烈的沟通目的。   可是心中光有一个目的是不够的,因为人最擅长自欺欺人,一旦勇气不够,就会想出各种借口压抑住自己的行为。   战胜沟通拖延症的第一步就是拿出一张便条和一支笔,郑重其事地写下自己此次沟通的目标。   也就是说,要在纸上写下来 "我想跟这个人谈的事到底是……"或者"我需要马上解决的事情是……",写下来以后,把它贴在自己家或办公桌的显眼处。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来分享一件事。   2017 年年初,我所在的团队临时委托了三家制作公司完成外包任务,当时项目比较急,所以采取了先干活再走合同的办法。   项目完成得比较顺利,可是后来在给对方汇款的环节上出了状况。   事情发生后,首先我意识到,必须先拟定一份正式的合同, 把合同分别寄给对方让其签字。   可是眼下并没有一份现成的合同,必须重新起草,那么这就需要请律师来把关。   其次,我所在的团队有严格的财务申报流程,拿到合同才能申报费用。   而且每一笔钱打出去都要走一遍流程,也就是说我需要走三次流程,得找老板签字签三次。   这还没完,在个人所得税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上,我们几方出现了争议,谁都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   最要命的是,如果我不能把费用马上打给这三家公司,很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外包服务。   说实话,这件烦琐的事让我表现出了极度的拖延反应,一搁就是半个月,总是找各种理由逃避。   即使对方发信息催我,我还是动不起来。在这件事被拖了快一个月的时候,我终于决定拿出 一张便条,在上面写下一句话"今天必须汇款"。   把它贴在了桌子的显眼处。这张便条非常管用,我真的在一天之内解决了所有问题,并在下班的时候给对方汇出了钱。   对你来说,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操作。确定沟通目标后,要把它写下来。   写下来真的管用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对那些"视觉化"了的事物往往更能增强表象、记忆与思维等方面的反应强度,这一现象被称为视觉化效应。   视觉化效应可以让一件事变得更形象具体,它可以让我们的某句话某件事从那么多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中跳脱出来。   这个跳脱出来的准备至关重要。   02 "书包扔过墙",建立对话勇气   我们总会遇到看上去很难搞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像一面面冰冷的高墙,立在眼前,挡住去路,而你手中并没有梯子。   当我们站在这些难以逾越的高墙下时,如果稍有迟疑,就会干脆放弃。   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后路,把你装有贵重物品的"背包" 扔到墙的另一边。   这样,你的思维就会全部集中在"如何成功" 而不是对"可能失败"的担心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可能想出办法来。   沟通也是如此。我们拖延对话实际上是一种对"困难谈话"的逃避,因为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和策略。   这时候,不妨让我们把"背包"先扔过墙。比如说,你可以在谈话前先给对方发送一条信息,告诉他你有重要的事跟他商量。   或者预订一家餐厅的位子并告知对方希望在那一天与其共进晚餐。   如果实在难为情,还可以给他的身边人捎个话,传达你想和他聊一聊的意愿。   既然话说出去了,你就必须履行这个承诺,接下来只要全力以赴地准备谈话的内容就好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心理和内容两个层面认真准备一次谈话,谈话失败的可能性会降到很低。   所以,当一项谈话任务看上去艰巨得难以完成时,你不妨把这个"背包"扔过墙去试试看。   作者介绍   兆民   明星沟通力讲师   《内向者的沟通课》作者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作者
 
社交大全身心大全网站目录投稿:紫柔